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那些小事儿(金陵琐事)
  • 明朝那些小事儿(金陵琐事)
  • 明朝那些小事儿(金陵琐事)
  • 明朝那些小事儿(金陵琐事)
  • 明朝那些小事儿(金陵琐事)
  • 明朝那些小事儿(金陵琐事)
  • 明朝那些小事儿(金陵琐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明朝那些小事儿(金陵琐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6.19 3.3折 49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晖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50104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元

货号31016639

上书时间2024-05-22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可与《明朝那些事儿》对照阅读的历史奇书《明朝那些事儿》讲的是王侯将相的大事,《明朝那些小事儿》讲的则是士妓官商的小事。本书记述明初至万历年间的野史轶闻,有明朝各时期的皇帝,有贫苦廉洁的官员,有个性怪异的诗人,有多才多艺的妓女,有贪财逐利的市井小民……上涉国朝典故、名人佳话,下及街谈巷议、民风琐闻,不所不包。
◎没有一本史书会把历史细节讲得像这样身临其境书中有南京的乡野物品、古迹遗胜等,这些人、事、物融汇成一幅独特的明朝南京百姓生活画卷,没有一本史书会把历史细节讲得像这样身临其境。
◎书中提及了316个明朝历史故事书中有316个通俗易懂的独立小故事,如:海瑞廉洁,死后遗物只有8两银子;72个倭寇就侵占了南京城,无人敢于抵抗;读书人调侃张居正的属下拘谨,只会用《论语》说话;画家汪肇路遇劫匪,为逃生表演用鼻子喝酒……

作者简介
周晖(1546—约1630) 字吉甫,号漫士,又号鸣岩山人。明代上元(今南京)人。博古洽闻,多识往事,驰誉乡里。早年与朱之蕃等结白门诗社。卒年八十余。有诗集《幽草斋集》(已佚)、曲论《周氏曲品》等。 周晖一生不追求功名,与当时的南京名人如焦竑(状元,官至南京国子监司业等职,史学家)、朱之蕃(状元、官至礼部侍郎,有名书画家)、顾起元(探花,官至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史学家)等都是好朋友,他们都对毫无官职的周晖赞赏有佳。顾起元称其为南京的“隐士之杰”。 何殇 诗人,小说家,编剧,历史和神秘文化研究者。 1981年生于陕西府谷,现居西安,写作诗歌、小说、怪谈、历史随笔等诸多文体,同时从事翻译、整理古籍等工作。 作品发表于靠前外众多刊物,也曾入选诸多重要选本。 2010年,获得首届“秦岭文学奖”小说奖。 2013年,获得英国济慈诗歌协会诗歌奖。 2019年,获得“新世纪诗典·李白诗歌奖”银诗奖。 2020年,获得届“怪谈文学奖”首奖。 已出版长篇小说《桃花源密码》,以及主编图书《答案之诗》《陪孩子读诗》等,系“长安诗歌节”发起人。 《明朝那些小事儿:金陵琐事》系由其花费两年多时间悉心整理、翻译的明朝古籍。

目录
小序
第一卷
三老
天子幸布衣家
春联
指挥陪宴
前身
署书
形势
耻入乡贤
泉品
秦将白起
太初诗帖
空同跋太初诗
《秋林歌》
元峰问数
聚宝奇石
典祀
阴消祸孽
针灸
梅花水洗研
念珠
……
第二卷
《二京赋》
佳句
字品
画品
曲品
诗话
画谈
第三卷
清甫论字
《吴小仙传》
王画禊帖
收藏
赏鉴
唐江宁诗人
进士袭武职
进士以医用
焚奸臣传
武状元
四杰
二才子
使朝鲜
土木之难
僧之后身
市隐园
白塔
瓦官寺井

内容摘要
◎跟随本书,回到明朝的故事现场《明朝那些小事儿:金陵琐事》记述明初至万历年间的野史轶闻,有明朝各时期的皇帝,有贫苦廉洁的官员,有个性怪异的诗人,有多才多艺的妓女,有贪财逐利的市井小民……上涉国朝典故、名人佳话,下及街谈巷议、民风琐闻。如海瑞廉洁,死后遗物只有8两银子;72个倭寇就侵占了南京城,无人敢于抵抗……皆可补正史之缺。故该书历来备受学者重视。还有南京的乡野物品、古迹遗胜等,这些人、事、物融汇成一幅独特的明朝南京百姓生活画卷,是了解明朝的重要史料。
本书据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刊本影印本翻译,每一个都是独立的小故事,通俗易懂。
◎本书聊到的那些人诗人:贺确、孙一元、胡应麟、王廷陈、王昌龄、钱起、李嘉祐、韩翃、李端妓女:朱斗儿、赵燕如、徐翩翩、马守真、林奴儿皇帝:朱元璋、朱厚照、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熜、朱棣、朱高炽、朱翊钧、朱允炆、朱祁镇官员:张居正、徐达、徐鹏、海瑞、王徽、傅容、李远庵、袁炜、朱孟辨、倪岳、周金、谢芳

