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诠释学的现象学/厦门大学科技哲学与科技思想史文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科学诠释学的现象学/厦门大学科技哲学与科技思想史文库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5.17 5.6折 4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志平|总主编:曹志平//陈喜乐

出版社厦门大学

ISBN9787561562000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636109

上书时间2024-05-22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曹志平等著的《科学诠释学的现象学》以20世纪80-90年代在美国和欧洲形成的“诠释学的现象学科学哲学”学派为对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其代表人物的科学哲学思想,又从整体上阐述了其基本观点、整体特征和理论价值,揭示出了其与有关哲学理论的关联,确认其既是对诠释学和现象学的重要发展,也是科学哲学基础理论的重大进步。

作者简介
曹志平,1965年生,陕两澄城人,理学学士(物理学),哲学博士,现为厦门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思想史、科学哲学基础理论、社会科学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科技哲学等,出版有《理解与科学解释》、《马克思科学哲学论纲》等著作十多部。

目录
第一章  当代西方科学诠释学的现象学概述
  第一节  当代西方科学诠释学的现象学:代表人物与著作
  第二节  当代西方科学诠释学的现象学:问题与观点
    一、自然科学探讨意义
    二、自然科学诠释学是“两大哲学传统”的互动、交融
    三、此在之基础存在论、“生活世界”在科学哲学中的基础地位
    四、自然科学诠释学本质的多角度阐述
    五、科学诠释学的现象学与科学实在论
第二章  胡塞尔的科学论与先验现象学
  第一节  胡塞尔的科学概念与科学论
    一、胡塞尔的科学概念
    二、自然科学的“不完善状态”与科学论的必要性
    三、科学论与纯粹逻辑学和现象学的关系
    四、科学论的任务
  第二节  胡塞尔与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哲学的关系
    一、胡塞尔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二、胡塞尔与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哲学的理论联系
  第三节  四种现象学概念与科学诠释学的现象学
    一、四种现象学概念
    二、胡塞尔现象学对科学诠释学的现象学的影响
第三章  诠释学的发展与科学诠释学
  第一节  诠释学与实证主义科学哲学的对抗
  第二节  诠释学成为普遍的哲学
    一、诠释学奠基于现象学
    二、哲学诠释学
    三、诠释学与现象学、自然科学哲学的关系问题
  第三节  “诠释学的回归”与诠释学领域的拓展
    一、“诠释学的回归”与利科
    二、“诠释学的回归”与科学诠释学的现象学
第四章  劳斯的科学实践诠释学
  第一节  劳斯科学实践诠释学的缘起
    一、对理论优位科学观的否定
    二、对库恩范式理论的实践诠释学解读
    三、融合英美科学哲学与欧洲大陆科学论的努力
    四、劳斯理解科学的哲学本体论
  第二节  以实践的观点理解科学
    一、劳斯的“实践”概念
    二、实践与理论的本体论关系
    三、实践作为理解科学的哲学原则
    四、对海德格尔科学观的批判
  第三节  自然科学的诠释学本质:知识是地方性的
    一、地方性的实验室情境
    二、去情境化与标准化
    三、实验室情境的优先性
  第四节  劳斯科学实践诠释学对科学哲学基础理论的意义
    一、提出了理解科学的实践原则
    二、深化了对科学实践属性的理解
    三、拓展了科学哲学的研究领域
第五章  希兰的诠释学-现象学科学哲学
  第一节  生活世界的本体论
    一、希兰理解的“生活世界”概念
    二、生活世界:希兰科学诠释学-现象学的本体论
  第二节  知觉的诠释学-现象学
    一、知觉的诠释学属性
    二、知觉的现象学结构
    三、知觉知识的必然性与多元性
    四、知觉行为的视角和内容
  第三节  科学诠释学-现象学实在论
    一、视域实在论:科学的现象学实在论
    二、理论对象的实在化:对科学实在论核心问题的回答
  第四节  多元互补的科学观与世界观
    一、两种对立互补的视觉空间
    二、Q格:多元互补的一般模式
    三、辨证发展之树
  第五节  希兰科学哲学思想的内在逻辑和理论价值
    一、希兰科学哲学思想的第一条线索
    二、希兰科学哲学思想的第二条线索
第六章  科克尔曼斯科学诠释学的现象学
  第一节  科克尔曼斯与“科学诠释学的现象学”
    一、科克尔曼斯其人及对他思想的研究
    二、“诠释学的现象学”概念释义
    三、科克尔曼斯科学诠释学的现象学的理论背景
  第二节  科克尔曼斯对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述
    一、哲学对科学的批判性反思的必要性
    二、哲学的历史性特征
    三、诠释学的现象学与科学的关系
  第三节  科学的存在论基础
    一、存在的意义问题的优先性
    二、基础存在论对于理解科学的优先性
    三、科学是此在存在的派生样式
  第四节  自然科学的诠释学本质
    一、自然科学的筹划性质
    二、意义框架的先在性
    三、真理离不开情境
  第五节  科克尔曼斯科学诠释学的现象学的哲学精神与理论价值
    一、科克尔曼斯科学诠释学的现象学的逻辑进路与哲学精神
    二、科克尔曼斯科学诠释学的现象学的理论价值
第七章  伊德技术诠释的科学现象学
  第一节  伊德科学现象学的缘起与渊源
    一、伊德的科学现象学与现象学
    二、伊德科学现象学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  伊德的科学现象学本体论
    一、生活世界的本体论
    二、“相对论的”本体论
  第三节  仪器诠释学
    一、物质性诠释学
    二、视觉诠释学
    三、建构论的实在论
  第四节  伊德对自然科学诠释学本质的揭示
    一、存在论上技术先在于科学
    二、科学在制造知识时是从技术上来体现、建构或诠释的
    三、技术-科学的“放大-缩减效应”
    四、仪器是界面,仪器诠释是翻译
  第五节  伊德科学现象学对科学哲学基础理论的意义
    一、推动着科学哲学的“实践转向”
    二、开启了“技术诠释科学”的理解路向,使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内在地关联在一起
    三、阐述了技术-科学的内在价值性
    四、一种可能的普遍的科学诠释学
参考文献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