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我说(伊沙访谈录1993-201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在我说(伊沙访谈录1993-2017)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3.49 3.0折 4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伊沙

出版社青海人民

ISBN9787225054148

出版时间2017-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0041180

上书时间2024-05-2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是一本访谈录。由西安外国语大学文学院任教的当代著名诗人伊沙从1993—2017年以来所接受的各种媒体的访谈录精编而成,作为近三十年来一直在当代诗歌一线创作的重要诗人,其访谈录既有鲜活的*手资料,又有其不断完善的诗学思想的阐述,他的许多关于现代诗的著名论断便是来自这些访谈录中,总之,这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含金量的著作。

作者简介
伊沙,原名吴文健,1966年生于四川成都,诗人、作家、批评家、翻译家、编选家。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任教。著、译、编作品共一百余部。获美国亨利·鲁斯基金会华文诗歌创作及英译奖金、韩国“亚洲诗人奖”以及中国国内数十项诗歌奖项。世界各国各地对其作品高度评价并重视,美国佛蒙特创作中心聘其为驻站作家,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为其举办过朗诵会,奥地利两校一刊亦为其举办过朗诵会与研讨会等国际交流活动。

目录
我是我自个儿的爹——《创世纪》杂志访谈录
伊沙:我整明白了吗?——《葵》诗刊访谈录
我在我说——《锋刃》诗刊访谈录
出访瑞典归来——《财经时报》访谈录
这诗,这人,这坛子——与赵丽华对话
从写作到生活——《甲壳虫》杂志访谈录
“甲申风暴·21世纪诗歌大展”诗人专访·伊沙篇——《南方都市报》访谈录
“我是为全集写作的作家”——“诗生活”网站访谈录
大陆醒来了——《明天》诗刊访谈录
我做专栏作家——《精品购物指南》访谈录
把文学还给读者?——与赵凝对话录
“我看我最像”——《中国诗人》诗刊访谈录
“我会盯住眼下的每一天”——中间代诗人访谈系列之伊沙篇
懒得多说——新世代六诗人访谈之伊沙篇
“我心不俗”
仍然是“一个都不放过”——《狂欢》访谈录
我将听从中年的召唤一《美图生活》杂志访谈录
从《狂欢》说起——《北京青年周刊》访谈录
没有文坛,唯有文学《重庆商报》访谈录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岳麓晨报》访谈录
诗无探索的意味就等于失去了生命——《新诗大观》访谈录
我奔着我所理解的“伟大”而去——《乌鲁术齐晚报》访谈录
文学十年,语言的狂欢——与赵凝对话录
善待自己的那颗心和那支笔吧——《中国诗歌调查》答问录
中国没有摇滚,只有下贱的娱乐——某音乐杂志访谈录
关于“庸诗榜”——《诗生活》访谈录
作为异端而存在——《竞报》访谈录
我的文学永远关乎人生——《都市快报》访谈录
诗人震醒了?——《河北青年报》访谈录
从洛特雷阿蒙说起——向征现场访谈录
天才之言——英国《诗报》访谈录
是我的诗让我站在了浪尖上——张后“访谈诗人中国”系列之一
从大问题到小问题——马陌上“十大文化人物”访谈录之伊沙篇
写作对教学有帮助——《新商报》访谈录
我心中永远的长安一“我爱我的城市”专题访谈录
话说新世纪诗歌——《诗探索》访谈录
“有多大的责难您都能面对”——《现代生活报》访谈录
南岳话诗——《湘潭报》访谈录
《蓝灯》之光——2010:冬天的对话
“我的血管里流淌着祖先的血液”——《当代诗人》访谈录
冠军伊沙——《贵州民族报》访谈录
回答学生——西外《文苑》访谈录
关于《新世纪诗典》——《贵州民族报·文学周刊》高端访谈之伊沙
天机不可泄露——《中国诗歌》月刊“当代名家访谈录”栏目访谈录
从《新世纪诗典》谈起——《新华每日电讯》报文化周刊专访
《中国诗歌地理(陕西篇)》伊沙访谈
静如处子,动若脱兔——答刘涛问
一沙一世界
面对面——澳大利亚网站访谈录
十问题——巴西诗歌与批评杂志《sibila》访谈录

内容摘要
 《我在我说(伊沙访谈录1993-2017)》是一本访谈录。由西安外国语大学文学院任教的当代著名诗人伊沙从1993—2017年以来所接受的各种媒体的访谈录精编而成,作为近三十年来一直在当代诗歌一线创作的重要诗人,其访谈录既有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又有其不断完善的诗学思想的阐述。

主编推荐

本书是一本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伊沙作为中国口语诗的先锋派代表,其诗学观、创作观都较为成熟,对诗歌爱好者及研究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我是我自个儿的爹——《创世纪》杂志访谈录李岩:伊沙,你是在“第三代”诗歌精神和艺术氛围中成长起来的青年诗人。拿你自己的话说:你曾吃过“第三代”的“奶”。但在我们最近以来的多次谈话中,你对他们颇多非议,大有不认“奶娘”之势,记得你在《野种之歌》里写过“十三岁我抬着花轿/把母亲远嫁”——这是否也可以看成是你现在对“第三代”的态度?
伊沙:“第三代”如何,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
自1986年开始他们一直是诗坛的中坚力量,人们一直期待他们再次超越。这种期待已经够久了。他们之所
以给人仍然“健在”的感觉是因为下一代人太差了,根本没法“取代”他们。另外,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惯性,我们现在谈论的“新鲜话题”往往是几年前的事情,我们现在谈论的“第三代”更多是指他们几年前的成就。至少我是有点儿不耐烦了。
李岩:你自诩为“艺术世界的杂种”,并直言宣称:“我是我自个儿的爹!”如今,后现代主义艺术已成为一种新时尚。人人都想着往自个儿的脸上贴点儿“金”。很多人认为你也是后现代诗人,你说呢?
而在日常生活中你差不多完全是个循规蹈矩的人,衣冠齐整、按时上下班、家庭观念很重、没一点艺术家的派头……伊沙:我可能更愿意做一个后现代主义写作者,而非生活行为外观上的“后现代主义者”。在日常生
活中,我们究竟能够实现什么?我能循规蹈矩到哪儿去?我不循规蹈矩又能到哪儿去?写作就是为了实现我们在生活中无法实现的那部分东西——这是我对写作的一个基本认识。后现代主要是精神而非单纯的写作技巧,主要是你作为一个人对这个世界所持有的态
度。成为后现代主义写作者,并不是目的,而是开始,我的理解是你进不了后现代,就意味着进入不了当代。
李岩:在我们私下交谈中,你常提到两个名字:北岛和崔健,特别是后者,他们对你的影响很大吗?
伊沙:我喜欢他们。不论你“第三代”怎样在潮流上“超越”了北岛,都没用,北岛已经完成了,而“第三代”——即使是其中的佼佼者也好像都患了“早泄”。崔健其实是中国最棒的诗人,看他的歌词我们这些专门弄诗的都该感到脸红!跟崔健一比,多少诗人都成了屎了!将来真正的诗歌史,肯定有崔健一
章。一位朋友对我说:老崔如果看了你的诗,会喜欢的!这令我足足兴奋了一天。北岛和崔健都达到了中国人在艺术领域目前能够达到的最佳水平。
李岩:一家刊物发表了你的诗《和日本妞亲热》,编辑部找你的电话不断,且多为青年女性,很开心吧?我还听说一些从不读诗的城市青年把你的诗写在T恤衫上招摇过市或用复印机放大后贴在墙上每日早起必读……这令人联想到汪国真,还有王朔,你会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