主编推荐
◎ 可与《明朝那些事儿》对照阅读的历史奇书
《明朝那些事儿》讲的是王侯将相的大事,《明朝那些小事儿》讲的则是士妓官商的小事。本书记述明初至万历年间的野史轶闻,有明朝各时期的皇帝,有贫苦廉洁的官员,有个性怪异的诗人,有多才多艺的妓女,有贪财逐利的市井小民……上涉国朝典故、名人佳话,下及街谈巷议、民风琐闻,不所不包。

◎ 没有一本史书会把历史细节讲得像这样身临其境
书中有南京的乡野物品、古迹遗胜等,这些人、事、物融汇成一幅独特的明朝南京百姓生活画卷,没有一本史书会把历史细节讲得像这样身临其境。

◎ 书中提及了316个明朝历史故事
书中有316个通俗易懂的独立小故事,如:海瑞廉洁,死后遗物只有8两银子;72个倭寇就侵占了南京城,无人敢于抵抗;读书人调侃张居正的属下拘谨,只会用《论语》说话;画家汪肇路遇劫匪,为逃生表演用鼻子喝酒……

精彩内容
秦将白起正德年间(1506—1521),金陵守备太监傅容傅紫泉在安德门外的山口修建永宁寺,因为要举办祭梁仪式,杀了一头猪,却发现猪肚子上隐隐写着“秦将白起”四个红字。
傅紫泉感慨说:“这是白将军啊!”于是只好把猪埋了。 针灸有一个叫谢芳的留守卫指挥,长得身材高大,皮肤白皙。但他却徒有其表,小时候没有好好学习,大字不识几个。
兵部武选郎中按照惯例来探望官员,看见谢芳仪表堂堂,想提拔他执掌留守卫,就拿粉笔在墙上写了“针灸”两个字让他认,谢芳回答是“铁多”。
兵部武选郎中一笑了之,最终也没有用他。
刚峰宦囊都御史海瑞在朝廷为官员提供的住宅里去世,他的同乡在金陵做官的只有户部郎中苏民怀一个人。苏民怀给海瑞整理遗物,盘点财产,只有竹笼里的八两俸禄银钱,半匹麻布,几件旧衣服。哪里都找不到这样的都御史了吧?
刑部郎中王世贞评价说:“不怕死,不爱钱,不结党。”这九个字道尽了海瑞的一生。有些人就算得到千言万语的夸耀奉承之词,也不能超过这九个字的评价啊。 三丰蓑笠武当真人张三丰给岐阳王李文忠留下一件蓑衣和斗笠,对他说:“你家不出千日,有大难临头,断粮缺水,危难之时,你可以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绕着院子叫我的名字。”两年以后,皇帝朱元璋兴起大狱,李文忠全家被囚禁在府中,中断粮食供应,家里的粮仓眼看就要见底了。他拿出蓑衣和斗笠,按照张三丰说的方法去做,不多一会儿,前院和后园的花圃里,甚至很多空地都长出了谷米,没过几天就都熟了。由此,李家人才不至于饿死。等谷米快吃尽的时候,朝廷开始商讨供应粮米的事。李文忠再拿出蓑衣和斗笠呼唤张三丰,却不再生谷米了。
此外,如果有人生病,取蓑衣上的棕毛煮汤服用,病就会马上好起来。东厂一个太监得了痢疾,强行把蓑衣从李文忠家里要去,也取棕毛煮汤服用。可是他的痢疾却越来越厉害,最后不治而死。
这件蓑衣和斗笠后来就一直留在皇宫里了。 雅谑我的朋友沈生予说,张居正管理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衙门时,两衙门的官员讲话都十分谨慎,不敢说一点和正统思想不同的言论。
一些读书人为此编了一个戏谑的段子:两衙门缺少官员,文选郎中向张居正请示再选些官员。张居正说,两衙门的官员最难选,就算是孔子门下四科弟子里的十哲,也未必人人都合适。
文选郎中问:“德行操守像颜回的人怎么样?”张居正说:“颜回啊,他对于我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语出《论语》)。这样的人不能用。”郎中又问:“做文章学问水平如子夏的人怎么样?”张居正说:“子夏听到圣人讲学觉得开心,出门看见花花世界也觉得开心(语出《史记》)。这样的人不能用。”郎中又问:“精通政事事务像冉求的人怎么样?”张居正说:“冉求啊,不是不喜欢夫子的学说,是能力不够啊(语出《论语》)。这样的人还是能不用。”郎中又说:“可如果处理政治事务像子路,这样的人又要担心他好勇斗狠啊。”张居正说:“孔子拜见南子,子路为此不高兴(语出《论语》)。这样的人完全没问题,可以用啊。”文选郎中只好唯唯诺诺退了出去。
