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会扬州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约会扬州

全新正版 可开发票 极速发货

19.53 4.9折 3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肖飞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ISBN9787503250507

出版时间2014-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3014223

上书时间2024-05-16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章  序曲
第二章  圆梦之城
  皇帝眼里的扬州
  诗人眼里的扬州
  商人眼里的扬州
第三章  老街深巷
  古运河就是那根脐带
  从小巷走进深邃
  几家红杏出墙来
  枕着街巷入睡
第四章  “刀”尖生活
  从头到脚都是闲
  舌尖上的生活
第五章  玩物益智
  闲情逸致伴一生
  盐阜路上尽古玩
第六章  山水蜀冈
  瘦过西湖方为秀
  远山来与此堂平
第七章  幽雅园林
  何园之妙
  “个”中滋昧
  其他小园
第八章  寻觅宗教
  大明寺,仰望高僧
  高曼寺,最具风情
  琼花观,道骨仙风
  仙鹤寺,静如处子
结尾

内容摘要
 肖飞编著的《约会扬州》讲述了,扬州有太多属于不同人的梦。这里有小桥流水,有阡陌小巷,有花鸟虫鱼,有饕餮美食。这里的民风淳朴,是古运河和长江养育出扬州人不以物喜,不以己忧的整体性格。
“风物淮南第一州”,这是古人的评语,正因为这里具有梦一般的生活情趣,令扬州风情万种,梦幻萦绕。

