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精粹(世界遗产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精粹(世界遗产卷)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8.62 3.6折 52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孙维新//朱旭|译者:刘川//王菲

出版社安徽人民

ISBN9787212077129

出版时间2015-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2元

货号3371546

上书时间2024-05-24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篇
  灿烂的文化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一、故宫
  二、颐和园
  三、天坛
  四、长城
  五、敦煌莫高窟
  六、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七、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八、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
  九、曲阜孔府、孔庙、孔林
  十、武当山古建筑群
  十一、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十二、平遥古城
  十三、庐山国家公园
  十四、丽江古城
  十五、苏州古典园林
  十六、大足石刻
  十七、青城山和都江堰灌溉系统
  十八、龙门石窟
  十九、明清皇家陵寝
  二十、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二十一、云冈石窟
  二十二、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二十三、澳门历史城区
  二十四、殷墟
  二十五、开平碉楼与村落
  二十六、福建土楼
  二十七、五台山
  二十八、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二十九、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三十、元上都遗址
  三十一、红河哈尼梯田
  三十二、大运河
  三十三、丝绸之路
第二篇
  壮美的山河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
  一、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二、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三、黄龙风景名胜区
  四、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
  五、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六、中国南方喀斯特
  七、三清山国家公园
  八、丹霞地貌
  九、澄江化石遗址巧
  十、新疆天山
第三篇
  双遗之美
  ——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一、泰山
  二、黄山
  三、峨眉山——乐山大佛名胜区
  四、武夷山
第四篇
  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苗族古歌
  二、左权开花调
  三、狮舞
  四、昆曲
  五、东北二人转
  六、吴桥杂技
  七、少林功夫
  八、藏族唐卡
  九、水族马尾绣
  十、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十一、宣纸制作技艺
  十二、中医诊法与针灸
  十三、春节

内容摘要
 孙维新、朱旭编写的《中国精粹(世界遗产卷)》是《中国精粹》丛书中的一卷,以凝练、概括的语言
,由点及面地介绍了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面貌和特点。全书由“灿烂
的文化”(世界文化遗产篇)、“壮美的山河”(世界自然遗产篇)、“双遗之美”(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篇)、“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篇)四部分组成,对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精要的介绍。

精彩内容
 紫禁城的至尊地位,从数字上也得到充分的体现。排列在故宫中轴线上的皇帝直接使用的宫殿、宫门,都是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九”在中国古代乃“大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而“九五”则用来称帝位之尊,在故宫的许多建筑中,都暗含着“九”“五”这两个数字。
同时,为了强化皇帝是“真龙天子”的观念,统
治者都把龙固定为皇帝的专用图案,为此,紫禁城里,无论是建筑物、家具什物,还是手工艺品,都龙飞凤舞(凤代表皇后),成了龙的世界、凤的世界。不仅如此,皇帝穿龙袍,坐龙椅,象征皇权的玉玺上端雕刻的也是龙纹图案。据估算,就故宫宫殿脊上以每殿六条脊龙计算,就有“龙”近六万条,如果加上其他建筑装饰和御用品上的“龙”,紫禁城要有上千万条“龙”。
北京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也是世界著名园林之一。它坐落在北京西郊,离京城约10公里,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它原是清代行宫花园。乾隆十五年(1750年)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兴建而成。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重建,改称颐和园。
全园占地约290万平方米,主要由宫廷区、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既有湖光山色,又有庭园景色。园内计有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不同风格
的建筑自成一体,相互联系,巧妙地借用西山和玉泉山作为背景,把人工建筑与自然风光和谐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之作。全园有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玉澜堂、乐寿堂为主体的帝后活动区;以万寿山与昆明湖组成的风景旅游区。
万寿山前山的建筑群是全园精华所在。排云殿、
佛香阁、智慧海等组成的中轴线的建筑两侧,配以转轮藏、五方阁、宝云阁,形成了一组依山而建、统率全园的主景群。佛香阁高41米,建筑在20米高的石造台基上,是颐和园的象征。以排云殿为中心的一组宫殿式建筑群,是当年慈禧太后过生日接受贺拜的地方,因此,颐和园与近代史关系密切,至今留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痕迹。在颐和园东北角,还有座仿照江
南园林而建的园中之园的谐趣园。楼台廊桥,错落相间,花木扶疏,溪水潺潺。进入其问,犹如来到江南。
颐和园的建造,成为中国几千年的造园艺术史的一座丰碑。
在北京,天坛是中国最大的坛庙建筑。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名世界文化遗产。它位于北京城南端,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与故宫同时修建,面积约270万平方米,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
天坛围墙呈“回”字形,北圆南方,含“天圆地方”之意。它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装饰,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世界现存建筑的珍贵遗产。天坛分为内坛和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物都在内坛。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皇帝在此祈祷五谷丰收。殿呈圆形,直径32米,高38米,是三重檐的圆形大殿,蓝色琉璃瓦盖顶。大殿的全部重量依靠28根巨大的楠木大柱支撑。这些大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中央四柱叫通天柱,代表四季;中层十二根金柱,代表十二月;外层十二根檐柱,代表十二时辰;中外相加二十四根代表二十四节气;三层相加二十八根,代表二十八星宿;加顶柱八根,代表三十六天罡;宝顶下雷公柱,代表皇帝一统天下。
圜丘坛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坛,是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上中下三层的栏板望柱及台阶数目均为9的倍数,符“九五”之尊。站在圜丘坛最上层中央的圆石上说话,声音虽小却十分洪亮。它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声波反射的原理,使皇帝祭天时声音洪亮犹如
天上神谕一般更增添了祭祀的神秘气氛。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早在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全长约6’700公里,通称“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
长城的修建持续了两干多年,从公元前七世纪楚国筑“方城”开始,至明代(1368年一1644年),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
明三个朝代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5000公里。如果把各个时代修筑长城的长度加起来,大约5万公里以上,如果把修长城用的砖石、土方筑一道厚1米、高5米的大墙,这道墙可以环绕地球一周还多。P4-7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