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白了
  • 明白了
  • 明白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明白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7.62 3.5折 49.8 全新

库存1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晓声 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52850

出版时间2022-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31346461

上书时间2024-05-22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梁晓声
原名梁绍生,当代作家、学者,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49年生于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荣成。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代表作有《今夜有暴风雪》《年轮》《知青》《郁闷的中国人》等,多部作品被译介到海外。其中《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父亲》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今夜有暴风雨》曾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双琴祭》曾获《小说月报》百花奖。
2019年8月16日,其凭借长篇巨著《人世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2022年2月央视将重磅播出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最能打动我的,一直是普通人的孤勇
如何面对困境
一个加班青年的明天
人生和它的意义
最合适的,便是最美的

第二章 我们都要带着困惑生活下去
积极的人生不妨做减法
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
与欲望兵团打成平手的一辈子
解剖我的心灵
让我们爱憎分明

第三章 去做那些看似微小,却给你带来实感的事
读书与人生——在国家图书馆的演讲
读书会让寂寞变成享受
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
关于大学校园写作
我与文学

第四章 读书是好好生活的理由
我与唐诗宋词
唐诗宋词的背面
晚秋读诗
美是不可颠覆的

第五章 文化应该是有原则的
我的梦想
静好的时代
中国人文文化的现状
答众学子问(节选)

内容摘要
本书的内容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与青年的23场对话。被称为“平民代言人”的梁晓声,用平实、敦厚的语言,把他对生活的热爱一字一句传达给我们。
作者在书中写普通人的孤勇,谈如何带着困惑生活下去,聊那些看似微小却能给你带来实感的事,说读书的理由及文化原则。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人文精神的坚持、对人情世事的温厚体悟、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使我们慢慢从焦虑中走出来,即便身处“喧嚣”的世界,也能淡然从容、自得其乐地生活。

主编推荐
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给新新青年的解惑之书!
给新新青年的23场对话,关于自我修养、人生态度、处世智慧、迷茫与困惑、为什么要读书……
是《朗读者》《面对面》《人物》等力邀的讲师,更是年轻人心中的“人间清醒直男”!
23种困惑,是年轻人对这个世界的追问,更是梁晓声的多年反思与对我们的笃定回答。
梁晓声式的“人间清醒”,更是年轻人的“困惑指南”。有态度、有力量、有内涵。
你的人生困惑,听听梁晓声怎么说。你真的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了吗?
初看好玩,再看有意。
“严重内卷”、“躺平年代”,解救正在“焦虑迷茫”的年轻人。
买不起房、交不起房租、谈不起恋爱、996、007……以梁晓声平实、敦厚的文字为桥梁,帮助焦虑中的年轻人慢慢摆脱焦虑,摆正心态。
作者在书中写普通人的孤勇,谈如何带着困惑生活下去,聊那些看似微小却能给你带来实感的事,说读书的理由及文化原则。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人文精神的坚持、对人情世事的温厚体悟。
备受年轻读者喜爱的“文字真实、接地气的作家”。读者评价他的文字“字如人,名副其实。文章即是生活,行文即是做事方式”。
书籍装帧,新潮、人文!
主封+背封双面设计,辅加梁晓声肖像画。篇章页配单色摄影图,以梁晓声老师名句做排版。整体风格年轻、人文。