精彩内容
 了解一座城市,必须要先粗略地了解那里的历史,通过那段历史来触摸这座城市带有体温的经纬脉络。
提起扬州,大约只要懂得一点历史的人都会知道,这座城市的知名度并不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座有名的城市之下。这是长江下游紧贴北岸的一个地级市,属江苏省下辖。这座城市富有闲情逸致,从城市到每个个体,都从骨子里透出一股仙风道骨,那份悠闲和舒缓令人生羡。而这股与生俱来的气质并非一日造就,而是千百年来的滋养生息所致。
扬州的建城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86年,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城龄。古代的中国被分为九州,即荆州、兖州、雍州、青州、冀州、徐州、扬州、梁州和豫州,扬州是九州之一,足见其悠久的历史。春秋时,扬州称“邗”,邗国为周代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建吴都。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周时称吴州。汉武帝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就有扬州。
唐太宗贞观元年,也就是627年,分全国为十道,扬州属淮南道。到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改扬州为广陵郡。再过16年,唐肃宗又改为扬州。唐末,江淮大乱。昭宗天复二年,即902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在扬州受封吴王。到919年,即天祜十六年,杨渭正式建吴国,以江都为国都,改扬州为江都府。
937年,南唐灭吴,以南京为国都,以扬州为东都。
后周时,又改江都府仍为扬州。到了宋代,扬州属淮南道。后又分全国为15路,扬州属淮南路。宋神宗时,又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扬州属淮南东路。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设置扬州大都督府。次年,改大都督府为扬州路总管府。1357年,朱元璋的部队
占领扬州,改扬州路为淮南翼元帅府,后又改为淮海府,属江南行中书省。1361年,淮海府改为维扬府。
1366年,又改称扬州府。
历史总是这么反反复复,不是研究历史的,根本说不清中间的曲曲折折。1645年,也就是清顺治二年,扬州府属江南省管辖。1760年,在乾隆任上,将江
南省拆散为江苏、安徽两省,扬州府属江苏省。1853年4月,即咸丰三年,太平军攻占扬州。1911年11月7日,扬州光复,宣统皇帝成立扬州军政分府,隶属镇江都督管辖。1912年1月,民国政府废扬州府,原扬州府所属各县直隶江苏省。1949年1月25日,扬州解放并设市,隶属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同年改称苏中行政区扬州行政专区,专员公署驻扬州市。此后,扬州的管辖虽多有变化,但扬州城的称谓再也没有变过。1996年,所属的泰州及靖江、姜堰、兴化、泰兴四县从扬州分离出去,自立门户,成为省辖市。扬州变小了,但其魅力不减,依然风姿绰约。
扬州在历史上似乎总是受到封建官场的垂爱,最
具代表性的大约有两个时期。一个是隋唐,另一个是清朝。隋炀帝最爱扬州,一生来过六次,不惜修通大运河。以便船队能顺利前往。最后,自己也因生活无度,被手下宇文化及用白绫勒死于行宫迷楼,由于当时匆忙,草草下葬在扬州吴公台下,也就是今天的司徒庙一带,到了唐代改葬于雷塘。真正如后来唐朝诗人罗隐所说的,“君主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半亩田”。
唐代的扬州是发展的重要时期,唐朝的皇帝在建国后倒是想干一番事业,所以并不敢轻易地往扬州一
带游玩,正所谓“玩物丧志”。文人们不管这些,他们要创作,扬州是最易于他们产生创作灵感的地方。
唐朝的著名诗人们更像是扬州这座城市的义务宣传员,他们为扬州留下了无数千古流传的诗章,记录下扬州昔日的繁华。到了清朝,皇帝们还是抗不过扬州的美景、美食、美人,康熙、乾隆多次“巡幸”,使扬州历史上出现了第三次繁华。
对于我来说,只要一提起扬州,脑子里便会幻化出一幅具有中国传统城市韵味的风光绮丽、祥和美妙的风景,心中生出无限的向往。每当春天来临,哪怕再忙,我都会提醒自己,该下扬州赏花看景了。这倒不是因为我多么有小资情调,也和我生于这里的经历没有多少关系,更多的是因为扬州这座城市从里而外释放出的历史的厚重、环境的优美和生活的宁静。生
命的意义,最要紧的是要努力地享受无数的风景。扬州耐看,所以要重复去看。
从上小学起,我就常常喜欢偷偷地骑上大人的“二八大杠”永久牌自行车,顺着沙石公路的边缘,骑上个把小时的路程,去扬州城的大街小巷穿行,在充满市井气息的街市里闲逛,随时听着从街边人家传出来的扬州评话般的闲聊,在老人的扬剧哼唱中迷醉。
现在想来,当时的扬州就具备着适合人类生存的一切节奏,将旧时面貌和风韵一直保持得很好,并不因时代的变迁而对旧时的扬州有丝毫损坏和丢弃。扬州人从外到内还是旧时的模样。这样的保持,在中国的某一个偏僻的乡村小镇可以做到,而在一座现代的城市
,又有几处能守得住过去的寂寞和情趣?后来,外出工作,回老家时也总会来扬州,这时的眼光已经不同于过去,更多的是用一种文化的眼光来打量它,发现它竟是那么富有深厚的人文情怀,不论是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在扬州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的感受。扬州,仿佛是大众的情人,人见人爱。来过扬州的人,无不被这座城市的典雅、文静、闲适和古韵所折服。
扬州素有“绿杨城郭”的美称,杨柳是扬州的标志之一。隋炀帝开挖运河下扬州,将柳树植于运河两岸,并赐给其姓,故有杨柳之名。“杨柳岸,晓风残月”,用到扬州最为合适,充满着诗意。扬州人枕着
河道巷弄,在清晨常常被菜蔬商贩沿街叫卖声唤醒,被三轮清脆的铃声唤醒,叫醒得是那么温柔,带着露水的味道。他们清晨的梦没有被打碎,梦是湿漉漉的,带着刚从菜地里拔出的带着泥土芳香的青菜味道。
扬州人说话总有种艺术的韵味,抑扬顿挫而又悠然自得,一如王少堂的扬州评话。如果你在街上没事,不妨随便找一位大妈或是大爷聊上几句,都是那么热情,话语如同在水晶盘上蹦跳的珠子,节奏欢快,没说上几句就会乐了,这会给你带来一天的好心情。扬州自古出美女,内敛而妩媚,话未说,脸先红,温文尔雅,正像是邻家的女孩。P10-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