这可以说是读书人的雅段子,不知道当时两衙门的人有没有听过? 空中鬼斗周蒙泉县令和沈颐贞举人是邻居,两人都住在北门桥。
周县令的妻子有一次睡觉梦见两个鬼在空中打架,打赢的鬼落在了沈家,打输的鬼落在了自己家。第二天,两家各生了一个儿子,只是时辰先后不同。
周家的孩子叫周应魁,继承了千户职位。沈家的孩子叫沈凤翔,中了万历二十年(1592)的进士,官职一直升到给事中。
即使是鬼,学武的也打不过学文的,何况在人间谋事呢? 诗话嘉靖年间(1522—1566),吴扩为了躲避倭寇,携带家眷来到金陵。他喜欢秦淮河的河水,就在河边建造“长吟阁”居住。他在大年初一写了一首诗怀念内阁首辅严嵩。朋友调侃他说:“开年第一天,思念朝廷第一大官,照这种写法,写到腊月三十年终,也写不到我们这些人。”在座的客人都捧腹大笑。
画谈汪肇,号海云,休宁人。他画山水人物的技术都是学自戴进和吴伟,不过他下笔时多了些草率之处。
有一次,汪肇在去金陵的路上误上了贼船。当时正值祭祀河神,贼寇们约好在当天晚上抢劫一艘知府的船只,还试图拉汪肇入伙。汪肇当时并未直接拒绝,他委婉地告诉强盗,说自己擅长画画,并故意打开随身的箱子,取出扇子,以表明自己没有随身财物。然后,他给每个强盗画了一把扇子。喝酒的时候,他不用嘴而用鼻孔喝,又耍了些其他把戏,逗强盗们开心。强盗头子不知不觉就喝多了,清醒后才发现已经耽误了时间,抢劫的事也只好作罢。第二天,汪肇离船上岸,沿陆路而行。
汪肇经常自诩:“我作画时不需要朽木炭勾勒草图,喝酒时也不需要用嘴只用鼻孔就行。”猫报僧仇华严寺有位和尚,他的名字已经没人记得了,他平常饮酒吃肉,荤腥不忌,不修边幅,不知检点。
和尚养了一只特别擅长抓老鼠的猫,只要看见和尚藏起来的鱼肉,它一定会偷偷吃光。和尚越来越厌恶它。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用钉子把猫的四只脚钉在木板上,扔到寺庙前的大河里。没想到,这只猫竟然顺着河水漂到下关的静海寺,被一位卖丝鞋的僧人救了,并带回去把它养起来。
一年后,华严寺的和尚到静海寺来买鞋。进了房子后,那只猫绕着他惨叫不休。他把猫抱在怀里看清毛色后,又找到它脚上的钉子伤疤,就问僧人这只猫是哪里来的。当他听说了僧人收养的过程后惊叹不已。这时猫趁他不注意,猛然扑上去死死咬住他的喉咙,把他咬死了。
和尚死得很惨。猫竟然会如此报仇,也真是件怪事。 逍遥楼
太祖朱元璋建造了逍遥楼,每逢见有下棋的人、提笼逗鸟的人、游手好闲的人、好吃懒做的人,就把他们都关在楼上,让他们好好玩,玩到死,最后全都饿死。
逍遥楼在淮清桥东北临河,正对洞神宫的后面。如今的关王庙就是建在它的地基上。 洪武三十五年秀才蔡某人和指挥白某人为了争一块坟地,打官司打到了刑部。经十三司衙门都审过,却没有审出个结果来,又让推官何跃龙重新审。
何大人见白指挥拿着的红色地契上落款写着“洪武三十五年”(1402),就说:“洪武三十五年本是建文四年,民间怎么会有人先知道后来废除了建文年号,提前写了洪武年号呢?这一定是伪造的地契。”白指挥这才服输,何大人把坟地判给了蔡秀才。刑部的官员们都无比佩服何大人的能力。
原来,燕王朱棣继位后,把朱允炆称帝四年的“建文”在史书中统统改成了“洪武”。 卖药用术甲拉着车在市场上卖药,车里有观音菩萨的塑像。有人诊病,他就把药丸从观音的手上过一遍,然后把留在观音手里的卖给病人,说:“菩萨让服这些药。”街市上的人都觉得特别神奇。
乙旁观了许久,想学甲的这种手段,就请甲到酒馆喝酒,喝完后也不付账,直接出门就走,从店小二面前走过,就跟没看见一样。一连这样喝了好几回,店小二都不要钱。
甲看了很惊奇,问乙:“这是怎么做到的?”乙说:“小戏法而已,你能不能用你的方法跟我换?”甲告诉乙,其实观音塑像的手掌是一块磁石,丸药里面有铁末,所以药丸就会粘在菩萨手里了。
