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写给大家的美学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家写给大家的美学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8.08 3.7折 48.5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丰子恺 等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70769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8.5元

货号31621647

上书时间2024-05-23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丰子恺,中国现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画中有诗》。
梁实秋,中国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代表作品《雅舍小品》《槐园梦忆》《英国文学史》。朱光潜,安徽桐城人。中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著作有《谈美》《谈美书简》《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西方美学史》《文艺心理学》等。

目录
第一章

美的认识1

什么叫做美/朱光潜3

“美”/瞿秋白15

美是主观的/史铁生19

欣赏与了解/朱自清23

绘画之用/丰子恺29

要善于辨别精粗美恶/梅兰芳33

孔子之美育主义/王国维45

美学的进化/蔡元培53

第二章

美在何处63

观画记/老舍65

自然/丰子恺71

从梅花说到美/丰子恺79

无言之美/朱光潜93

两种美/朱光潜111

第三章

美之大观119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郁达夫121

音乐之用/丰子恺127

文学的美/梁实秋135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比较区别/丰子恺161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朱光潜167

第四章

美与人生181

图画与人生/丰子恺183

美术与生活/梁启超203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朱光潜211

美育与人生/蔡元培221

山水间的生活/丰子恺225

“慢慢走,欣赏啊!”

──人生的艺术化/朱光潜229

艺术对于人生的真谛/陈之佛243

内容摘要
大家系列丛书共有三本,围绕“美育”的概念展开,选取代表性名家,谈写作与文学,谈美学和生活,谈生活态度和智慧,实用又经典。
什么是美?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如何让生活过得更有艺术感?文化名家丰子恺、梁实秋、朱光潜等就这个与生活品质以及审美品位息息相关的主题,展开圆桌会议一般的有趣“讨论”。《大家写给大家的美学课》在内容上分为美的认识、美在何处、美之大观、美与人生四个章节,多篇文章从多种角度汇集成册,一本书网罗精彩内容。

主编推荐
《大家写给大家的美学课》精选数篇文艺大师关于美学的经典文章,帮助读者认识什么是美,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如何让生活过得更有艺术感。丰子恺,中国现代有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画中有诗》。
梁实秋,中国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代表作品《雅舍小品》《槐园梦忆》《英国文学史》。朱光潜,安徽桐城人。中国有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著作有《谈美》《谈美书简》《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西方美学史》《文艺心理学》等。

精彩内容
什么叫做美(文/朱光潜)一
艺术的美丑既不是自然的美丑,它们究竟是什么呢?
有人问圣·奥古斯丁:“时间究竟是什么?”他回答说:“你不问我,我本来很清楚地知道它是什么;你问我,我倒觉得茫然了。”世间许多习见周知的东西都是如此,最显著的就是“美”。我们天天都应用这个字,本来不觉得它有什么难解,但是哲学家们和艺术家们摸索了两三千年,到现在还没有寻到一个定论。听他们的争辩,我们不免越弄越糊涂。我们现在研究这个似乎易懂的字何以实在那么难懂。
我们说花红、胭脂红、人面红、血红、火红、衣服红、珊瑚红等等,红是这些东西所共有的性质。这个共同性可以用光学分析出来,说它是光波的一定长度和速度刺激视官所生的色觉。同样地,我们说花美、人美、风景美、声音美、颜色美、图画美、文章美等等,美也应该是所形容的东西所共有的属性。这个共同性究竟是什么呢?美学却没有像光学分析红色那样,把它很清楚地分析出来。
美学何以没有做到光学所做到的呢?美和红有一个重要的分别。红可以说是物的属性,而美很难说完全是物的属性。比如一朵花本来是红的,除开色盲,人人都觉得它是红的。至如说这朵花美,各人的意见就难得一致。尤其是比较新比较难的艺术作品不容易得一致的赞美。假如你说它美,我说它不美,你用什么精确的客观的标准可以说服我呢?美与红不同,红是一种客观的事实,或者说,一种自然的现象,美却不是自然的,多是人凭着主观所定的价值。“主观”是最分歧、最渺茫的标准,所以向来对于美的审别,和对于美的本质的讨论,都非常分歧。如果人们对于美的见解完全是分歧的,美的审别完全是主观的,个别的,我们也就不把美的性质当作一个科学上的问题。因为科学目的在于杂多现象中寻求普遍原理,普遍原理都有几分客观性,美既然完全是主观的,没有普遍原理可以统辖它,它自然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了。但是事实又并不如此。关于美感,纷歧之中又有几分一致,一个东西如果是美的,虽然不能使一切人都觉得美,却能使多数人觉得美。所以美的审别究竟还有几分客观性。
研究任何问题,都须先明白它的难点所在,忽略难点或是回避难点,总难得到中肯的答案。美的问题难点就在它一方面是主观的价值,一方面也有几分是客观的事实。历来讨论这个问题的学者大半只顾到某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所以寻来寻去,终于寻不出美的真面目。
大多数人以为美纯粹是物的一种属性,正犹如红是物的另一种属性。换句话说,美是物所固有的,犹如红是物所固有的,无论有人观赏或没有人观赏,它永远存在那里。凡美都是自然美。从这个观点研究美学者往往从物的本身寻求产生美感的条件。比如就简单的线形说,柏拉图以为最美的线形是圆和直线,画家霍加斯(Hogarth)以为它是波动的曲线,据德国美学家斐西洛(Fechner)的实验,它是一般画家所说的“黄金分割”(goldensection)即宽与长成一与一·六一八之比的长方形。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以为美的线形和一切其他美的形象都必显得“对称”(symmetry),至于对称则起于数学的关系,所以美是一种数学的特质。近代数学家莱布尼兹(Leibniz)也是这样想,比如我们在听音乐时都在潜意识中比较音调的数量的关系,和谐与不和谐的分别即起于数量的配合匀称与不匀称。画家达·芬奇(LeonardodaVinci)以为最美的人颜面与身材的长度应成一与十之比。
每种艺术都有无数的传统的秘诀和信条,我们只略翻阅讨论各种艺术技巧的书籍,就可以看出在物的本身寻求美的条件的实例多至不胜枚举。这些条件也有为某种艺术所特有的,如上述线形美诸例;也有为一切艺术所共有的,如“寓整齐于变化”(unityinvariety)、“全体一贯”(organicunity)、“入情入理”(verisimilitude)诸原则。一般人都以为一件事物如果使人觉得美时,它本身一定具有上述种种美的条件。
美的条件未尝与美无关,但是它本身不就是美,犹如空气含水分是雨的条件,但空气中的水分却不就是雨。其次,就上述线形美实验看,美的条件也言人人殊;就论各种艺术技巧的书籍看,美的条件是数不清的。把美的本质问题改为美的条件问题,不但是离开本题,而且愈难从纷乱的议论中寻出一个合理的结论。具有美的条件的事物仍然不能使一切人都觉得美。知道了什么是美的条件,创作家不就因而能使他的作品美,欣赏家也不就因而能领略一切作品的美。从此可知美不能完全当作一种客观的事实,主观的价值也是美的一个重要的成因。这就是说,艺术美不就是自然美,研究美不能象研究红色一样,专门在物本身着眼,同时还要着重观赏者在所观赏物中所见到的价值。我们只问“物本身如何才是美”还不够,另外还要问“物如何才能使人觉到美”或是“人在何种情形之下才估定一件事物为美”?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