精彩内容
一个加班青年的明天我因为要写一份关于中国《劳动法》在现实生活中被遵守情况的调研报告,结识了某些在公司上班的青年——有国企公司的,有民营公司的;有大公司的,有小公司的。
张宏是一家较大民营公司的员工,项目开发部小组长。男,二十七岁,还没对象,外省人,毕业于北京某大学,专业是三维设计。毕业后留京,加入了“三无”大军——无户口、无亲戚、无稳定住处。已“跳槽”三次,在目前的公司一年多了,工资涨到了一万三。
他在北京郊区与另外两名“三无”青年合租一套小三居室,每人一间住屋,共用十余平方米的客厅,各交一千元月租。他每天七点必须准时离开住处,骑十几分钟共享单车至地铁站,在地铁内倒一次车,进城后再骑二十几分钟共享单车。如果顺利,九点前能赶到公司,刷上卡。公司明文规定,迟到一分钟也算迟到。迟到就要扣奖金,打卡机六亲不认。他说自从到这家公司后,从没迟到过,能当上小组长,除了专业能力强,与从不迟到不无关系。公司为了扩大业务范围和知名度,经常搞文化公益讲座——他联络和协调能力也较强,一搞活动,就被借到活动组了。也因此,我认识了他。他也就经常成为我调研的采访对象,回答我的问题。
我曾问他对现在的工作满意不满意。他说挺知足。
每月能攒下多少钱?
他如实告诉我——父母身体不好,都没到外地打工,在家中务农,土地少,辛苦一年挣不下几多钱。父母还经常生病,如果他不每月往家寄钱,父母就会因钱犯愁。说妹妹在读高中,明年该考大学了,他得为妹妹准备一笔学费。说一万三的工资,去掉房租,扣除“双险”,税后剩七千多了。自己省着花,每月的生活费也要一千多。按月往家里寄两千元,想存点钱,那也不多了。
我很困惑,问他是否打算在北京买房子。他苦笑,说怎么敢有那种想法。
问他希望找到什么样的对象。他又苦笑,说像我这样的,哪个姑娘肯嫁给我呢?
我说你形象不错,收入挺高,愿意嫁给你的姑娘肯定不少啊。他说,您别安慰我了,一无所有,每月才能攒下三四千元,想在北京找到对象是很难的。他发了会儿呆,又说,如果回到本省估计找对象会容易些。
我说,那就考虑回到本省嘛,何必非漂在北京呢?终身大事早点定下来,父母不就早点省心了吗?
他长叹一声,说不是没考虑过。但若回到本省,不管找到的是什么样的工作,工资肯定少一多半。而目前的情况是,他的工资是全家四口的主要收入。父母供他上完大学不容易,他有责任回报家庭。说为了父母和妹妹,个人问题只能先放一边。
沉默片刻,主动又说,看出您刚才的不解了,别以为我花钱大手大脚的,不是那样。我们的工资分两部分,有一部分是绩效工资,年终才发。发多发少,要看加班表现。他说为了获得全额绩效工资,他每年都加班二百多天,往往双休日也自觉加班。一加班,家在北京市区的同事回到家会早点,像他这样住在郊区的,十一点能回到家就算早了。
说全公司还是外地同事多,都希望能在年终拿到全额的绩效工资,无形中就比着加班了,而这正是公司头头们乐见的。他是小组长,更得带头加班。加不加班不只是个人之事,也是全组、全部门的事。哪个组、哪个部门加班的人少、时间短,全组全部门同事的绩效工资都受影响。拖了大家后腿的人,必定受到集体抱怨。对谁的抱怨强烈了,谁不是就没法在公司干下去了吗?
我又困惑了,说加班之事,应以自愿为原则呀。情况特殊,赶任务,偶尔加班不该计较。经常加班,不成了变相延长工时吗?违反《劳动法》啊!
他再次苦笑,说也不能以违反《劳动法》而论,谁都与公司签了合同的。在合同中,绩效工资的文字体现是“年终奖金”。你平时不积极加班,为什么年终非发给你奖金呢?
见我仍不解,他继续说,有些事,不能太较真的。国企也罢,私企也罢,不加班的公司太少了。那样的公司,也不是一般人进得去的呀!
交谈是在我家进行的——他代表公司请我到某大学做两场讲座,而那向来是我甚不情愿的。六十五岁以后的我,越来越喜欢独处。不论讲什么,总之是要做准备的,颇费心思。
见我犹豫不决,他赶紧改口说:“讲一次也行。关于文学的,或关于文化的,随便您讲什么,题目您定。”我也立刻表态:“那就只讲一次。”我之所以违心地答应,完全是由于实在不忍心当面拒绝他。我明白,如果我偏不承诺,他很难向公司交差。
后来我俩开始短信沟通,确定具体时间、讲座内容、接送方式等等。也正是在短信中,我开始称他“宏”,而非“小张”。
我最后给他发的短信是:不必接送,我家离那所大学近,自己打的去回即可。
他回的短信是:绝对不行,明天晚上我准时在您家楼下等。
我拨通他的手机,坚决而大声地说:“根本没必要!此事我做主,必须听我的。如果明天你出现在我面前了,我会生气的。”他那头小声说:“老师别急,我听您的,听您的。”“你在哪儿呢?”“在公司,加班。”那时九点多了。
我也小声说:“明天不是晚上八点做讲座吗?那么你七点下班,就说接我到大学去,但要直接回家,听明白了?”“明白,谢谢老师关怀。”结束通话,我陷入了良久的郁闷,一个问号在心头总是挥之不去——广大的年轻人如果不这么上班,梦想难道就实现不了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