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科技自立自强
  • 走向科技自立自强
  • 走向科技自立自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走向科技自立自强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60.67 6.2折 258 全新

库存15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

ISBN9787523602898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58元

货号31912415

上书时间2024-05-2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本书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任编委会主任,“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永志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琪院士等十余位院士专家任编委。

目录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鼎新革故赓续华章 
上篇 拥抱科学之春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将中国印刷业带入光电时代/009 
东亚大气环流成为中国天气预报业务模式/023 
攻克不相交斯坦纳三元系大集难题 /033 
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建立 /041 
发现起始转变温度为 48.6 开的锶镧铜氧化物超导体/055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造成功/065 
我国第一套自主知识产权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诞生/079 
● 科教兴国 
在海拔 7000 米处钻取出海拔最高冰芯/099 
发现世界最古老的花——辽宁古果 /111 
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 /120 
超级杂交稻研究取得重大成果/135 
人类基因组“中国卷”绘制完成/149
● 建设创新型国家 
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162 
我国首座国产化商用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站建成投产/168 
青藏铁路全线铺通 /178 
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建成/193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一期任务圆满完成/202 
下篇 走向自立自强 
● 创新驱动发展 
“中国盾”为世界拓展地下空间/220 
“南水北调”架起新时代“人间天河”/238 
“中国天眼”聆听宇宙弦音 /252 
先进材料助推制造升级/270 
“复兴号”跑出中国发展加速度/278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装备制造业挺起制造强国的脊梁 /298 
散裂中子源探索物质结构 / 326 
深部探测叩启地球之门/336 
港珠澳大桥缔造世界桥梁工程奇迹 /348 
载人深潜挺进万米深蓝/361 
干细胞研究破译生命密码 /373 
青藏高原科考探秘地球之巅 /386
深水油气开发筑起海上“绿色工厂”/396 
“东数西算”助推国家算力跃迁/410 
●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首架 C919 大飞机交付使用/429 
快速驯化育种开辟全新育种方向 /439 
“西电东送”点亮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446 
航天强国建设开启国际科学合作新篇章 /463 
附录 改革开放四十五年科技成就撷英

内容摘要
《走向科技自立自强》一书是围绕新时代中国科技事业取得的成就开发的主题出版物。本书以孙家栋、王选、谢家麟、金怡濂、曾庆存、刘永坦等十余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科研创新经历为切入点,展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的成就,重点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再现公众耳熟能详的科技事件和科技成就,全景呈现新时代“科学的春天”我国取得的成就和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精彩内容
北斗组网为世界导航古代的中国人依靠天空中的北斗七星来判断方向,发明司南来导航。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的我们可以利用太空中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精准导航。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英文名称为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缩写为BDS,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世纪后期,中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1994年,“北斗一号”工程立项,工程总设计师为我国首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
2000年,我国成功发射两颗卫星,在天空中搭建了我国的双星定位系统,优先满足了中国定位的需要,真正开创了我国建设卫星导航系统的历史,北斗走上历史舞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组网工程,必须由多个卫星组成星座才能实现。20世纪初,以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能力,无法实现一次在全球范围内布星布站。在这种情况下,北斗系统高级顾问、时任总设计师孙家栋独具慧眼,提出“先试验、后区域、再全球”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三步走”发展战略具体是:第一步,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解决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有无问题。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形成区域覆盖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形成全球覆盖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顺利建设、成功服务,证明了“三步走”战略的正确。我们向世界导航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IGSO卫星进行定位,这是中国智慧对世界的又一重大贡献。“北斗二号”系统首创了三种卫星的混合星座——用5颗GEO卫星、5颗IGSO卫星和4颗MEO卫星组成北斗星座,不但保留了“北斗一号”的技术能力,还可以优先服务我国及周边,最终走向服务全球。目前,全世界有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中国的北斗和欧洲的伽利略。
“北斗二号”工程于2004年8月立项,历时8年完成研制建设,全国300多家单位、8万余名科技人员参研参建,建成了由14颗组网卫星和32个地面站天地协同组网运行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在全国人民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参与系统研制、建设、试验、应用和管理的全体人员,按照“质量、安全、应用、效益”的总要求,坚持“自主、开放、兼容、渐进”的发展原则,瞄准建设世界一流卫星导航系统目标,大力协同、奋力攻关,完成了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第二步承前启后的建设任务,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星导航发展道路。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11年7月27日,矗立在发射塔架上的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在即,天空却突然乌云密布,天降雷雨。雷电是卫星发射的最大威胁,因为准备发射的火箭体内已经装满了燃料,稍微有一丁点儿火花,都可能引起爆炸,炸毁火箭和卫星,让一切投入化为灰烬。通常,遇到雷电天气,大多数航天发射任务就会推迟。但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行。与其他航天器不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相继发射多颗卫星组成一个卫星星座,才可以实现它提供的服务。因此,每一颗卫星的发射时间大概在它还是一张图纸的时候,就已经基本确定了。可以说,每颗卫星的成功都将成为未来连续成功的基础,任何一次抉择都将关系到未来的成败。
为了按时组网,北斗卫星必须要“零窗口”发射。
什么是零窗口?卫星发射窗口,可以理解为顺利发射卫星入轨的时间。就好比骑马射移动靶,人和靶都在动,只有人、箭、靶三点一线的时候才可以射中,这个三点一线的时刻,就是窗口。卫星发射窗口只有40分钟,很有限。而零窗口,就是在预先计算好的发射时间,分秒不差地将火箭点火升空,不允许有任何延误与变更。
当时,天气预报是决策的唯一依据。北斗科研人员在等,也是在盼,火箭从起飞到飞离云层只需要不到100秒的时间,发射场里所有的人目光凝重,仰望天空,只求这100秒天空的平静。40分钟的发射窗口一点一点过去了,北斗科研人员没有放弃,一遍遍看着天气预报。
就在发射窗口关闭前5分钟,天气预报显示雷电可能会有一个短暂的间歇。机会稍纵即逝,北斗科研人员果断决策,火箭破云而出。在这100秒的时间里,偌大的指挥中心,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所有人眉头紧锁,这是在和老天抢时间。100秒后,火箭冲破云层,卫星安全升空。就在起飞后45秒,又一阵电闪雷鸣让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的人们再次绷紧了神经。幸运的是,科研人员最终顺利收到了卫星安全入轨的信号。正是“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才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重要成就。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天气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北斗系统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北斗系统在国家安全和重点领域标配化的使用,在大众消费领域规模化的应用,正在催生“北斗+”融合应用新模式。
中国坚持以“自主、开放、兼容、渐进”的原则建设和发展北斗系统。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卫星导航系统,满足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全球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服务;发展北斗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深化国际合作,共享卫星导航发展成果,提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综合应用效益。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