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苦的正当尺度(工业革命中的监狱1750-1850)
  • 痛苦的正当尺度(工业革命中的监狱1750-185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痛苦的正当尺度(工业革命中的监狱1750-1850)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1.43 4.1折 52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加拿大)叶礼庭|责编:任战|译者:赵宇哲

出版社上海文化

ISBN9787553516387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2元

货号30734892

上书时间2024-05-21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本顿维尔
第二章 18世纪的刑罚
第三章 爱的绳索,铁的桎梏:感化院的意识形态起源
第四章 布道的高墙:现实中的感化院
第五章 辉格党、雅各宾派和巴士底狱:受到攻击的感化院
第六章 彼得卢时期的监狱改革政治
第七章 监狱、政府、劳动力市场:1820年至1842年
第八章 结论
缩略语列表
注释
手稿文献目录
索引

内容摘要
 监禁何时成为惩罚罪犯的主要方式?我们习以为常的监狱制度曾激起怎样的强烈反抗?哪些有关痛苦的新认识能解释这种刑罚方法上的大转型?
在本书中,叶礼庭重回工业革命时期的英格兰,探索通过何种方式,人们开始相信将犯人囚禁在单人牢房中,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根据严格的时刻表管制他们的生活,并用苦役来“升华”他们的心灵是公正、合理且人道之举。他记录了一种新的阶级关系的兴起,以及随之而来的新刑罚哲学——“针对心灵”的监狱管教逐步取代鞭打、烙印、枷锁和绞刑等“针对身体”的公开刑罚。
本书通过丰富的历史细节生动再现了一个世纪内监狱生活的变迁,深度剖析了约翰·霍华德、杰里米·边沁等人的刑罚思想和监狱改革措施,从而解释了规制监狱内部权力运作的现代化规范是如何产生的。
此外,针对监狱权力及其背后的强迫性思想结构,针对权力的道德边界,叶礼庭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有关这些问题的讨论与我们息息相关。

精彩内容
 第一章本顿维尔1位于北伦敦苏格兰路(CaledonianRoad)的本顿维尔(Pentonville)感化院从1842年建立之时就成为最具争议的时代象征之一,赞美者认为它提供了解决犯罪问题的途径,其他人——当中较为知名的有托马斯·卡莱尔(ThomasCarlyle)和查尔斯·狄更斯——则讽刺说这是“重罪犯的殿堂”。它既是公众讨论的焦点,也是时代的纪念碑,而今天没有任何监狱能受到如此多的关注。公爵亲王、外国官员、各郡法官、政治家和布道者都曾参观过它拱形的走廊,一睹孤独和静默作为新的管教方法在现实中得到应用。本顿维尔不但在英格兰,而且在欧洲大多数地区迅速成为监狱建筑和管教方面的典范。它表明三代人有关管教规则的思考和实验在此达到了顶峰。本顿维尔坐落在一块6英亩的土地上,矗立在25英尺的高墙后,在周围工人区的住宅中若隐若现,它是一个呈三叉形的巨型法律要塞。
19世纪40年代,随着拱形走廊里早晨5点45分响起的铃声,关在本顿维尔的罪犯开始了一天的生活。所有的事情都要跟着铃声的节奏来:起床、工作、吃饭、去教堂、
放风、查房、熄灯。现在,在查房开始前的15分钟里,犯人要穿上囚衣、整好吊床、洗干净脸、擦净石板地、取出鞋匠凳(cobbler'sbench)准备工作。
犯人的房间从用铁棍封着的窗到用木闩锁上的门共有13.5英尺长,两边的墙之间有7.5英尺宽,从地板到天花板有9英尺高。屋内陈设稀少: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鞋匠凳,还有吊床、扫帚、篮子和一个墙角架。架上有个白镴杯子和盘子、一块肥皂、一条毛巾和一本《圣经》。
除了放风和去教堂,犯人每分钟都待在这个空间中,置身于这些东西中。在1842年监狱成立时,犯人会被单独囚禁
18个月。随着当局逐渐知晓单独囚禁的作用,单独囚禁时间先减到了12个月,又减到了9个月。
本顿维尔有450名囚犯,分别关在三个条形区域中一模一样的牢房里。犯人之间隔着一堵两英尺厚的墙,晚上他们会通过敲墙来传递信息,就像竖井中的矿工一样。他们这样做可能会受罚,因为囚犯间禁止进行任何交流。静默是这里的规则,犯人会因为姿势、手势、微笑或耳语而被送到地下室的黑屋里去。
早晨6点,犯人会听到脚步声在牢房门口停下,他不用抬头就知道,看守的眼睛从窥孔一扫而过,检查屋内是否整洁、他是否在鞋匠凳上做工。一些犯人每天坐在凳上缝制或修补犯人穿的靴子。沿着走廊,他们能听到敲击锤子的声音;楼上一层会传来织布机的呼呼声和咔嗒声——其他囚犯正在房间里织犯人穿的细平布。工作时间漫长且不间断,早饭前要工作一个半小时,午饭前三个小时,下午四个小时。每天一次,工头会沿着走廊的每个房间收取完成品,并分发新材料。
早晨7点半,牢房的活板门会被推开,一只手会推进来一杯可可和一片面包。犯人在吃早餐时,能听到走廊中餐车的车轮声和其他房间活板门推开时的回声。监狱像机器一样运转。450人的早餐十分钟就能送完。
早晨8点,伴着杠杆的轰隆声和门闩的吱吱声,牢房的门打开了。集合去教堂。在走到狭窄的过道上之前,犯人要带上一个铲子形的棕色面具,面具在眼睛处开了两个孔。戴上面具,他就不会认出与他一同在押的朋友和共犯。
犯人走出牢房,立正站好,目光穿过楼梯,看到其他人——除了眨眼之外一动不动的人。口令一下,这些面具人就沿过道行进,走下铁质的螺旋楼梯,穿过由闪烁的煤油灯照亮的高挑走廊,走向教堂。
教堂是这台感化机器的大脑。教堂被分割成几百个包厢似的隔间,这些隔间能装下一个人,它们分布在布道台之下。前进的人在教堂门口停下。当值的看守开始摇一个计数机。当犯人的号码出现在告示板上时,他就出列,走过一排排隔问,直到走进自己的那间,并关上门。教堂中响起了犯人靴子的响声和关门声。看守坐在高脚椅上,他们的目光扫视着教堂,观察下面囚犯的动静。
牧师爬上了通往布道台的台阶,开始背诵当日的长短祷告。接下来他会读一段《圣经》:普天下当向耶和华欢呼。你们当乐意侍奉耶和华。当来向他歌唱。
你们当晓得耶和华是神。我们是他造的,也是属他的。我们是他的民,也是他草场的羊。
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