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下过后更澄明(永生的凤凰)
  • 放下过后更澄明(永生的凤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放下过后更澄明(永生的凤凰)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6.93 2.3折 29.8 全新

库存7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清玄

出版社线装书局

ISBN9787512007444

出版时间2013-02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2449169

上书时间2024-05-22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最具影响力的华语散文大师林清玄越过沧桑,痛定思痛后的入世之作,大陆独家首发!
世事越是浊恶,心境越要清明。
南怀瑾、余秋雨、于丹鼎力推荐!
林清玄先生的文章,大多是从身边人人都能感受的事例,谈人生的至善至美,充满禅境的喜悦,吸引人们进入一种质朴寻常、又自主尊严的精神境界。
《《放下过后更澄明:永生的凤凰》秉承了林清玄一贯的从容单纯的文字风格,并加以人文的思考和关怀。

作者简介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著名散文大师,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主编等职。二十岁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莲花开落》,正式走上散文创作的道路;三十岁前揽尽台湾各项文学大奖;三十二岁与佛法结缘,入山修行三载,出山后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20世纪90年代台湾最畅销的作品;四十岁出版“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被推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图书;五十二岁完成《林泉》、《清欢》和《玄想》,被选为台湾中学生优秀读物。
他从文学到佛学,悲智双运,情境兼容,不断创造推新,自成一家之言。三十多年来,他著书百余部,且本本畅销,风靡整个华人世界,被誉为海内外最有影响力的华语散文大师。

目录
自序
卷一 祖先的天空
  微雨燕双飞
  步步起清风
  一味
  掀起四草的盖头来
  芳香百里馨
  不敢回头看牵牛
  仰望祖先的天空
  独对青冢向黄昏 
  永生的凤凰
卷二 当代的风云
  我所认识的李敖
  天下第一针
  乐为布衣
  自由自在的柯锡杰
  斧里乾坤大,刀中日月长
  可怜天下父母心
  杨妈妈和她的子女们
  茶叶的公平交易
  不可买卖

内容摘要
 《放下过后更澄明:永生的凤凰》秉承了林清玄一贯的从容单纯的文字风格,并加以人文的思考和关怀。
《放下过后更澄明:永生的凤凰》作者以细致入微的观察,以清澈细腻的文字,以饱含深情的笔端,书写了对人情世事的悲悯胸怀。写景抒情,气势雄浑,动人心魄;怀人记事,深刻感人。读者在感慨之余,还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生命的奇绝和生活的智慧。诚如于丹所说的那样:“我在林老师的茶香里悟到了太多,我说我懂得了有一种感恩的心情叫作林清玄。”