乙说:“其实我的方法不值一提,只不过先把钱付给店家,要求店里人,我离开时他们不要开口问话就行了。”这件事发生在嘉靖(1522—1566)初年,是黄验封说的。 定不闻雷一个官员到卧佛寺专程拜访讲经僧鼎庵,说起前一天晚上惊天动地的雷鸣声。鼎庵说:“小僧刚好入定了,并没有听见。”官员知道鼎庵有点托大吹嘘,就悄悄让自己的跟班去买了一个bao竹。等到宾主双方观点交锋很激烈时,鼎庵身后忽然响起bao竹声。鼎庵完全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吓得惊慌失措,仪态特别狼狈。
官员说:“入定之后,雷鸣都听不见,出定了,bao竹声都害怕,这和尚的入定功夫真是了得啊!”鼎庵听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倭贼 何良俊的笔记《四友斋丛说》记载:嘉靖三十四年(1555),倭寇从浙江严州、衢州,经过饶州,再经徽州、宁国、太平到达南京,倭寇一共有七十二人。南京守城军队与倭寇打了两仗,朝廷死了两个把总指挥,士兵死亡八九百人。可是七十二个倭寇竟然一个人都没有损失,做到了全身而退。
战斗时南京十三座城门紧闭,全城百姓都上城墙御敌,官府各个衙门的官员和下属部门人员都分头到各个城门把守。倭寇虽然退了,却还是不敢解除防卫。
南京城的安全保卫不能说不严密,平时达官贵人一出门,路上就有警卫人员前呼后拥,横冲直撞。每月用在军队的粮食就要八万,目的就是为了防御外敌入侵。为什么来了七十二个暴徒,就如此惊慌失措,这不是朝廷的奇耻大辱吗?
倭寇打败官军后,当天晚上就住在板桥一个农户家里。七十二个贼寇全都喝醉了酒呼呼沉睡。如果当时派一个侦察兵前去侦察清楚后,由一位将官率领三四百个士兵去,就可以把这些倭寇杀个一干二净,可是并没有做到。
南京城里的这些老爷大人们全都不懂用兵。敌人来了就只会横眉怒目去拼命。一旦吃了败仗,就垂头丧气地撤兵。躲的躲,藏的藏,唯恐泄露行踪。
他们难道不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吗?即使是古代非常会打仗的人也有先败后胜的。倭寇酒醉酣睡正好是用计之时,为什么却甘愿放弃这种机会呢?另外,既不派人侦察,也不使用间谍,只知道见面就拼杀,打不过就退,真是不知道这用的是哪家的兵法?
何良俊当时就在南京,倭寇攻击的事是亲见亲闻,如此议论总结非常得当。樱桃园一场败仗,被倭寇杀掉的两个指挥,一个叫朱湘,一个叫蒋钦。 嘲戏一位读书人非常好客,但经常不给客人置办酒饭。有一次,一群文人墨客在他家聚会,坐了很久,他只准备了两盘水浸莲藕,那么多人每人吃一口就吃完了。
一位客人因此想起了李白的一联诗:“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惟有水晶盐。”他笑着说,李白这诗要是删去四个字,变成“客到但知留,盘中惟有水”,就非常符合今天的聚会情况了。在场不论宾主,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一个姓黄的指挥使过六十大寿,姓白的指挥使调笑他说:“黄耇无疆。”取“耇”与“狗”同音戏谑。想不到黄指挥使马上反击道:“正好对‘白圭有玷’。”也取“圭”与“龟”同音反击。 郑仕郑子学与金鱼金慕桢来往甚多,两人经常互相调侃斗嘴。郑家中庭前养了一缸金鱼,里面还有几个绿毛小龟。两人靠在井栏上逗弄鱼龟,郑仕忽然开玩笑大声喊:“金鱼乌龟,金鱼乌龟。”金鱼马上回嘴说:“金鱼不过只是乌龟的朋友罢了。”陈泰华到北门桥拜访客人,主人留他吃饭。陈泰华调笑说:“大家都说城南的人家奢侈,城北的人家节俭,也不尽然啊。城南的人家吃饭,在肉里也会放些菜,而你家在菜里也放了些肉,怎么能说城南的奢侈呢?”我和程孺文、汪子宁一起走路,看见一个小乞丐牵着一条狗讨钱,狗的嘴里衔着一只瓢。孺文说:“这只狗也知道瓢吗?”这是在调笑汪子宁。
汪子宁马上反击道:“这只狗只知道一口瓢而已。”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