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型期中国的公众参与和社会资本构建/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文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转型期中国的公众参与和社会资本构建/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文库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5.47 4.7折 7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福平|总主编:陈振明

出版社中国社科

ISBN9787520328043

出版时间2018-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5元

货号30312040

上书时间2024-05-2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福平,男,厦门大学副教授,中山大学法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城市经济社会研究、社区研究、社会资本和社会政策。在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主题与概念
  第三节  公众参与和社会资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理论视角与综述
  第一节  公众参与的社会资本视角
  第二节  公众参与的理性视角
  第三节  公众参与的制度与文化视角
第三章  研究架构与设计
  第一节  研究架构:理解当代中国公众参与的三个出发点
  第二节  研究思路:公众参与与社会资本构建的转型背景
  第三节  数据资料与研究方法
第四章  强市场中的“弱参与”:市场转型中的公众参与
  第一节  市场转型与公众参与
  第二节  经验研究与发现
  第三节  进一步的探讨:“原子化”的个人参与
  第四节  本章结论与讨论:强市场中的“弱参与
第五章  组织制度的塑造力量:两类组织与社会资本的创造
  第一节  公众参与的两类组织结构
  第二节  当代中国两类组织的特质
  第三节  数据与测量
  第四节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当代中国公众参与和社会资本的文化特质——自己人与陌生人
  第一节  内在命题:特殊信任的意义
  第二节  两个假设:市场转型过程中不同信任之间的内在矛盾
  第三节  经验研究与发现
  第四节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跨越参与鸿沟:数字不平等下的在线公众参与
  第一节  互联网时代的公众参与
  第二节  实证与研究发现
  第三节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结论、贡献与局限
  第一节  转型期中国公众参与的基本状况与解释
  第二节  让参与运转起来:制度的意义
  第三节  政策意义、研究局限和未来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互联网用户网络参与调查问卷
后记

内容摘要
 陈福平著的《转型期中国的公众参与和社会资本构建》从当代中国的转型背景出发,分析了公众参与和社会资本之间的构建关系。全书从当代中国的市场转型出发,通过实证研究,反映了中国的市
场经济发展促发了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行为,但同时由于参与中存在的“原子化”问题,使其在促进社会信任和互惠合作上也存在障碍。然而现有的西方公众参与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这种现象。因此,本书进一步从公众参与的制度背景和中国文化结构进行分析,阐释了这种现象背后的可能原因。本书希冀能够为国内外从事公众参与和社会治理相关问题研究的同仁提供启发,也为我国社会组织管理部门提供政策设计的理论参考。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