• 回忆曹聚仁/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回忆曹聚仁/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0.48 4.4折 6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总主编:陈惠丰

出版社中国文史

ISBN9787503497377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9.8元

货号30235260

上书时间2024-05-26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回忆
  怀曹聚仁  夏衍
  现代东方一但丁  曹艺
  曹聚仁先生的红豆深情  墨人
  记曹聚仁先生  赵家欣
  读《听涛室人物谭》谈曹聚仁  何满子
  与曹先生的学术因缘  胡道静
  回忆曹聚仁先生  方汉奇
  忆曹聚仁先生  袁义勤
  我和曹聚仁的交往  郑子瑜
  敬悼曹聚仁先生  刘子政
  曹聚仁给我的第一封信及一篇未发表的序文  鲍耀明
  幸运的一面  史伯英
  父亲最后的日子  曹雷
生平与思想研究
  从“曹聚仁专库”的创设说起  王锡荣
  章太炎·曹聚仁·鲁迅  章念驰
  曹聚仁的心路历程  任嘉尧
  曹聚仁在虹口  袁义勤
  缅怀鲁迅友人曹聚仁  周国伟
  一位值得敬仰和研究的文坛前辈  陈福康
  自由的书写者  孙郁
  曹聚仁的自由主义思想及其报业活动  陈振平
  曹聚仁先生与香港“左派”出版  黄耀堃
  天下滔滔,几人堪与共语  赵敬立
  贯穿一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曹雷
学术与创作研究
  “毋求备于一夫”  陈漱渝
  “不如写成为一个‘人’的好”  吴长华
  “把鲁迅当作有血有肉的活人来描画”  古远清
  独特的构架、视角和光彩  陈鸣树
  独具特色的现代文学史  潘颂德
  云雾不会永远蒙住真实  余力文
  曹聚仁的长篇小说《酒店》  袁良骏
  《酒店》之旅  李浩
  欲望的酒店  艾晓明
家人思忆
  聚仁和他的世界  邓珂云
  终生之师  邓珂云
  我的丈夫与书本  邓珂云
  父亲的文稿与书  曹雷
  父亲的梦  曹雷
  我的父亲  曹景行
  难忘的日子  曹景滇
曹聚仁致子女家书三封
  曹聚仁致子女家书三封
曹聚仁年谱
  曹聚仁年谱  曹雷  曹臻  编订
  编后记

内容摘要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的《回忆曹聚仁/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汇集了曹聚仁先生的生前友好、家人、同事等所写的回忆曹聚仁先生的文章,“也算是对这位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的一点纪念吧”。

精彩内容
 怀曹聚仁
夏衍曹聚仁和我同年,也是20世纪的同龄人。五四运动那一年,我们都是中学生,不过,他在浙江第一师范,我在甲种工业学校。浙江第一师范,是和长沙湖南第一师范齐名的进步学校。校长是经亨颐,教员中有前后“四金刚”,前“四金刚”是陈望道、李次九、刘大白和夏丐尊;后“四金刚”是朱自清、俞平伯、刘延陵和王祺。还有知名的李叔同(弘一法师)和朴学家单不庵。
曹聚仁是单不庵的得意门生,单不庵对他的早期
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在五四运动时期,第一师范是浙江最进步的学校。但是,据我记忆,当我和浙江第一
师范的学生施存统等人办《双十》和《浙江新潮》的时候,他没有参加。他读了许多书,在单不庵的影响下,他对于朴学,对于乾嘉学派的考据之学,有了很大的兴趣。
我们这一辈人通过五四运动,向往科学与民主,曹聚仁却是独辟蹊径,他从朴学的角度,正视当时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他研究中国的哲学和历史,他自称接受了老庄的影响,但我看,他对世事并不“逍遥”,他没有出世,他始终是一个热烈的爱国主义者。
1920年,我们都到了上海,我们都穿上了中山装和西装,他却一直穿着那一件蓝布长衫。
他的旧学根底比我们强得多,才二十二三岁的人,就把章太炎的演讲整理出一部《国学概论》来,对那样的年纪来说,是很不简单的事。他教书,办杂志,当记者,特别是抗战一开始他就穿上军装当记者,那真是再入世不过的了。
他不参加任何党派,但和“左”、右两方面都保持着个人的友谊,都有朋友,虽然爱独来独往,但他基本上是倾向于进步和革命的。
他和鲁迅有着良好的关系,常有来往,常通书信。他办《涛声》,鲁迅替他写文章;他和陈望道、徐懋庸合办《太白》《芒种》,鲁迅替他们写文章;他和陈望道等七人提倡“大众语运动”,鲁迅更替他们写了好些篇重要的文章。抗战时期,宋云彬在桂林编了《鲁迅语录》后问曹聚仁:“为什么鲁迅文章中没有骂你的?”这是事实,鲁迅从来没有在文章中骂过曹聚仁。
曹聚仁50年代在香港出过《鲁迅评传》,60年代又出过《鲁迅年谱》,还因此受过“左”派的批评。
他说,30年代初期他在上海和鲁迅谈到,如果替鲁迅写传记,“与其把你写成为一个‘神’,不如写成为一个‘人’的好。”曹聚仁这两部书我都没有看过,但他这“神不如人”的议论,我却认为说得有道理。
曹聚仁常挨骂,一是因为他自比乌鸦。在上海办《涛声》时,他用了乌鸦做标记,意思是报忧不报喜,在当时来说,国难当头,报国家民族之忧,报国计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