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节-端午
  • 中国节-端午
  • 中国节-端午
  • 中国节-端午
  • 中国节-端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节-端午

全新正版 可开发票 极速发货

19.23 3.9折 4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苏槿 萧三闲

出版社五洲传播

ISBN9787508545677

出版时间2021-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31103183

上书时间2024-05-18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苏槿,资深媒体人,行摄作家、专栏作者。《走遍中国》系列作者,摄友最爱的100摄影胜地》(中国篇、外国篇各一卷)《四时之歌:风物里的节气生活》“中国节”系列丛书等。
萧三闲,作家,资深策划人、媒体人。“国家动漫品牌建设与保护计划”入选项目《荷包蛋》总策划;主编过《西藏旅游》、《旅游新报》等;著有《乌托之邦》《重庆美女》、《媒变》等作品。2016年起彩墨手绘《闹三闹万一》系列漫画,《四时之歌:风物里的节气生活》“中国节”系列丛书旨在以中国画再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传播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目录
序  国泰民安,端午安康_ 003
第一章   五月初五是端午_ 009
端午节的起源 _012
端午节之名 _027
天涯海角,共度端午 _032
第二章   端午习俗,玩出花样_ 039
端午的粽子 _042
大江南北赛龙舟 _054
蛇蝎出没,端午日避五毒 _065 
端 午 遍 地 是 药 _069 
“毒物”蟾蜍 _073
神奇的浴兰汤 _077 
艾草菖蒲挂门上 _081 
写符念咒画钟馗 _085
端午雨下,回娘家 _091 
斗草,可文可武 _096 
赠把小扇藏美意 _100
北方人过端午,射柳打马球 _104 
服饰、穿戴都讲究 _111
第三章   舌尖上的端午_ 125
汉唐枭羹的双重味道 _128 
五毒饼的“铁面柔肠” _130
端午“五黄”,黄鳝首当其冲 _132 
端午尝午“十二红” _135
吃蛋挂蛋,端午福气蛋 _138 
糕点还是绿豆味好 _141
雄黄酒要慎饮 _145
第四章  端午节的文化味道_ 151
诗词品端午 _154 
画里的端午 _159 
名家写端午 _168

内容摘要
新年祈福,上巳祭黄帝,清明祭祖,七夕乞巧,中秋团圆,重阳敬老,那么,端午呢?是防疫。以驱邪禳灾为主题的端午节,作为中国特色的卫生防疫日,完美地体现了传统中国社会的天人和谐观念,既具有民族性,更具有世界性。
端午节到底是该祝端午快乐?还是祝端午安康?其实,快乐很重要,安康更重要。
本书不仅介绍端午节的风俗、美食、传说、历史、传承,更通过精美插画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端午节的魅力。让读者不仅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传承发展,还能了解一些跟端午节有关的诗词经典、传统习俗。

精彩内容
 五月初五是端午。在端午这一日,通常要吃五毒饼
,要佩戴五彩丝线,甚至有的地方还将端午称之为“五月节”。可见,这端午节,跟数字“五”密不可分。那为什么“端午节”不叫“端五节”呢?
与端午节相关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到底是先有屈原,后有端午节;还是先有端午节,后有屈原?端午节到底是为了躲避“毒月”还是为了纪念某个人?端午节
为何要吃粽子?诸如此类,千百年来,众说纷纭。
从先民沐浴兰汤的遗风,到进入五月挂艾草、菖蒲,用药草水泡澡的传统,古老的端午节看起来既有满足吃货的贴心功能,亦有卫生
防疫的宣传效果。所以,到底哪一个才是端午节的本来模样呢?
端午节,我们要挂艾草、菖蒲以避毒,从这个习俗来看,端午的起源和“恶日说…‘浴兰节说”不无关系;我们要吃粽子、划龙舟,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现在保留的端午部分习俗,又跟夏至节气的习俗部分重合,这又有了节气起源一
说。浴兰节说“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兰,一种香草名。捡插一
枝,幽香盈室。兰,素雅高洁,亭亭玉立,与梅、菊、
竹合称“四君子”。古人说:“兰之香,盖一国。”兰,也
因此被褒有“国香”“香祖”“空谷佳人”之美誉。不过,这里所说的兰并非我们所熟
悉的兰花,而是特指佩兰和兰草。端午节浴兰之俗,和佩兰有着密切的关系。
佩兰的栽培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传为周文王姬昌所做的《周易》中就曾有记载:“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香气)如兰。”战国时期
,楚国诗人屈原在《九歌·云中君》中写道:“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在诗人生活的年代和地方,人们相信鬼神之说,常常要
举行祭祀活动。这两句就是祭巫唱词,说她用兰汤清洁
身子,穿上锦衣华服前、来迎神,以示恭敬虔诚。可见
在遥远的古代,兰就是古人心中的神草。
至于五月五日的浴兰汤,最早的记录同样出现在汉代的《大戴礼记·夏小正》中:“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这是一本反映先秦中原的农事生产与生活的科学文献。可见,五月煮梅、浴兰汤之俗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兰草因有奇香,人们浴兰汤,不单单效仿如屈子一般高洁的品格,更是为了祛毒以辟邪。
到了南北朝时期,此风更长,时人宗懔在《荆楚岁
时记》中写道:“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可见,浴兰汤已被固定为一种节日习俗。到了唐宋时期,五月已有“浴兰之月”的说法。宋代,在端午节沐浴兰汤的风俗更为盛行。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是这样说的:“五月榴花妖艳烘……正是浴兰时节动。
”那个时候,都市里出现了很多的香汤沐浴法,这些沐浴之法由皇室流入民间,一
时间,富贾乡绅都竞相追捧。
明朝人认为,兰汤虽好,但不易得,于是用了一种名为“五色草”的药草替代,后来开始选用菖蒲、艾草等常见药草,在五月五日沐浴。这在明代一本著名的随笔札记《五杂俎》中有过记录。及至清代,董元恺于《清平乐·咏菖蒲葫芦》一词中说:“共喜兰汤浴罢,携来备觉芬芳。”人们依然热衷在端午节沐浴兰汤。
时至今日,民间仍然有端午节浴兰汤之说,至于选用何种药材、何种香料,这是后话。P11-1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