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星导航电离层建模与应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卫星导航电离层建模与应用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13.03 5.7折 1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袁运斌等著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8121780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98元

货号31254659

上书时间2024-05-22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袁运斌,1972年2月生,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大地测量与导航研究:建立了有特色的北斗/GNSS空间大气效应控制理论与方法:提出和研制了北斗电离层修正模型(BDGIM);主持研究了空间交会对接高动态卫星精密定位及其综合测试理论与方法;负责建成了国家北斗分析中心(首批之一)、中国科学院国际IGS电离层分析中心及联合国亚太参考网分析中心等平台;主持了北斗二代重大专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载人航天重大专项专题等科研任务数十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等奖各2项及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及全国百篇博士奖等荣誉。发表学术200余篇。
  
  李子申,1984年10月生,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大地测量协会电离层工作组主席,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卢嘉锡国际合作团队成员,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主要从事卫星导航电离层监测、建模与应用方面的研究,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北斗重大专项等10余项。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测绘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发表学术130余篇。
  
  王宁波,1987年11月生,2010年于长安测绘工程专业,2016年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硕博连读),2019年于德国慕尼黑工业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卫星导航电离层方面的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会员,国际大地测量协会电离层工作组副主席,国际GNSS/DORIS服务组织电离层/实时工作组成员。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COSPAR信标卫星年会青年科学家奖、COSPAR青年科学家奖、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青年奖、空间天气科学大会奖等。
  
  霍星亮,1978年10月生,2001年于长安测绘工程专业,2009年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硕博连读)。主要从事GNSS卫星导航定位及电离层建模修正与应用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大地测量与导航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会员。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和面上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创新群体基金课题等。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测绘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并获得湖北省博士与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



目录
第一章 卫星导航信号与电离层 1.1、电离层基本概念与知识 1.1.1 电离层定义 1.1.2 电离层物理特性 1.1.3 电离层探测方法 1.2、卫星导航信号 1.2.1 导航信号基本构成 1.2.2 导航信号电离层影响分析 1.2.3 电离层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影响 1.3 基于导航信号的电离层探测 1.3.1 基于地基星基的电离层TEC探测 1.3.2 基于掩星的电离层电子密度探测 1.3.3 基于导航信号强度的电离层闪烁探测 1.3、小结 1.4、参考文献 第二章 电离层监测与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1、电离层延迟信息的精确估计 2.1.1 载波相位平滑伪距方法 2.1.2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技术 2.1.3 三频观测数据电离层延迟估计方法 2.1.4 电离层延迟相对变化估计方法 2.2、电离层建模的基本假设 2.2.1 电离层单薄层假设 2.2.2 电离层薄壳假设 2.2.3 电离层多层假设 2.3、电离层主要数学模型 2.2.1 二维函数模型 2.2.2 三维函数模型 2.2.2 二维格网模型 2.2.3 三维格网模型 2.4电离层延迟修正效果评估与分析方法 2.5、小结 2.6、参考文献 第三章卫星导航差分码偏差定义与处理 3.1、卫星导航差分码偏差的定义 3.1.1 定义的历史演变 3.1.2 多模多频卫星导航系统背景下的定义 3.1.3 差分码偏差变化特性及影响因素 3.2、卫星导航差分码偏差的精确估计方法 3.2.1 联合全球区域电离层建模的同步估计方法 3.2.2 基于先验电离层模型的估计方法 3.2.3 基于“两步法”的估计方法 3.3、卫星导航差分码偏差的应用 3.3.1 电离层精确监测与建模 3.3.2 卫星导航定位(标准定位、精密定位) 3.3.3 卫星导航授时 3.4、小结 3.5、参考文献第四章 卫星导航广播电离层延迟修正模型 4.1、北斗广播电离层模型 4.1.1 区域系统电离层模型 4.1.2 全球系统电离层模型 4.2、GPS广播电离层模型 4.2.1 Klobuchar模型 4.2.2 Klobuchar模型的改进和优化 4.3、Galileo广播电离层模型 4.3.1 NeQuick模型 4.3.2 NeQuick模型的改进和优化 4.4、不同广播电离层模型应用效能评估与分析 4.4.1 电离层修正精度评估与比较 4.4.2 定位性能评估与对比分析 4.5、小结 4.6、参考文献第五章 卫星导航增强系统电离层修正模型 5.1、广域增强电离层延迟修正模型 5.1.1 基于格网的电离层模型 5.1.2 基于函数的电离层模型 5.1.3 基于APR的电离层修正方法 5.1.4 电离层威胁模型 5.2、局域增强系统电离层延迟修正模型 5.2.1 基于电离层薄层假设的电离层延迟修正方法 5.2.2 基于电离层空间强相关性的电离层延迟修正方法 5.2.3 用户电离层延迟的预报方法 5.3、不同区域增强模型的性能评估与分析 3.3.1 中国区域性能评估与对比分析 3.3.2 欧洲区域性能评估与对比分析3.3.3 澳洲区域性能评估与对比分析 5.4、小结 5.5、参考文献 第六章 卫星导航空间电离层天气监测与应用 6.1、空间电离层天气 6.1.1 定义与概念 6.1.2 主要参数 6.1.3 卫星导航作用 6.2、空间电离层TEC监测与建模方法 6.2.1 全球电离层TEC建模方法与性能 6.2.2 区域电离层TEC建模方法与性能 6.2.3 空间电离层天气监测业务化处理 6.3、空间电离层电子密度监测与建模方法 6.3.1电离层层析成像原理 6.3.2电离层层析反掩方法 6.3.3空间电离层电子密度监测业务化处理6.4、空间电离层扰动的监测方法 6.4.1 电离层扰动的数学表达 6.4.2 电离层扰动的主要探测方法 6.4.3 电离层扰动探测的应用 6.5、小结 6.6、参考文献 第七章 总 结 (待定)

内容摘要
本书系统阐述了电离层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卫星导航电离层影响及电离层信息计算、卫星导航电离层建模的基本原理、卫星导航差分码偏差定义与处理、GPS与Galileo广播电离层模型的改进、北斗全球系统广播电离层模型BDGIM、卫星导航增强系统电离层时延修正模型、基于卫星导航的全球与区域电离层TEC精确建模及精化、基于卫星导航的电离层层析反演以及扰动探测方法、卫星导航实时电离层TEC精细建模、卫星导航定位中的电离层时延修正方法等内容,建立了顾及我国北斗系统建设和应用特色的卫星导航电离层监测与建模的理论、方法与应用体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