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宽阔的台阶(精)/小说家的散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宽阔的台阶(精)/小说家的散文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4.12 4.9折 2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心武

出版社河南文艺

ISBN9787555903819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9元

货号3608783

上书时间2024-05-22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文坛风云的变幻聚散,名家大腕的风采神韵,文人之间的恩恩怨怨,普通百姓的酸甜苦辣,世相百态。在这里,《宽阔的台阶(精)/小说家的散文》作者刘心武向我们敞开了心扉。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刘心武与当代文坛作家诸如冰心、茅盾、孙犁、王小波等名家大家的往来交集,也可以看到普通百姓的平凡人生,从而领悟到刘心武创作的秘密。

作者简介
刘心武,1942年出生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曾当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主编。197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发轫作。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四牌楼》获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奖。1993年出版《刘心武文集》8卷。2005年起陆续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录制播出《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系列节目共计61集,并推出同名著作。2011年出版《刘心武续红楼梦》,引发国内新的《红楼梦》热。2012年出版《刘心武文存》40卷。除小说与《红楼梦》研究外,还从事建筑评论和散文随笔写作。2014年推出新的长篇小说《飘窗》。2016年推出《刘心武文粹》26卷。

目录
第一辑
  难忘的一杯酒
  默默想音容
  珍珠为什么闪光
  宗璞大姐啖饭图
  维熙老哥乒乓图
  李黎小妹饮酒图
  镜前邵燕祥
  福斯特戒酒
  从忧郁中升华
  奇香缥缈
  转过屏风
  青春的眉眼
  醉眼不蒙眬
  王子的舞步
  吴导有佳片
  登山何必非极顶
  优雅的白绸围巾
  直来直去
  静气浸人
  萧红的神秘魅力
  端木先生的眼神
  马季拿我抖包袱
  谢晋仙逝令我憬
  梅兰芳之谜
  何处在涌泉?
  望藕寻荷
  丁玲复出du家见闻录
  雷加擂了我一拳
  唯痴迷者能解味
  元旦论灾为哪般?
  杜宣欠我一杯咖啡
  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
第二辑
  八渣儿
  雨巷歌声
  坐在门槛上的送煤工
  淡黄的银杏
  冬日看海人
  藤萝花饼
  王府喉掸
  换季诗
  健康携梦人
  惜别老罗
  野薄荷
  从抖腿到凝神
  刺青农民工
  香槟玫瑰
  悼念一个不相识的人
  住女生宿舍的男士
  村友三儿
  的哥青岭
  美容牙套
  山草壮
  悠悠头上走三魂
  徐胜马利芳
  竹排嫂
  叉车叔
  雄鸡哥——盘盘听故事之
  病房女——盘盘听故事之二
  野马脊——盘盘听故事之三
  手捻陀螺
  宽阔的台阶
后记

内容摘要
 《宽阔的台阶(精)/小说家的散文》是作家刘心武近年来的散文集,收集了他与当代文坛著名作家诸如冰心、茅盾、孙犁等大家的往来交集,也书写了普通百姓的平凡人生中体现出的美好品行。真挚动人,细节充沛,引人入胜。

精彩内容
 每次读到这段文字,我的想象力便驰骋起来,并且陷入一种莫可名状的感动之中。我曾问过冰心老前辈:“您这段文字,纯形象的描绘只有一句——‘一
星灯火里,我们在山上下彼此唤着。’可不知为什么,我读到这里,眼前总仿佛呈现出一组彩色宽银幕的电影镜头,而且被一种纯真的父女之情所深深打动。
您是怎么使您的文字具有这种魅力的呢?”她没有立即回答我的问题,只是告诉我说:“那一天的事情,我记得很清楚。我往山上跑的时候,有一头狼就跟在我身后,我一直没有发觉。那时候他们海军旗台所在的那座山,没有什么人烟,很荒的,所以山上有狼。父亲迎着我下山,来接我。他看见了那只狼,就用手里的一块石板去打那只狼,那只狼被他打跑了……他手里的那石板,是旗台上用来记事的,用滑石可以在那黑色的石板上写字……”我问她:“这是多么生动的情景啊!您后来写作时怎么不把这有狼跟在您身后、您父亲用石板打狼的细节,都写进去呢?”她笑了:“好像我在后来的通讯和《往事》当中,都略过了这个细节……”她还是没有明确地回答我的问题。我也便不再追问。我们的谈话之所以轻松愉快,就是因为我们都并不强求对方一定给予自己什么。真愿意同所有人谈话时都能这样自然融洽。
但是,当我得到冰心老前辈为我编就的一本散文随笔集《垂柳集》写的序时,我以为我终于得到了回答。
我把那些散文随笔交给她时,诚心诚意地说:“看得下去您就看,看不下去您就撂开。看完您愿写序就写,不愿写就别写。”她从头至尾地看了。里面有的是一九六六年以前的剪报,小五号字印的,纸已发黄,铅字也已经模糊了,我恳请她就别看那种文章了,可是她说:“我看得见。”她连那些也看了。
她在《垂柳集》序中说,写散文应当是:“感情涌溢之顷,心中有什么,笔下就写什么;话怎么说,字就怎么写;有话即长,无话即短;思想感情发泄完了,文章也就写完了……应该都是最单纯、最素朴的发自内心的欢呼或感叹,是一朵从清水里升起的‘天然去雕饰’的芙蓉。”她认为“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起来”的那种“粉妆玉琢,珠围翠绕”的散文,不过是“镀了金的莲花”,“华灿而僵冷,没有一点自然的生趣,只配做佛桌上的供品”。
我终于明白了,当她下笔写到同父亲山上山下迎面跑动相会的往事的时候,她并不是预先把所有细节
罗列在一张提纲纸上,写时满满地移人文章,而是任感情驱使笔尖在纸上移动,“感情发泄完了,文章也
就写完了”。所以,她的作品才具有那样一种最单纯也最素朴的、真情进发的永恒魅力!
冰心老前辈反对雕饰,并不是不讲究文字,以《寄小读者》而论,那遣词造句的新颖流利、摹景传情的准确生动,都是绝对的一流水平。
她的文字为何如此优美?我以为靠的是平日的文化修养,而不是一时的雕琢粉饰。
记得我十几岁时写散文,要写梅花,便临时翻查唐宋诗词,把所有能找到的关于梅花的句子摘录在一
张纸上,又去查《植物辞典》《本草纲目》之类的书籍,把有关梅花的条目抄下来,然后便尽量把这些临时查阅来的材料满满当当地塞进文章,这样写出的文章,貌似有学问、有文采,其实写完以后再问我某句诗词系何人所写,原系何题,我却已经说不清了——真是“华灿而僵冷”的东西。冰心的文章中常常引用诗词典故,但她都是情之所至,随手拈来,例如《寄小读者》的第九篇,谁读了不被感染呢——眼前的景,往昔的事,飘上脑际的诗句,涌上心头的情感,融为了一体,多么自然,多么真切,多么优美!
二十世纪已经进入了第八十三个春天,冰心老前辈这位世纪同龄人,正与最新的一代小读者共享着一
九八三年的新春,燕子一定正在她的檐下呢喃,柳丝一定正在她的窗外摇动,让春风给她捎去千千万万已经长大成人的小读者和正在成长的小读者的祝福吧——祝她健康长寿,祝她的《寄小读者》永远像珍珠般闪闪发光,照亮一代又一代小读者的心灵!
P12-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