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大变局(形塑中国三千年中)(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历史大变局(形塑中国三千年中)(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8.74 4.0折 96 全新

库存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龚鹏程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3968021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6元

货号31531191

上书时间2024-05-22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释教在道教之上制 武曌
《史通》自序 刘知幾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骆宾王
论关中事宜状 陆贽
原道 韩愈
师说 韩愈
论迎佛骨表 韩愈
平淮西碑 韩愈
封建论 柳宗元
《通典》序 李翰
复性书上篇 李翱
与元九书 白居易
论维州事谊状 李德裕
罪言 杜牧
毁佛寺勒僧尼还俗制 李炎
《景德传灯录》序 杨亿
复宋誓书 耶律隆绪
《御制册府元龟》序 赵恒
朋党论 欧阳修
毕昇发明活字板 沈括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王安石
义田记 钱公辅
苏氏族谱引 苏洵
太极图说 周敦颐
西铭 张载
《集古录》序 欧阳修
濮安懿王典礼议 司马光
进资治通鉴表 司马光
进新修营造法式 李诫
诣宋安抚纳土状 张觉
立楚国张邦昌册文 完颜晟
《农书》自序 陈旉
《通志》总序 郑樵
鹅湖之会 陆九渊
《大学章句》序 朱熹
《长春真人西游记》序 孙锡
建国号诏 徒单公履
贺平宋表 孟祺
《马哥孛罗游记》引 马哥孛罗
行科举诏 程巨夫
谕中原檄 宋濂
封诸王诏 王袆
开科举诏 王袆
进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表 胡广
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记 郑和
教条示龙场诸生 王守仁
擒获宸濠捷音疏 王守仁
御倭议 归有光
童心说 李贽

内容摘要
 这是一部中国历史的特殊读本,记录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个起到关键作用的转折点,勾勒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曲折脉络,展示了历史车轮不断向前的磅礴力量,揭示了中国之所以成为今日之中国的原动力,展现了延续千年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观乎人文、察于时变。
一切历史的变动,都要显示在人文成品上,而文字,即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文章本身,不仅记载了历史,也解释了历史。而这些遗存的文献记载之中,又有一些,更直接塑造了历史。历史之流,因这些文献出现,而扭动了航道,一纸之微,旋乾转坤。
这些文章,是中国历史甬道里,一座座里程碑、
一盏盏标示其曲折面貌的灯簇。把这些爝火灯盏串联起来,即成了一条蜿蜒灿烂的中国之路。中国,就是这样一步步、一站一
站走过来的。
再也没有什么比这些原
始文献更能直接说明历史了。对于历史,我们这一
代人总是忙不迭地替它解说,用我们的想法和一套套的理论去涂饰它,其实把这些文章摆出来,由它们自己说明自己,岂非更为直接真切?

精彩内容
 释教在道教之上制武曌(624-705),唐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初为唐太宗才人。太宗崩,出为尼;高宗立,复入官,不久立为皇后;高宗崩,中宗立,她即临朝称制。后废中宗,立睿宗;又废睿宗,自称帝,改国号为周,自名为曌,被称为则天大圣皇帝。她是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本文作于武周天授二年(691)三月。
背景佛教在魏晋南北朝间大盛,入隋以后,隋文帝、
隋炀帝都信仰佛教。炀帝与天台宗关系尤深,他虽弑父杀兄,但佛教徒将他比为阿阇世王。阿阇世王本为弑父杀君之恶主,但《大涅槃梵行品》列举多种理由以明其无罪。不仅无罪,《阿阇世王受决经》还认为他可以成佛。武则天的母亲杨氏,是隋朝宗室子孙,武氏即位后,这一故事对她必大有启发,所以她也颁《大云经》来证明自己地位的合理性。
传统儒家,都不准妇人干预国事,所谓“牝鸡司晨”。武曌以女性登帝位,当然无法被人接受(参见《为徐敬业讨武婴檄》)。
因此她急欲寻找使其地位合理化的典籍,刚好《大云经》曾记载佛告净光天女说“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王所统领处四分之一
;汝于尔时实为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正符合其需要,因此颁行天下,广为宣扬,并自称金轮皇帝,表示她乃净光天女下凡,受命于天,是个“真
命天子”。
影响自秦汉以来,政治与符谶的关系便异常密切。刘邦有斩蛇的传说;王莽篡汉,“遣五威将军王奇等十
二人颁符命四十二篇于天下”;光武要中兴,也曾造过“刘秀当为天子”的谣言。
隋唐开国,亦无不有此神话。武则天师历代之故智,颁《大云经》来证明她的统治合法,自是潮流所
趋,为时代所需。但因为她在儒家传统经籍中无法找到这种她所需要的言论,遂不得不旁求于佛教;而为了酬庸佛教对于她统
治合法性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当然又必须再颁这篇诏书,提高佛教的地位。
我们选此文,而不采她《颁大云经诏》,即是因为本文能显示更多的意义。
它的意义有五:一、说明武氏家族的信仰情况;二、显示唐初佛道之间势力的消长与斗争状况;三、是一宗政治与宗教相结合以谋求本身利益的案例;四、可以说明武氏代唐而未遭激烈反对的思想原
因;五、黜道崇佛也代表了武周在文化上的新措施,有意改换唐朝的道教信仰,而建立新的佛教王国。总之,它反映了当时最
复杂的问题。
原文朕先蒙金口之记,又承宝偈之文。历教表于当今,本愿标于曩劫。大云阐奥,明王国之祯符;方等发扬,显自在之丕业①。驭一境而敦化,弘五戒以驯人。爱开革命之阶,方启维新之命。宜协随时之义,以申自我之规。虽实际如如,理忘于先后;而翘心悬思,思展于勤诚。自今以后,释教宜在道教之上,缁服处黄冠之前,庶得道有识以归依、极群生
于回向②。布告遐迩,知朕意焉。
《唐大诏令》译文朕曾经得到神人的预告和重要的偈文,显示现在的行动,乃是上天早已定下的愿望。《大方等大云经》证明了我们这伟大的事业,符应了上天的要求
。而统一天下,弘扬五戒,以革命的方式,开启了文化新运,也正应配合这个新时代,自我订立一些规范。虽然佛教的真如实法,并不计较先后,但我们很恳切地想推展我们的诚心,所以从现在起,三教讲论时释教排在道教前面,以便使天下有所依归,回向有道的境地。特地布告远近,让大家晓得我的用意。
(龚鹏程/编写整理)P325-327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