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是红尘一俗人:中国诗词大咖的另一面
  • 都是红尘一俗人:中国诗词大咖的另一面
  • 都是红尘一俗人:中国诗词大咖的另一面
  • 都是红尘一俗人:中国诗词大咖的另一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都是红尘一俗人:中国诗词大咖的另一面

全新正版 可开发票 极速发货

20.3 3.9折 52 全新

库存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熊显华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14621549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2元

货号31696553

上书时间2024-05-16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熊显华:青年作家、东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对人文历史,古典诗词,传统文化有所见解,并以通俗易懂且不乏深刻之方式表达出来。已出版作品多部,目前就职于国内某教育机构。主要著作有海权三部曲等,另有作品在香港、台湾及国外出版。
许晓善:作家、图书策划人、译者,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潍坊学院莫言研究中心创意写作导师。绘画专业毕业,喜欢钻研民国大师们的生活美学,并对民国大师们的作品有所解读。翻译出版《起风了》等作品。

目录
1. 谢道韫
——千古奇女,才情风骨君不负?
2. 陶渊明
——做官碰壁,不妨一世清高
3. 陈子昂
——炒作高手,成功也是有门道的
4. 王维
——焚香独坐心向佛,再难见你谈笑风生
5. 李白
——仗剑天涯,我有我的混世法则?
6. 杜甫
——苦大仇深,就是要玩命生涯? 
7. 韩愈
——人生赢家,不过是为了适者生存?
8. 柳宗元
——独钓江雪,这样的硬骨头人生才过瘾?
9. 温庭筠
——满腹才华,终究是山月不知心里事? 
10. 李煜
——魂断凭栏,一梦浮生才可悲
11. 欧阳修
——一点沧洲,醉翁之意不在酒?
12. 苏轼
——人生超越,旷朗清风惹人喜
13. 李清照
——卓然一家,我的美丽与哀愁
14. 陆游
——泪溅龙床,终归北梦难就
15. 辛弃疾
——吹角连营,金戈铁马写情怀

内容摘要
他们是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诗仙、诗圣、词帝、词宗……是让我们顶礼膜拜的大咖,但也是有人情味、烟火气的人,自然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也历经人世百态、生老病死,以及生存和生活的真相。谢道韫、陶渊明、陈子昂、王维、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温庭筠、李煜、欧阳修、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15位诗词大咖们的故事,正统之外,去认识一下神坛下世俗、有趣的他们。

