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右地方文献与中国文学地图的重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陇右地方文献与中国文学地图的重绘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4.19 5.4折 82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霍志军

出版社人民

ISBN9787010189567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2元

货号30480366

上书时间2024-05-21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霍志军著这本《陇右地方文献与中国文学地图的重绘》的意义在于从陇右看中国,不仅将中国文学版图细部深描,更重要的是呈现出中国文学版图内部之间的多元互动和通过彼此输血方式的自我更新,从而使得中国文学历史流动如同波澜壮阔的河流一样展开,而不再是一幅静默的排列式众神肖像。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陇右秦早期文学在刚健尚武中起步
  第一节  陇右出土秦早期车马葬与《诗经·秦风》的互证
  第二节  秦早期青铜器铭文、天水放马滩秦简的文学价值
第二章  汉代陇右开放格局的奠定及陇右文学的成就
  第一节  汉代对陇右的开发及其文学史意义
  第二节  汉代陇右简牍的文化、文学价值
  第三节  陇右汉代铜镜上的七言诗
  第四节  王符的学术背景及其政论文风格的形成
  第五节  融通庄骚、散愤兰蕙——赵壹的辞赋创作与心理体验
  第六节  楚风北渐与秦风东渐——论秦嘉、徐淑的文学地位
第三章  魏晋陇右文学民族交融特色的初显
  第一节  嘉峪关魏晋画像砖的审美品格
  第二节  皇甫谧的文学成就与家族文化
  第三节  傅氏文学家族及其文化品格
第四章  民族融合与十六国时期陇右文学的“汉胡互化”气质
  第一节  前秦苻氏皇族文学的“胡音汉调
  第二节  张骏、李嵩、秃发傅檀、沮渠蒙逊、吕光的文学活动
  第三节  民间的活力:苏蕙“回文诗”的波澜
  第四节  “陇头流水”辞——民间智慧与文人探索的互补互动
  第五节  仇池国文学考论
第五章  唐代陇右文学的辉煌成就
  第一节  中原文人的异域体验与盛唐边塞诗
  第二节  权德舆的文学活动与关陇学术资源
  第三节  一陇±生活与李朝威、牛僧孺、李公佐、李复言等的传奇创作
  第四节  王仁裕的笔记小说与陇右文化
  第五节  敦煌文学在中国文学地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节  唐代陇右石窟艺术:透析唐代文学的一个副文本视角
第六章  宋、金、西夏、元代陇右文学多样性及“边缘的活力
  第一节  宋代陇右石刻的文学价值
  第二节  清水宋金画像砖的文化、曲学价值
  第三节  回鹘、党项、藏、蒙等民族双语碑刻的文学意义
  第四节  萨都刺、马祖常、遁贤、余阙等色目诗人的边塞诗
  第五节  陇右地区“唐僧取经图”与《西游记》
第七章  明清陇右文学:不同于内地文坛的文化板块
  第一节  明清时期陇右文学地理初探
  第二节  明清时期陇人对内地文人咏陇诗的“纠正
  第三节  李梦阳:秦人而为“秦声
  第四节  赵时春:伉浪自恣的“雍音
  第五节  凉州“贤孝”的历史文化渊源及审美特质
  第六节  艺术地理学视域中的华亭曲子戏
第八章  中国文学的三枝奇葩:保安族、裕固族、东乡族文学
  第一节  保安族文学的历史建构和审美特质
  第二节  裕固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地图中的地位
  第三节  东乡族文学别开生面的美学空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甘肃陇南一处自然裸露的唐代题壁

内容摘要
 陇右地区是中原文化到西域文化整个西北文化带的中间环节,它联系着两方又自成体系。一旦具备适
宜的文化发展条件,各种艺术形式都有可能在此落地生根。经长期积淀,陇右文学的地域性特征突出,文学的民族性及多民族文学融合的特点鲜明,民间俗文学炽盛繁烈,文学图志学资料丰富,宋元以来陇右封
闭的文化生态,反而使诸多文学形式得到较好保护,然中国文学地图中的陇右因素一直未受到学界重视。
霍志军著的这本《陇右地方文献与中国文学地图的重绘》着力发掘中国文学地图中的陇右因素,揭示陇右文化对文人、文学家族的影响,考察陇右地区异常丰富的中原文学与各少数民族文学、民间智慧与文人探索、书面文学与口传文学相激相荡所产生的独一的文学内容,对重新发现陇右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学遗存对形成“多元一体”中国文学的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