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位最伟大的心理学思想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50位最伟大的心理学思想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9.23 3.3折 2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诺埃尔·希伊|译者:郭本禹//方红

出版社人民邮电

ISBN9787115266385

出版时间2012-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8元

货号2131399

上书时间2024-05-22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谁是心理学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很多人都会想到给人释梦的弗洛伊德,想到爱养鸽子的斯金纳,想到人本主义大师马斯洛和罗杰斯。是的,他们都开创和发扬光大了某个心理学学派。但是,除了这些大家之外,还有许多卓越的人物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或者不属于纯粹的心理学家,或者仅仅在某个方面为心理学贡献了思想,或者因学术观点受排挤而不为人广知,或者因其他各种原因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如果没有这些人,心理学将不会是现在的样子。为了掌握心理学的完整历史和真正内涵,你有必要阅读诺埃尔·希伊著的《50位最伟大的心理学思想家》,知道这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思想和贡献。

作者简介
诺埃尔·希伊(NoelSheehy),从1992年起任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Queen'sUniversityatBelfast)心理学教授,他还是《当代心理学》杂志(CurrentPsychology)的主编。除了《50位最伟大的心理学思想家》(FiftyKeyThinkersinPsychology)以外,他还与别人一起出版了《心理学传记辞典》(BiographicalDictionaryofPsychology),并参与编辑《国际心理学重要著作与文献丛书》(InternationalLibraryofCriticalWritingsinPsychology)。
郭本禹,安徽肥西人,1964年生,心理学博士。先后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1995、2000年分别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2000年始担任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心理学探新》和《心理研究》编委。主持省部级课题10多项。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有20多篇次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出版专著、编著、译著《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心理学史导论》、《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等30余部。主编《德育心理学丛书》、《外国心理学家评传》、《研究生教材心理学系列》、《当代心理学经典教材译丛》、《心理学各科理论译丛》等9套大型丛书。获得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10余项,其中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2001年获得“第三届江苏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2002年被列入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005年获得“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奖”,2007年被列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目录
1.赫尔曼·冯·赫尔姆霍茨(1821-1894)
2.弗朗西斯·高尔顿(1822-1911
3.威廉·冯特(1832-1920)
4.威廉·詹姆士(1842-1910)
5.伊万·巴甫洛夫(1849-1936)
6.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
7.阿尔弗雷德·比纳(1857-1911)
8.查尔斯·斯皮尔曼(1863-1945)
9.爱德华·铁钦纳(1867-1927)
10.沃尔特·坎农(1871-1945)
11.爱德华·桑代克(1874-1949)
12.卡尔·荣格(1875-1961)
13.约翰·华生(1878-1958)
14.马克斯·惠特海默(1880-1943)
15.克拉克·赫尔(1884-1952)
16.弗雷德里克·巴特利特(1886-1969)
17.库特·勒温(1890-1947)
18.列夫·维果茨基(1896-1934)
19.让·皮亚杰(1896-1980)
20.戈登·奥尔波特(1897-1967)
21.亚历山大·鲁利亚(1902-1977)
22.卡尔·罗杰斯(1902-1987)
23.埃里克·埃里克森(1902-1994)
24.康拉德·洛伦茨(1903-1989)
25.詹姆士·吉布森(1904-1979)
26.唐纳德·赫布(1904-1985)
27.巴尔哈斯·斯金纳(1904-1990)
28.雷蒙德·卡特尔(1905-1998)
29.约翰·鲍尔比(1907-1990)
30.所罗门·阿希(1907-1996)
31.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
32.安妮·阿纳斯塔西(1908-2001)
33.罗杰·斯佩里(1913-1994)
34.杰罗姆·布鲁纳(1915-)
35.汉斯·艾森克(1916-1997)
36.赫伯特·西蒙(1916-2001)
37.大卫·麦克莱兰(1917-1998)
38.伊莲娜·麦科比(1917-)
39.理查德·格雷戈里(1923-)
40.阿尔伯特·班杜拉(1925-)
41.罗伯特·卢斯(1925-)
42.唐纳德·布罗德本特(1926-1993)
43.劳伦斯·科尔伯格(1927-1987)
44.恩德尔·托尔文(1927-)
45.诺姆·乔姆斯基(1928-)
46.乌尔里克·奈瑟(1928-)
47.斯坦利·米尔格拉姆(1933-1984)
48.菲利普·津巴多(1933-)
49.阿伦·巴德利(1934-)
50.约翰·安德森(1947-)
术语表

内容摘要
 心理学在其不到150年的发展历史中成果卓著,其间无数思想家和学者做出了卓越贡献。很多学者具有哲学和医学的学术背景,又广泛采取了自然科学的观念和研究方法,他们未必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学家,但他们的思想和观念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诺埃尔·希伊著的《50位最伟大的心理学思想家》选取了对心理学历史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50名思想家,介绍了其生平、思想、工作及学术成果。这些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塑造并推动了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50位最伟大的心理学思想家》适合作为普通心理学及心理学史的补充读物,也适合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