精彩内容
东晋有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读书人,只因做了两件让人觉得很厉害的事得以被人们牢记。
哪两件事呢?一件事是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另外一件事就是他世外桃源的生活构想。
此人是谁呢?他就是世称“五柳先生”的陶渊明。
出生在一个没落仕宦家庭的陶渊明是如何跋涉出他别具一格的人生之路,又凭借什么成就了千古美名呢?这还得从他第一次辞官说起。
这世上的人选择辞官的理由很多。有迫于形势,不得不辞官的,如史称“素仇东林”的薛国观,他就是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辞官而去;有对统治阶级失望与无奈的,如唐代诗人韦应物,他对当时的政治腐败失望至极,结果无奈地选择辞官;有对官职不满意或者没有能力,不得不辞官的;有炒作的——有时辞官也是一种炒作,可以提高自己的声望;有身体状况不适而辞官的,如 “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他因病痛缠身而辞官,他的病连孙思邈都无法医治,最后很痛苦地死去;有明哲保身,看淡了官场,无心眷恋的,如张良帮刘邦打天下,后急流勇退,随赤松子云游天下;有眼界非凡,提前退出的,如竹林七贤中的山涛,半夜辞官;有喜欢自由,不想被束缚的,很多隐士都不乏这样的理由。总之,辞官多少与客观环境有关,以至于被动地辞官,或者主动接受现实,进而改变主观意志离开官场。
陶渊明属于哪种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弄清楚陶渊明辞官的原因,以及辞官对他的影响。
陶渊明8岁那年,父亲死了。之后,他与母亲孟夫人及妹妹相依为命,寄居在外祖父孟嘉家。陶渊明家原本是显赫的人家,因父亲早逝,所以他的童年过得相当狼狈。他在一首名为《有会而作》的诗里毫不忌讳地交代道:“弱年逢家乏。”但陶渊明很想得开,他没有因这个家庭的突变而堕落,反而有“无乐自欣豫”的豁达。但只是自娱自乐还不够,人总得为自己找出路嘛!
于是,19岁那年他便去外面游学了。古时候的人挺喜欢干这事的,比如孔子就曾各地游学,最后功成名就、名留千古。陶渊明要游学说着容易,做起来却挺困难,最大的问题就是路费和生活费。好在陶渊明的叔父陶夔给了他一定的帮助。当时,陶夔在大司马桓温手下做一名参军,他也支持侄儿出去闯一闯,而且最好是去京城建康。
陶渊明随即踏上去建康的路途。
事实证明,古代有不少名不见经传的读书人都是因为去了京城而“混”出了名堂。陶渊明呢,他在建康“混”得怎样?
陶渊明去建康不久就遇到一件让他很窝火的事。这件事跟他叔父陶夔的上司桓温有关。桓温是谁?桓温的老爸桓彝死于苏峻之乱,咸和三年(328)六月,韩晃进攻桓彝所在的宣城,关键时刻,泾县县令江播背叛了桓彝,导致桓彝被擒杀。桓彝虽然被杀了,但他的儿子却得以逃脱,前往了宛陵。当时桓温只有15岁,作为长子的他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还因为父报仇而声名大振。一次,桓温的母亲患了怪病,需要羊肉为引,如今的桓家穷得叮当响,哪买得起羊肉?桓温只好将最小的弟弟桓冲典押给卖主,才换回一头羊。这件事对桓温人生观的建立影响深远。其实,少年桓温的经历很像金庸小说里的侠客,他一边读书一边习武,只因经历特殊导致了价值观扭曲。面对痛彻心扉的经历,桓温对背叛他父亲的仇人江播更加仇恨,他发誓一定要手刃忘恩负义的江播。
咸和六年(331年),桓温18岁,还没有来得及报仇,江播就病死了。桓温觉得既然江播死了,那就只有父债子还了。桓温诈称吊丧之宾,把江播的三个儿子全部杀了。当时的法律对复仇是明令禁止的,但在实际的司法操作中融入了“以孝治天下”的理念,对于复仇的行为大多予以了宽恕。桓温在连杀江播家三个儿子以后,不但没有受到追究惩罚,反而被人们视为美谈称赞。当时桓温只有15岁,作为长子的他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还因为父报仇而名声大振,不久被晋成帝司马衍亲自召见。后拜驸马都尉、琅琊太守,娶尚明帝的长女南康长公主为妻。可惜司马衍命不长,只活了21岁就死了,儿子司马奕继位。
桓温成名后却遭人唾骂。
当时的皇帝司马奕是个软弱无能的男人,虽然当了皇帝却像个摆设,真正掌握实权的是桓温。桓温野心很大,居然张口狂呼:“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原来,桓温早就看上了司马奕的龙椅,想当皇帝威风一把。
桓温还称司马奕阳痿(史书记载:“以床第之事诬之。”),逼其退位,降为海西公,还变本加厉,把司马奕的三个儿子活活地用鞭子给勒死,说他们是“野种”,不能留在世上,以免玷污了皇室血统。之后,他还不解气,竟然将尸体悬挂在树上。被降为海西公的司马奕,哪怕后来与妃子再生了孩子,还得亲手将孩子掐死掩埋,以证明桓温说自己阳痿是真实的。
这件事让陶渊明非常震惊,相当的震惊!他不敢相信世上竟然有这样无能的皇帝,还竟然有这样大逆不道的臣子。
另外一件事更让人窝火。
当时京城里的门第观念很重,只要是名门望族,不管有没有能力都可以做大官。这些做了官的不仅不管事,还成天只知道纵酒豪饮,过着 放浪形骸、醉生梦死的生活。那些士大夫阶层和社会名流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他们对黑暗的统治不满,却也无能为力,也只是睁只眼、闭只眼地借酒浇愁或者发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