精彩内容
 步步起清风我很喜欢禅宗的一个公案。
五祖法演禅师门下有三个杰出的弟子,佛果克勤、佛鉴慧勤、佛眼清远,时人号称“三佛”。
有一天,法演带着三个弟子,在山下的凉亭夜话,回寺的时候,灯突然灭了。在黑暗中,法演叫每一位弟子说出自己的心境。
佛鉴说:“彩凤丹宵。”佛眼说:“铁蛇横古路。”佛果说:“看脚下!”法演当场给佛果印可说:“将来传扬我的宗风只有你呀!”后来,佛果克勤禅师果然宗风大盛。
我喜欢这个公案,首先是因为它直截了当。一个人在无灯的黑夜走路,不必思维,只要看脚下就好。其次,我喜欢它的明白平常。简单的三个字,就说明了禅的根本精神是在站立的地方安身立命,没有比脚下更重要的地方了,因为一失足就成千古恨。
“看脚下”虽然如此简明易懂,却意味深长。六祖所说的“密在汝边”,祖师所说的“会心不远”,都是在说明真正美妙的心灵经验,不必到远处去追求。可惜大部分的人,都是舍弃了心灵的空地,去追求远处的境界,那就无法做到“即心是道场”,不能即刻点起已被风吹熄的烛火,继续前进。
不能看脚下的人,自然不能立定脚跟,这在禅宗里叫作“脚跟未点地”,也
叫作“脚下生烟”,一个人的脚下如果生起烟雾,便无法落实真切的生命,就好像腾云驾雾地过着虚妄的生活。
有时候我到寺庙里参访,就会看见在门坎的柱子上或在容易跌倒的阶梯上,贴着“看脚下”三字,顿时心里一阵感动,有一种体贴之感,因为那时如果不看脚下,立刻就会跌倒了。
“看脚下”其实包括了禅宗几个重要的精神。第一个精神是要活在当下,不活在过去与未来之中。人生的忧恼,大部分是来自过去习气的牵绊,以及对未来欲望的企图。如果时刻活在现前的一境,忧恼立即得到截断。例如
喝茶的时候,如果专注于喝茶,不心思外驰,立刻可以得到专注之境。这不只是开悟的境界,一般人也可以领受和体验。
马祖道一禅师开悟以后,声名大噪,他未出家前结交的几位老朋友,对马祖的开悟半信半疑,于是相约一起去见马祖,并且沿路想一些问题去请教请教。
这几位农民出发不久,就看见一只老黄牛绑在大树上,鼻子穿了一根绳子。黄牛由于不能走远,就绕这棵树行走,最后鼻子碰在树上,又往反方向绕,越转越紧,鼻子又碰在树上了。其中一位就说:“我们就拿这件事去请教马祖好了。”再往前走不久,突然看见一只秋蝉飞来,脚跟被蜘蛛丝粘住了,飞不过去,心里一着急,“吱吱”大叫。蜘蛛看见秋蝉粘在树上,立刻赶过来要吃它,在这生死关头,秋蝉奋力一冲,“呼”一声,离开蛛丝飞走了。其中一
位说:“我们再用这件事去请教马祖。”最后,他们见到马祖,第一位就问说:“如何是团团转?”“只因绳子不断。”“绳子断了,又如何?”“逍遥自在去也!”马祖的老朋友听了都很吃惊:马祖明明没见到老牛,怎么知道我们问的是什么呢?
第二位又问:“如何是‘吱吱’叫?”“因脚下有丝!”“丝断了,又如何?”“‘呼’地飞去了!”马祖的老朋友当下都得到了开启。
使人生不能自在的,是由于过去习气的绳子拉着我们团团转;使我们不能自由的,是情丝无法斩断。如果能回到脚下,一念不生,就自由自在了。
“看脚下”的第二个精神,是以平常心过日常生活。例如经常教人参“无”字公案的赵州禅师,每每对初来的人说“吃茶去!”“吃粥也未?”马祖道一说“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百丈怀海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都是在示人,以圆融的态度来过平常的生活,而不是去追求不着边际的开悟。
“看脚下”是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生活里的一切,不为某些特殊的目的而放弃对历程的深思与体验,在每一个朝夕,都能“不离当处湛然”,如果喝茶吃粥时有湛然清明的心,其尊贵至高并不逊于人间伟大的事功。
《六祖坛经》一开始就说:“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
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在每一刻的真实中,万法的真实即在其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掬水”或“弄花”是平常而平等的,明月在手、花香满衣就变得十分自然。如果不能善待眼前的片刻,不就像以手捉月、舍花逐香吗?哪里可得呢?
“看脚下”的第三个精神,是以法为灯,以自为灯,去除依赖的心。
山中的烛火熄了,要照看自己的脚下,要以自己的眼睛和心灵为灯,小心地走路。这个世界上虽有许多人可以告诉我们远处美丽的风景,却没有一
个人能代替我们走茫茫的夜路。只要点燃心中的灯,一心一意地生活下去,便可以展现充实的生命。一般人无法见及生命的丰盈,不能免于恐惧,只缘于没有脚跟着地罢了。
我们的灯如果燃起,就可以照看到“看脚下”的最高境界,即云门禅师所说的“日日是好日”,不管晴、雨、悲、喜,身心都能安然,甚至连心痛的时刻,都能知道明日可能没有心痛之境而坦然欢喜。
“日日是好日”,表面上是“每天都是黄道吉日”的意思,但内在里更深切的意义是“不忧昨日,不期明日”,是有好的心来看待或喜或悲的今天,是有好的步伐去穿越每日的平路或荆棘,那种纯真、无染、坚实的脚步,不会被迷乱与动摇。
在喜乐的日子,风过而竹不留声;在无聊的日子,不风流处也风流;在苦恼的日子,灭却心头火自凉;在平凡的日子,有花有月有楼台——随处做主,立处皆真,因为日日是好日呀!
“看脚下”真是一句韵味深长的话,这是为什么从前把修行人走的路叫作“虎视牛行”——有老虎一样炯炯的眼神和牛一般坚实的步伐——也叫作“华严狮子”——每一步都留下深刻的脚印。
从远的看,人生行路苍茫,似乎要走很多的步幅;从近的看,生死之间短促,只是一步之间,在每一步里,脚底都有清凉的风,则每一步都不会错过。
那么,不管灯熄灯亮,不管风雨雷电,不管高山深谷,回来看脚下吧!
脚下虽是方寸,方寸里自有乾坤。
P11-17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