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德论人类尊严/伦理学名著译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康德论人类尊严/伦理学名著译丛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3.02 5.7折 5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奥利弗·森森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04934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31358635

上书时间2024-05-22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福玲,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暨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康德伦理学与当代生命伦理学研究。近年来,在《哲学研究X哲学与文化》《道风》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著有《康德尊严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主持多项重量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目录
致谢
缩写
导言
第一部分  敬重他人
第一章  康德的价值观念
导言
第一节  康德论作为一种属性的价值
第二节  康德反对作为一个基础的价值的论证
第三节  替代性的价值观念
第四节  康德的绝对内在价值的观念
第五节  康德著作中出现的“价值”
结论
第二章 人性的价值
导言
第一节 科斯嘉德的回溯论证
……
第三章  康德的人性公式
第二部分  康德的尊严观念
第四章  尊严的三种范式
第五章  康德的人类尊严观念
绪论
参考文献
著者索引
主题词索引

内容摘要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人类尊严(humandignity)越发广泛地被当作人权论证的根据来使用。人们通常认为,这种“以尊严证人权”的观念源自康德的道德哲学,因为他主张人类作为理性存在者具有一种内在价值,亦即尊严。然而,本书的作者注意到,当代学者通常把尊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价值属性。通过一个词源学的考证,作者概括了历史上思维和使用“尊严”概念的三种范式,即贵族范式、传统范式与当代范式。其中,前两种范式都把“尊严”理解为“拥有较高的地位”,而不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属性。然后,作者指出,在康德的几乎全部著作中,他都只在前两种范式中使用“尊严”一词。康德既没有使用过当代意义上的尊严概念,也没有把它当作人权论证的根据来使用。因此,那种“以尊严证人权”的观念无法从康德哲学中获得支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