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昼的紫夜的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昼的紫夜的白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6.79 5.5折 49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西篱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

ISBN9787562348849

出版时间2016-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3481156

上书时间2024-05-21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西篱的《昼的紫夜的白》讲述一个名叫祡音的姑娘,穷尽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母亲和爱人,有时在现实中,有时在梦境里,有时在乡村,有时在城市,有时在过去,有时在现在。“紫”与“白”既是小说中的男女主角,又是梦想与存在的色彩象征。作家在独白式的故事讲述中,舒展开社会历史文化的广阔画面,并由不同历史画面的不断切换,产生出音乐复调的效果。作品还传达出这样的思想:我们都是历史的儿女,但我们呼唤的是未来。只有梦想,才能让心灵获得解放,只有梦想,能够带领饱受金钱和物欲折磨的现代人飞升!

作者简介
西篱,本名周西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国家一级作家。获首届金筑文艺奖、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贵州少数民族影视文学优秀剧本奖、首届“有为杯”报告文学奖等。已出版长篇小说、散文随笔、诗集、电影剧本和长篇传记作品十多部。

目录
第一章  一九九六年五月
第二章  一九九七年五月
第三章  一九七一年夏
第四章  一九九七年五月十九日
第五章  二○○○年一月
第六章  一九三七年春至一九七一年春
第七章  二○○○年二月至三月
第八章  二○○○年六月
第九章  一九七二年秋至一九七六年夏
第十章  二○○一年九月
第十一章  二○○三年
第十二章  声声不息(二○一六至二○五○年)
后记  写作控制了我

内容摘要
 西篱的《昼的紫夜的白》是一部关于亲情、成长和社会变迁的个人体验的诗性作品,讲述从1951至2050年的个人记忆和历史真相,以及未来人类命运的可能性。
本书是一部关于时间和梦想的文学作品,主题是女性成长和未来社会理想。小说的主人公紫音,我们看到她历史的形象,同时也看到她现实的形象。作者就躲藏在她之中,表达着对人的爱,对历史的眷恋,对人类精神与内心的深切关怀。本书以女主人公紫音一生的经历故事,诠释女性的精神和心理,抒写女性生命和心灵的历史,是一部颇有艺术价值和探索性的作品。

精彩内容
 必须要走。但是,去什么地方,我一直犹豫不决。
我大学毕业后在省城的一家杂志社已经工作了11年,每天看文学青年五花八门的脸孔和他们五花八门的文字,躲避他们近乎偏执的狂热眼神。
我住在杂志社一间无人使用的小办公室里,周末带个小锄头,和一群画家出去,他们写生,我挖树根,背回来做盆景。他们不久前刚刚经历了清除精神污染运动,虽然短暂,他们却感到巨痛。此后有10多年的时间,他们一直沉默而隐晦,想逃避城市。
到乡下的交通班车一天只有一次,我们往往是步行到郊区。
有时他们会走得更远,寻找原始和粗拙丑陋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本土,资源实在丰富。他们把它尽可能夸大,做成砂陶,或在版画和油画里呈现,巫气浓郁,夸张刺激,人的肢体形象,往往
被光滑黢黑的青蛙代替。我没有他们那么兴奋。
我这个人,为什么很难与他人产生共鸣?难道是因为我们没有共同的文化父亲?
回到城市后,他们个个急于走向世界,找各种门路争取国外机构的邀请和资助,在那些刚刚出现的小酒吧里和陌生人密谈。
我感到绝望。
我也曾经和一些音乐人玩。
几年之内,广东老板在这城市里开了几十家歌舞厅。当地的轻音乐团、京剧团、花灯戏团还有一个歌舞团都解散了。歌舞厅的乐曲响彻全城,早场,晚场,夜场。重低音和打击乐震撼着楼房和丘陵。这些音乐更多是几种固定演奏节奏,街边的市民屈膝弹腿,口里喃喃而语:慢三,快三,慢四,快四,十六步……我的同事,一个老编辑,在玩音响,我跟他去一
条老街淘唱片,学着自己改装音箱。我爱德彪西和拉威尔,德彪西让我安静、忘却,拉威尔带给我无穷的灵感,并在不同的时空和情绪状态里给我完全不同的感受。
我在古典音乐里休息了一段时间。不过,那是很花钱的,我没钱。
也没有爱情。
孤独,茫然,每一天都那么漫长、空洞。
离去之前,我还需要一次告别。
等我再返风镇,竟已找不到父亲的坟茔。
我搭的长途客车,没有窗玻璃,一路上,破烂的窗框咣当咣当响。我因为晕车,到达风镇时虚弱得恍惚了。
车站是以前的人民公社改建的,残存的土墙上还有模糊的大字墨迹:以阶级斗争为纲。我走出车站大院,脚下的地很软,灰尘噗噗响。
朱家房门挂着锁,我从窗格子往里望,房间空空的,只有一张光板子木床。显然,我哥哥已经不住在这里了。
我往东走,站在风镇东边街口,遥望远方谷底的风谷中学,几栋房屋掩隠在绿荫之中,看起来那么小,普通、陈旧、脆弱,完全不符合我童年时候的印象。
我奔跑而下,跑了近一个小时,到达趴在一片小高地上的教师宿舍。
宿舍矮小,黑瓦都是碎的,屋顶还有些歪斜。宿舍前的旷地上长了一些小树,桃树,苹果树,还有石榴,是从前哥哥和小白种的,它们生长缓慢,枝干瘦瘠,没有果实。石榴树每一片细小的叶子都皱缩着,像中了病毒,仿佛这棵树曾经痉挛过,无法复原了。
教师宿舍住了九户人家,从右至左,分别是黄书记(黄书记失踪后,方书记入住)家,我家,穆姝老
师家,吴磊家,小白家,马俊林家,晓强家,陈大陈二家,石头家。我家破旧的门上挂了一把新锁。我不能确定,如今我的哥哥或是弟弟,是否还住在这里。
奇怪,不是周末,没到暑假,也不是上课时间,家家窗户紧闭,房门紧锁。各家门楣上残破的春联,被雨水反复浇淋过,纸的红颜料和黑的墨汁一起褪色,在门上形成一些洇染的流线。
我继续往风谷深处奔跑,直到道路消失。
我记得,父亲的坟冢上挂有白色纸幡,坟身培着
黄土,坟前有摆放香烛的黑色大理石……我再找不到了。
大峡谷里长满荆棘杂草,我看到细小的金银花和曼陀罗硕大的果子,看到大片令人望而生畏的荨麻。
在荨麻的那边,有黄袍和乌袍,橙黄和黑红的果实令人垂涎,它们喂养过我的童年。还有灯笼草,到秋天,它的果实多么香甜。
肥硕的绿虫在荨麻和野蔷薇枝叶上滚爬,拉出绿色的鲜艳又粗实的屎,像芥末挤出来在碟子里。我坚信,是父亲的骨肉喂肥了它们。
P22-2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