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孟子/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

全新正版 可开发票 极速发货

4.57 3.0折 15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兴无 丛书 周宪 程爱民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5055331

出版时间2008-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5元

货号1411253

上书时间2024-05-17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一、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生平、抱负和著作
二、良知——人性的起点
三、仁义礼智——道德体系
四、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道德与精神的修养
五、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文化传统的阐释
六、仁政——政治理想与社会批判
七、予岂好辩哉——雄辩的思想和语言
八、大道——儒家思想与人的发展

内容摘要
 孟子名轲,表字无传,战国时邹国人。具体生卒年月不详,古今有多种推断,通行的说法大致有两种,即前322年-前289年,或前385年一前304年。
孟轲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世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的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本书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

精彩内容
 孟子如此推崇孔子,可是他的生平事迹比早于他一百来年的孔子要模糊得多。西汉时期的大史学家司马迁在他撰写的《史记》中,将孟子与比孟子小约五十来岁的另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合写为《孟子荀卿列传》。这是最早的孟子传记,可其中孟子的生平只写了137个字,既没有记录他的生卒年,也
没有描绘他的容貌、身世,而且错将孟子见齐宣王放在见梁惠王之前。这可能因为战国时代社会动荡,毁坏了不少孟子学派的历史记录,但更重要的是《孟子》这本书很可能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们合作编撰的,重在记录孟子的言
说与辩论,更多地表述孟子的思想。按照常理,孟子不会去刻意描绘自己的容貌风度与生活场景。这与孔子的弟子通过追忆老师的言行而编成的《论语》大不相同。《论语》的文字篇幅虽比《孟子》短小,但孔子的音容笑貌与师生们的生活场景却栩栩如生。或者说,《孟子》如同谈话录,《论语》如
同回忆录,叙述者的身份、叙述的角度和内容自然是不同的。因此,后世学者只能根据《孟子》这本书中提到的史事与国君,再根据《史记·孟子苟卿列传》及诸多战国秦汉时期涉及孟子的史料作推断。
孟子名轲,有人说孟子字“子车”或“子舆”,都是根据他的名字杜撰出来的。东汉人赵岐在《孟子章句·题辞》中声称从未听说过孟子的字,又说孟子是鲁国公族孟孙氏的后裔,他虽说是邹国人,但将母亲归葬于鲁。邹国是战国时代的末等小国,就在鲁国的西南边境上,相当于现今山东省邹城市一带,与当时鲁国的国都、孔子的故乡曲阜相距仅20公里。孟子说:“距离圣人的家乡如此之近”,所以他便跟从子思的门人学习。子思是孔子的孙子,曾子的学生。据说儒家经典《礼记》里的《大学》和《中庸》分别是曾子和子思所作或是后世儒学对他们思想的追述。在《孟子》书中,除了孔子的言行出现了26处之外,曾子出现了22处,子思出现了16处,颜回出现了7处,子路出现了6处,其它如子夏、子游、子贡、子张、冉求等仅出现1处或3处。这说明孟子的确出自于子思学派,因此对先师们的言行知道得较多。
但是孟子决非固守门户的学究,他说:“君子的美德余韵五代以后便断绝了,小人的败德风气五代以后也断绝了。我没有能成为孔子的门人,我是私下向贤人们学来的。”关于孟子的生年,历史上有9种说法或推测,早到公元前444年,迟至公元前372年,相差72年之多。其中周安王十二年(公元前390)、周安王十七年(公元前385年)、周定王三十七年(公元前372年)三种说法影响最大。知道孟
子的生年,便可据此推算孟子的卒年。传说孔子的年寿是73,孟子的年寿是84岁,古人将他们的年寿作为人生的寿命标准,民间俗语称:“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孟子是否活到84岁,我们不得确知,但也差不多。《孟子》书中的第一章是“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一见孟子便说:“叟
!您不辞千里之远来到我这里,一定会给我国带来利益吧?”这里透露出孟
子的年龄信息,因为“叟”是对长者的尊称。魏国是当时的强国,梁惠王就是魏侯。他将国都从安邑迁到了大梁,并自封为王,后人称他为梁惠王。他执政长达50年,卒于公元前318年。在与孟子的谈话中,梁惠王说到被南方楚国欺辱的事,这是公元前323年的事,已在他执政的晚期。《孟子》中还记载孟子看见梁惠王的嗣君魏襄王时说:“一看就不像人君的样子。”接着
孟子便去了齐国。因此,孟子见梁惠王时,应当是惠王末年;离开魏国的时间,大概在公元前318年惠王薨后。按照上述三种孟子生年推算,此年孟子或为72岁,或为67岁,或为55岁。年老的梁惠王见到孟子时,还尊称他为“叟”,所以我们假定孟子此时为72岁或67岁更为合理。他后来在齐国居住了五、六年,又回家著书。因此他活到80岁左右是可能的。我们可能永远算不出孟子的生卒年,不过这丝毫不妨碍我们了解孟子的思想,也丝毫不妨碍他对后代的影响。我们只需从《孟子》书中考察出他的游历线索,再选择一个能够合理容纳这些事迹的生卒年,作为考察孟子生平和思想的时间坐标。
从《孟子》书中,我们可推考出他首次出仕是在邹国。《孟子》书中记载鲁平公的宠臣臧仓曾经诽谤孟子厚葬母亲,超过安葬先死的父亲,有违礼
制。孟子的弟子乐正子对鲁平公说,孟子父亲死的时候,孟子还是个士,只能用士的礼制来安葬父亲,而他母亲死的时候,孟子已经是个大夫了,当然用大夫的礼制来安葬母亲了。孟子的母亲是在他游历齐国时死的,因此,他在邹葬父时已经有了士的身份,而且有了随从的弟子。P9-1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