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操控型父母的内心世界: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
  • 操控型父母的内心世界: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
  • 操控型父母的内心世界: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
  • 操控型父母的内心世界: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
  • 操控型父母的内心世界: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操控型父母的内心世界: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1.34 3.7折 5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娟瑜著;阳光博客出品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9098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31339188

上书时间2024-05-22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吴娟瑜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应用社会学硕士;国际演说家,演说场次超过6000场,风趣幽默又颇具专业素养,备受观众和媒体欢迎;知名情绪管理、亲子教育专家,陪伴年轻世代父母进行自我探索,并改变不当的教养方式,避免伤害孩子而不自知;畅销书作家,著有《不做情绪的奴隶》《吴娟瑜的父母成功学》《说不出的羞涩:告别青春期的76种困惑》等几十部作品。

目录
自序 我们在担心什么? 
前言 直面内心的恐惧 
PART 1 个人潜意识里的恐惧 
只要警觉到是自己的恐惧感造成了家庭纷争,并决心改善,亲子之间一定可以和解。 

1 控制感:缺乏安全感的虎爸 
如果家长有以下三种行为模式:管得多、骂得凶、打得重,基本上已进入控制狂、虎爸虎妈的行列,他们不看重孩子的感受,只会以高压策略压迫子女照章行事。 
2 完美感:抱持优越感的家长 
自视完美的家长,往往要等到自己遭受重大挫折,抑或是子女出现离家出走、罹患抑郁症等严重问题时,才会开始自我反省和调整。 
3 匮乏感:在孩子身上弥补缺憾 
因为童年缺乏亲情,让圆满产生匮乏的感受,她必须先看清这点,才能从“受害者”的角色中挣脱。 
4 界限感:孩子不是你的另一半 
秋云懊恼自己对儿子管得太宽,干涉了他的成长空间,令他产生一堆怨言。 
5 恐惧感:把对丈夫的不满投射到孩子身上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晓霏意识到自己害怕老公离去,却把目标转移到儿子身上,这是模糊焦点了。 
6 内疚感:揠苗助长的新手妈妈 
新婷终于明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停止内疚,才能真正引导儿子积极面对困难。 
7 厌恶感:为何会讨厌自己的孩子? 
身为妈妈,海惠对珊珊没有“厌恶”的权利,但她可以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朝着修补母女关系的方向努力。 
8 无常感:疏远孩子的单亲妈妈 
尽管母女朝夕相处,女儿感受到的妈妈却是“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的陌生人。 
9 排斥感:妈妈为什么不要我? 
如果为了谋生必须与子女分隔两地,父母就要设法慰藉分离时的思念,弥补欠缺的亲情。
10 自责感:过度参与孩子的人生 
唯有断开过度的联结,孩子才能学会自立,这也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祝福。 
11 失衡感:当孩子成了代理父母 
佳嬿把握住三个孩子从青春期进入大学前的黄金时段,让彼此角色从“大对小”转变为“平行关系”,增加了彼此的尊重和亲密。 
12 疏离感:代代相传的负面情感 
他们不能把内心的仇恨表现得太刻意,于是就故意冷淡对待年幼的孩子,用疏离感惩罚孩子。 

PART 2 原生家庭潜意识里的恐惧 
养育子女的过程中要时时警惕,绝不能把个人的恐惧投射到子女身上,更不能要求他们去弥补自己的童年遗憾,否则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 
13 情绪投射:当爸爸学会将心比心 
父母有责任引导孩子茁壮成长,但也要顾及孩子的心理。 
14 代际传递:家暴父亲痛改前非 
许多家庭重复着“暴力代际传递”,一代打一代。 
15 观念偏差:重演的教育模式 
尽管她心里不服气,但婚后生了一男一女后,不知不觉重演了原生家庭的教育模式。 
16 过度陪伴:被母亲操控的可怜孩子 
家长之所以会抓着孩子不放,是因为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如水中浮萍,茫然无主。 
17 心理暗示:厌世男孩的告白 
直到自己的“诅咒”差点成为现实,她才找到了潜意识里的恐惧,进而明白改变自己才是打破亲子僵局的关键。 
18 言归于好:单亲妈妈的成长之路 
她先经由自我探索找回自尊和生命的意义,再协助前夫修复破碎的心灵,让他学会善待孩子,也让孩子重新接纳他。 
19 望子成龙:接受“不一样”的孩子 
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要坚强、要勇敢、要成材,等自己当了父亲,自然而然就把这种观念也传承了下去。 
20 童年受挫:边缘爸爸的心事 
通过处理孩子的“童年受挫”,士哲反而能走出长久以来的困境。 
21 母女竞争:爸爸是始作俑者 
艾丽明白了一件事,爸爸因为潜意识里对“高攀”妈妈有极大的恐惧,于是就以大男人的姿态来控制对方。
22 找回自我:“情伤”后的成长 
妈妈换男人如换衣服,却没想到造成了女儿不正确的价值观,连带着将潜意识里的恐惧也传递给了女儿。 
23 重组家庭:家里的边缘人 
她终于明白了,妈妈有太多的无奈,自顾不暇,哪里顾得上她? 
24 再三叮嘱:不信任孩子能照顾好自己 
这是很多父母的教育误区,明明想鼓励孩子进步,却把担心挂在嘴边,传达着“不相信孩子能做到”的信息。 
25 墨守成规:孩子的绊脚石 
虽然他们是好人,但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甚至会不自觉阻碍孩子的发展。 
26 矛盾心理:孩子有权利生气吗? 
家长们有一个共通点,总认为自己的权威不可以被挑战,也担心没教育好孩子,将来孩子会成为家庭的负担。 
27 静待花开:看到人生的多种可能 
回顾成长之路,他感触颇深地说:“谢谢妈妈等待我脱胎换骨。” 
28 丧亲之痛:陪孩子走过生命巨变 
家长若能跨越对生的执着,把死视为生命的自然规律,孩子就比较容易从亲人逝去的悲伤中走出来。 
29 高龄产妇:因来之不易而过度呵护 
因为得来不易,有些人会过度呵护子女,其潜意识深层的恐惧是害怕“失去”。
30 家庭序位:谁是一家之主? 
如果父母在家族中人微言轻,往往也得不到子女的认同。 