精彩内容
 弗朗西斯·高尔顿(1822-1911)高尔顿(FrancisGalton)开创了关于个体差异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种用基因遗传来解释个体差异的理论。
伊拉莫斯·达尔文(医生、哲学家、进化理论家)是查尔斯·达尔文的祖父和弗朗西斯·高尔顿的外祖父。高尔顿出生在伯明翰一个信奉贵格会的家庭里,他们家的财产来源于枪支制造,后来家族的生意又扩展至银行业,并最终取得了成功。他的母亲与查尔斯·达尔文的父亲是同父异母的兄妹。高尔顿是七个孩子中最小的,他早期的教育是在家里进行的,两岁半的时候,他就能够阅读、写字;到了七岁,他就可以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高尔顿接触正式教育的情形与冯特并无二致——他们两人都在一种体罚的文化中忍受着严厉的制度。直到16岁,高尔顿才上了寄宿学校,1838年,他去了伯明翰综合医院学习医学,后转到了伦敦国王学院,一年后,他又转到了剑桥大学(1840-1843),在剑桥,他攻读数学,但没有获得学位。在他的父亲去世后,他决定不再回国王学院完成医学学位。
像比纳一样,高尔顿继承了大量的财富,这意味着他可以追求所有他感兴趣的东西,而他的兴趣包括对祈祷功效的评估,以及对英国不同地区女性之相对漂亮程度的量化。他发明了照片合成技
术,并创新性地使用指纹来进行身份确认。他曾到埃及和苏丹旅行,并穿越了整个中东。在一个富足的社会圈中,他处境很好,本可以过上维多利亚时期稳定的生活,但是一位颅相学者建议他去追求一
种更为活跃的生活方式。当时,颅相学者使用现在已经不可信的实践来评估一个个体心理官能的相对力量,并且通过计算头盖骨不同部分隆起的大小来评估他们对于不同职业的适合程度。高尔顿加入了皇家地理学会,并到非洲西南部进行了一次为期两年的旅行,他因绘制了先前没有得到探索的地域(现在的纳米比亚)的地图而得到学会的最高奖赏。在他获得最高奖赏的那一年,也就是1853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著作《热带南非探险记》他作为旅行家和探险者的专长,使得英国政府的一个委员会给他提供了一个职位,让他教授士兵们露营的方法。
高尔顿在地理学和人类学方面的追求,加上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使得他意识到个体差异的重要性,而这将他引向了对心理特征与生理特征的遗传性以及它们各自在决定个体差异中的作用的探究之路。高尔顿与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持有同样的观点,认为如果进化学说是正确的,那么其必然的含义就是,只有通过观察其进化,我们才能够理解心理。斯宾塞阐述了一种进化适应心理学——个体如何适应,而高尔顿将其发展并进一步精炼,他认为可以在一种社会的水平上对其加以运用。
动物们通过它们的感官来认识并适应环境,因此高尔顿推论,感觉灵敏度是智力的基础。感觉越敏锐,个体就可能越聪明。而且,由于感觉灵敏度主要是一种遗传的机能,因此他总结说,智力肯定是遗传的。遵循这一路线,他预测,我们应该能够观察到智力在家人间的遗传:聪明的父母应该会生下聪明的孩子。此外,既然具有高智力水平的人更可能成功地适应他们的环境,他认为。可以将名望与显赫看成一种有效的智力指示器。相应地,高尔顿开始对著名父母(例如,国务部长、法官、外交大使、殖民地统治者等等)的孩子中再次出现显赫人物的概率进行了测量,并与一般人的后代进行了比较。他在这一任务上所采用的方法,使他成为将统计技术运用于心理学的先驱。他作为探险者与地理学家所做的研究,使他了解到了比利时天文学家、社会学家、统计学先驱阿道夫.凯特勒的观点。凯特勒证明了在天文学与社会现象中“误差律”控制着变异性,这一论证激励高尔顿使用同样的方法来对心理能力中的差异进行分析。误差律现在一般被称作是正态或钟形曲线,事实上就是,如果我们在一个图上画出一群人的身高,那么与大多数人的平均身高相对应的中间部分就会出现一个大大的凸出部分,而位于这个凸出部分的两翼的、比平均身高矮或高的人数就会少一些。结果非常明显,发表在《遗传的天才》(HereditaryGenius,1869)一书中:显赫的父母生下的孩子获得赞誉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而一般人群中的父母更可能生下成就较为平常的孩子。然而,在高尔顿看来,要取得显赫的成就,需要智力与动机的结合——仅仅比平均水平更为聪明是不够的,因为有些聪明的人很懒惰。
高尔顿的发现似乎表明了一种非凡的可能性:如果智力是遗传的,那么是不是可以通过选择性地鼓励更为聪明的人生更多的孩子从而提高人类的智力呢?高尔顿感觉是可以的,他发明了“优生学”,并将其界定为是一种提高基因库水平的科学。1865年,他提出,可以对夫妻进行科学的配对,而且政府应该提供经济诱因来鼓励具有良好智力的个体相互通婚。这包括以下观点,即一个人对配偶的选择可以通过对其家庭记录的研究而做出决定,这些记录可以用来预测后代的智力。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将这些家庭记录收藏在一个国家系谱档案馆中,用来区分那些“有天赋的”、“有能力的”、“普通的”、“退化的”个体。高尔顿的观点在影响英国政府政策方面取得的成功相对很小,比在澳大利亚和美国要小得多。在澳大利亚,他的观点被用来支持“白色澳大利亚政策”;而在美国,他的观点被用来支持美国优生学运动,这次运动关注的是不同种族之间通婚所产生的长期影响。P7-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