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缨花下的扶贫记忆(从脱贫到振兴的红土地群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缨花下的扶贫记忆(从脱贫到振兴的红土地群像)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4.98 5.8折 7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储琰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

ISBN9787562858256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30702569

上书时间2024-05-21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这本书是一个年轻教师在脱贫攻坚一线的观察和思考,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不乏乡土气息,又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家国情怀。
本书结合某地脱贫攻坚的过程的实地调研,深入访谈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农民群众,从生活群像、话语群像、生产群像、教育群像、民俗群像、文化群像等方面对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农民群众思想、生活、生产、关系等进行深入描绘,整体展现各级干部开展“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脱贫攻坚工作的拼搏,全景展现农民群众向往美丽生活与告别贫困的奋斗。

作者简介
储琰,博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壹  乡土情深
  临江仙·乡土情深
  一个家族一个村
  我来了,他们就是亲人
  日子总是越过越好的
  一位老人和三副对联
  大学教师夫妇和一对乡村姐妹
  把自己关起来的姐妹俩
  大核桃树村的故事
  老党员手中的党费
  我不愿意给他们添麻烦
  我真想揍他一顿为民出气
  一个都不能落下
  一个特殊的坚强家庭
  戳伤眼睛的孩子
  在别墅前与一对老夫妻的谈话
贰  文化碰撞
  卜算子·文化振兴
  和农户谈起红白喜事
  “我怂”和“我能干”
  农村婚姻(一):怎么那么多“跑”了的?
  农村婚姻(二):婚姻关系和心态
  面子问题
  凭什么不给我建档立卡
  半爿房子的工作
  还是直接把钱给我吧
  就让我自己在这里过吧
  四桶酒的故事
  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小时候是儿子,长大不是了
  即将出嫁的苗族女孩
  天地国亲师
  山顶上的龙王庙
叁  发展博弈
  定风波·发展
  作践自己的女孩(一)
  作践自己的女孩(二)
  处于城乡边缘的青年农民
  失去两个儿子的老人
  一个老人和他的四个儿子
  四个光棍
  “养牛不算养殖”
  与一位扶贫干部的谈话
  村支书的苦恼
  和一位乡镇老干部的讨论
  “怕鬼”的老人家
肆  振兴之路
  满江红·脱贫攻坚
  奔波在扶贫一线的扶贫干部们
  一条民族情感之路

内容摘要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却激烈异常的战役,这是一位挂职干部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与贫困做最后决战的真实画面。书中的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故事,有喜悦也
有悲伤,有激情也有感动,有艰难更有奋进……笔者用微观社会学的视角记录下这个过程中的群像,就是要用这些真实的故事告诉读者:在中国进行着的这场举世瞩目的摆脱贫困的战役,是一场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的真抓实干!是一场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践行向百姓做出的承诺的世纪决战!是一场农民群众告别贫困奔向幸福的自我发展之战!

精彩内容
 一个家族一个村在大山深处坐落着一个集中安置的小山村,初到这个小山村时,我被这里的美丽和干净所震撼。一排排整洁的新房,墙壁上生动的民族绘画,让我惊奇于这个苗族小山村与其他深山中山村的不同。
村支书告诉我们,这个山村共有二十一户人家,是按照国家政策集中安置的新自然村。
村支书开始介绍这个具有特色的小山村。
“这个村子是一大家人,”村支书饶有兴致地说道,并顺手指向不远处,“你看这一片十一户人家,都是一大家子,已经是第四代了。”“这是怎么回事?”所有人都很感兴趣。
“这要说到20世纪70年代的事情了,”村支书说起来也很有兴致,“那时候,另一个村的支书从隔壁镇请了一
对苗族夫妇,来到这个山头上看护山林。两口子一直生活在山里,也习惯了,就一直在这个山里看护山头和树林,住的是简易的茅草房。两口子还算勤劳,在这里生活,也
把孩子带过来,前后一共生了十一个孩子,十个男孩,一
个女孩。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各自成家,也没有走出这片山林,在这片山头上开始盖自己的房子(土坯房),开始独立生活。”“那老两口还在吗?”“老两口现在已经不在了,他们最大的孩子也已经不在了,要是在的话也有五六十岁了。现在,这下面的大家族,从老两口算起来已经到了第四代了。”“那这一大家子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主要是没有土地。这个山上本来就没有耕地,他们自己开辟了一些土地种,原来从村里到这里来的路都没有,前些年的生活还是很苦的。更关键的是,他们没有土地,又不是这个村里的人,盖房子也没有地方盖。”“2003年,这个大家族的规模已经很大了,这个山里只有山地,没有耕地划分,这么多人,这么一个大家族,山上山下的,住得零零落落,没有户口是不行的。在县里相关部门和镇里的直接关心下,这一大家子终于正式上了户口,并落在我们村。”“这样问题又来了。他们上户口分到了我们村,而他们实际居住和劳作的地方,又属于隔壁一个村,他们住的地方属于那个村的集体林地。他们要盖房子,要征得那个村子的同意。我们村和隔壁村为这个事情反复讨论,解决了这些苗族群众的实际问题。我们说,希望隔壁村能够考虑到,当初请人家来看护林地,现在人家在这里安家了,应该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都是我们的村民,大家相互支持、关爱也是应该的。两个村支部共同商量,所有党员参与表决,最终,隔壁村同意在这片林地为他们提供住宅用地。去年,咱们扶贫政策落实,决定对他们集中安置,这些兄弟们又盖起了新房,开始了新生活。你看,现在路也通了,电也通了,水也通了,网络也通了,日子越来越好了!”村支书感慨道。
说着,我们走进了村头的一户人家。一个长相秀气、
干净利索的苗族青年女子正好在家,邀请我们进屋小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