PART 3 原生家族潜意识里的恐惧 
为了孩子的幸福着想,我们要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上一代协调出更理想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免受原生家族负面潜意识的伤害。 

31 重男轻女:真没用,连这个也不会 
有些长辈因为原生家族错误的教育方式,不自觉就会对女儿或孙女说出伤人的话。 
32 护孙心切:顾孙顾到“人怨” 
长辈唯恐辜负子女的托付而护孙过度,反倒使家中气氛紧张,使孙子或孙女恐惧。 
33 暴力传递:说不出口的抱歉 
自我探索,找回自尊,学会与家人和谐相处,才能阻止暴力的延续。 
34 家族阴影:教训孩子给亲戚看 
上一代的人害怕被说闲话、担心被瞧不起,不免会让子孙成为代罪羔羊。
35 快乐有罪:不习惯快乐的家族 
他也没察觉到原生家庭的压抑早已在潜意识里筑起铜墙铁壁,一味相信要避免不幸就要谨言慎行、不苟言笑。 
36 子女不婚:现在的年轻人究竟在想什么? 
以现代年轻人的多元思维来看,婚姻已不是人生唯一的选择了。 
37 婆婆的眼泪:被传统的角色绑架 
当我被儿媳质疑时,潜意识里的“婆婆地位”受到撼动,我察觉到自己的懦弱,羞愧得流下了“婆婆的眼泪”。 
38 辗转难眠:一定要劝和不劝离? 
她不必对儿子、儿媳离婚感到内疚。未来的路要怎么走,那是两位成年当事人该自己面对的。 
39 家门不幸:子女离婚让族人蒙羞? 
很多年长的人仍抱有“离婚丢脸”的观念,认为子女离婚会让父母在亲友邻里间抬不起头,这使得一些子女深陷痛苦婚姻而不能脱身。 
40 祖训约束:子女心事知多少? 
“祖训约束”是长辈以过来人的心态要求子女遵守的一些规则,但硬要以此要求后辈,只会导致误会连连。 
41 无形印记:世代传承的人生梦想 
外公的梦想一定要成为子孙的梦想吗?虽然我们兄弟姐妹没有人成为医生,但是家族潜意识的威力依然巨大。
序 
PART 4 集体潜意识里的恐惧 
生活中充斥着“以讹传讹”“自以为是”的想法,有些出于不自知的恐惧,我们却深受影响。 

42 集体潜意识:你有过莫名的恐惧吗? 
那些从个人潜意识、原生家庭潜意识或原生家族潜意识中都完全找不到根源的恐惧,可能是周遭人云亦云的环境暗示所致。 
43 睡眠障碍:不早睡会头痛? 
我们对人生的选择多少受到集体潜意识的影响,当下却很少有所察觉,等到长大后追溯时,才发现这些集体潜意识早已烙印在内心。 
44 家族遗传:儿孙何去何从? 
提早让儿孙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尽点心力,他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恐惧自然会减轻,进而懂得如何妥善规划“活得久,活得好”的晚年生活。

内容摘要
打骂、宠溺、控制、情绪勒索、过度期待……这些引发亲子冲突的不当教养方式,其实大多源自父母潜意识里的恐惧——◎缺乏安全感的父母,才会高压管控孩子◎心存内疚感的父母,便会无限满足孩子◎没有归属感的父母,容易过度陪伴孩子◎抱持优越感的父母,大多会强迫孩子追求高成就在亲子教育专家吴娟瑜看来,只要消除了潜意识的恐惧,亲子冲突便会自动化解,孩子也将变得乐观、积极、自信!
在这本书中,吴娟瑜老师探索了40多种关于个人、家庭、家族、集体潜意识里的恐惧,分享了关于疗愈自我、修复关系的生命信息,从而引导我们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并放手让孩子发展自身的潜能与个性。
从“案例分享”到“潜意识恐惧分析”,从“成长笔记”到“自我测试”,本书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框架,引导我们自我觉察,并与书中人物一起成长。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