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类型(如何把人分类弗洛伊德点评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心理类型(如何把人分类弗洛伊德点评版)

全新正版 可开发票 极速发货

18.2 3.1折 5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瑞士)荣格|译者:魏宪明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

ISBN9787513910545

出版时间2016-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572623

上书时间2024-05-1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分析心理学之父荣格代表作,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深入点评,还原作者思想原貌。
看清自己、读懂他人,顺畅个人人际关系——比星座更科学、更有趣!
性格心理学理论基础,MBTI职业性格测试、凯尔西气质类型测试理论源头!
《心理类型(如何把人分类弗洛伊德点评版)》是荣格的巅峰之作,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核心理论。 你是内向还是外向?如何发挥你性格中的优势,发展性格中的劣势?本书为你解惑。

作者简介
卡尔·荣格(CarlGustavJung,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1907年开始与弗洛伊德合作,后分道扬镳,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荣格提出“情结”的概念,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他的理论和思想至今仍对心理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目录
第一章 古代和中世纪思想史中有关类型的问题
  第一节 古代心理学
  第二节 古代教会中的神学争论
  第三节 关于化体说的争论
  第四节 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
  第五节 路德与兹温格利关于圣餐礼的论战
第二章 席勒关于类型问题的讨论
  第一节 席勒的《美育书简》
  第二节 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第三章 太阳神精神与酒神精神
第四章 人类性格区分中的类型问题
  第一节 乔丹类型学概述
  第二节 乔丹类型学的专门描述与批判
第五章 诗中的类型问题:斯比特勒的《普罗米修斯与埃庇米修斯》
  第一节 斯比特勒类型学引论
  第二节 斯比特勒的普罗米修斯
  第三节 和解象征的意义
  第四节 象征的相对性
  第五节 斯比特勒和解象征的本质
第六章 心理病理学中的类型问题
第七章 美学中的类型问题
第八章 现代哲学中的类型问题
  第一节 詹姆斯的类型观
  第二节 詹姆斯类型观点中特有的对立范畴
  第三节 詹姆斯类型观的总体批判
第九章 传记中的类型问题
第十章 类型学总论
  第一节 绪言
  第二节 外倾型
  第三节 内倾型
第十一章 定义
  结语

内容摘要
 《心理类型(如何把人分类弗洛伊德点评版)》是荣格的巅峰之作,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核心理论。荣格认为人的性格取决于个人的8种心理倾向,不同心理倾向的人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差异较大。本书发表后,各国学者对这8种心理类型也进行了研究,从更多角度探讨这些心理倾向。美国的布莱格斯母女在荣格的心理类型学基础上开发了当今非常普及的MBTI性格评估工具;美国的大卫·凯尔西使用与MBTI相同的维度结构,创建了凯尔西气质类型;立陶宛一位心理学家应用荣格心理类型学创建了社会人格学测试(Socionics)理论。

精彩内容
 如果我们能以此为契机来试着掌握这种天性的本能过程的分裂(即基督徒作出牺牲的过程的显现)的心理学涵义,那我们就不会再误入歧途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推知,皈依即意味着过渡到男一态度。同时我们也可以知道,他们皈依基督教的强烈动机是什么,特土良说灵魂“天性上就是基督徒”从何种程度上来说是正确的。与天性中的其他所有东西相同,本能的自然过程也同样遵循着最小阻抗的原则。一些人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天赋,而另一些人在那方面表现突
出;或是因父母情况和环境的特征的不同,在适应童年早期的环境上,一些人相对来说要求更多的抑制和内省,而另一些人则相对地要求更多的同情和参与。
所以就自动形成了具有某种偏向的态度,并由此产生
了不同的类型。每个人都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存在,具有所有基本的心理功能,如果他想充分地适应环境,就必须平等地运用这些功能。至于为什么会有多种不同的心理适应方式,有一种解释显得很理所当然:想只从一个方面来对这种现象作出解释显然是不可能的,举个例子,如果客体纯粹被思考或纯粹被感觉时,我们似乎只能部分地理解它。单一的(“类型化的”)态度会使心理适应出现缺陷,假如任由这种缺陷在生
命的历程中不断地累积,那么,最终必将导致适应的紊乱,并使主体不得不趋向于补偿作用。但是,想要
获得补偿就必须消除(牺牲)到现在为止所有的片面态
度。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使能量暂时聚积,之后就会流向过去不曾被有意识地使用但早就无意识地存在的一些渠道中去。于是,适应的缺陷便能对皈依过程作出有效的解释,而主体对此的感觉则是模糊的不满足。这种情形在我们这个时代的转折中更加普遍,以至于全人类都希望能被救赎,而且,救赎需求使得古罗马的所有可能的和不可能的狂热崇拜都变得史无前例地清晰。此外,那些有着充分理论依据的“生命的完满存在”的代表们,虽然一点都不懂“生物学”,但却也能用有着科学依据的一些类似的论据为自己辩护。我们不可能从他们身上推断出为什么人类会这样贫乏,较之我们当今的科学,只有那时的因果论受到的限制才比较少;他们所谓的“寻觅过去”指的不是回忆儿时而是要追溯到宇宙的发生论根源上去,他们设计了很多暗示古老蛮荒时代的种种事件的体系,并认为是它们使人类遭受了巨大不幸。
对我们来说,特土良和奥利金所施行的牺牲委实太过偏激,但这却是相当符合那个时代的精神的,因为那时代的精神完全是具体化的。正因如此,诺斯替教信徒才断定这二者的心灵是绝对真实的,而且与现实有着直接关联。对特土良来说,他情感的现实性不仅是客观的也是有效的。诺斯替教认为主观态度转变的内在知觉过程与一种宇宙发生系统的形式相似,并坚信其心理形象是真实的。
在我的著作《无意识心理学》中,我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为在基督教信徒心理过程中欲力的流量问题,在我看来,欲力可以划分成彼此相互冲突的两部分。
此观点的形成是以心理态度的单一陛为基础的,而这种过于极端的单一性也常常使得无意识的补偿作用变得极为迫切。在基督教早期的诺斯替教运动中,无意识的补偿作用表现得更加明显。基督教本身代表的就是古代知识文化及价值的牺牲和毁灭,换句话说,也
就是古典态度的灭亡。而对于目前的问题来说,不管我们谈论的是两千年前的时代还是现今的时代都没什
么太大的区别。P14-1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