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书一些人(精)/开卷书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一些书一些人(精)/开卷书坊

全新正版 可开发票 极速发货

13.3 3.7折 36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子张

出版社上海辞书

ISBN9787532642038

出版时间2014-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2946387

上书时间2024-05-12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一些书一些人》是一本综合类的文学集,收录作者子张的散文、书评、随笔、书信、序跋等作品三十余篇。内容有作者与现当代一些文学名家学者的接触经历,有对现当代文学史中的人物、著作的探讨,有作者在读书、治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与领悟等。
本书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目录
甲辑
  寻访北山楼
  中间派、旁观者与棉花——施蛰存纪念集琐谈
  郁达夫小说“浙味”说
  我是否理解巴金?
  上海日记
  你是我们中间的先知——纪念诗人辛笛先生
  唐锼书话内外
  华师二村访钱谷融先生
  张爱玲:到底是上海人
乙辑
  冰心访谈记
  “最自由、最不思索的”一本书——冰心《寄小读者》
  魏荒弩三题
  “为什么清华中文系就该取消呢?”——王瑶的《润华集》
  巴金·老舍·季羡林
  初识李长之
  吴祖光二题
  牛汉与蔡其矫
  蔡其矫:生活在路上
  “预告明天你不寻常的行程……”——《香港文学·诗人蔡其矫纪念特辑》及其他
丙辑
  三十年后重提吴伯箫
  吴小如评说穆旦
  “抗美援朝”与牛汉的一本诗集
  小园独立看秋山——吕剑的旧体诗集《半分园吟草》
  探访诗人吕剑的故乡
  严家炎与金庸武侠小说
  一九八九年夏初读北岛小说《波动》
  顾城的旧体诗和寓言诗
  曾卓书简
丁辑
  李广田:文学生态链与非正常死亡
  孙犁:“书简”与“印象记”
  那又像诗篇又像论文的日子……——关于长篇小说《未央歌》
  魏巍,作为文学史人物
  钱玄同如此幽默
  用什么方式追思柏杨?
  余光中指错了地方
  晒晒李敖的青春痘——许骥《敖视大学》序
  唐浞:最后的浪漫主义者
  过潇园而不入兮
附录
  书箱深处的诱惑
  “你姓子吗?”——说说我的笔名
后记

内容摘要
 《一些书一些人》分甲乙丙丁四辑以及小引和附录,收录作者子张的散文、书评、随笔、书信、序跋等作品三十余篇。在近三十年的时间跨度里,作者分别接触了施蛰存、冰心、牛汉、蔡其矫、吴伯箫、吕剑、钱谷融、魏荒弩等现当代文学名家学者,本书的许多篇什对这些经历都有所描述。由于他们中的很多人今天已经逝去,因此作者的这些文字和图像实在是为后人保存了很多关于这些大师的遗爱绝响、流风遗韵,一些书信还是较为珍贵的史料。一些书评作品主要探讨现当代文学史中的人物、著作,评骘臧否,多出新见,比如对吴祖光、巴金、老舍、李广田、孙犁
等的作品和其复杂人生经历的讨论,同时也延伸到对现代文学史和社会生活层面的广阔思考上去了。另一
些随笔短文记叙的则是作者在读书、治学过程中对一
些具体问题的思考和领悟,尖新别致,颇多逸趣。

精彩内容
 我在一九七九年所读的中文系“现代文学史”,现在看起来只能算是一部十分简陋、偏枯的“左翼
文学史”。在这样的文学史里,当然是没有钱锺书、
张爱玲、沈从文、路翎、穆旦们的座位的。因此像李长之先生这样杰出的文学批评家,那时简直就是闻所未闻。几年以后,我也开始给学生讲授现代文学课程,接触了一些新出版的现代文学史教材(特别是香港司马长风编著的那一部),视野渐渐开阔一
点,这才大致知道他原是一位山东老乡,写过关于鲁迅的批评著作。但他的书,仍然没有拜读的机缘。
前不久,我偶然在学校图书馆的旧书库中发现一册书页已经发黄的“老书”,书名是《迎中国的文艺复兴》,由商务印书馆初版于民国三十五年的上海,作者正是李长之先生。该书除“自序”外,共收入二十二篇论文(包括附录七篇),大多作于抗战时期的重庆。查辞典,知道李长之先生时任中央大学教师,由助教而讲师而副教授,同时还担任着国民政府的研究员。
但翻阅该书,却又发现所谈并非文学批评,而是文化建设。李先生围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对五四文化运动的估价,对未来的文艺复兴的期待”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李长之先生为何在抗战时期突然对中国文化建设产生了那么浓厚的兴趣呢?不妨引述一段他的“自序”作参考:“但是当我慢慢看到,不,是意识到,中国的抗战已经胜利在望了,于是想到战后的一切建设。在那百废待举之际,文化的建设岂是可以忽略的?在我们这不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的人,似
乎至少应该对文化建设的问题贡献一点意见。这样一想,便一度想把书名改为《建设的中国文化论》。然而觉得太泛,代表不了书意。我的中心意思,乃是觉得未来的中国文化是一个真正的文艺复兴。‘五四’并不够,它只是启蒙。那是太清浅,太低级的理智,太移植,太没有深度,太没有远景,而且和民族的根本精神太漠然了!我们所希望的不是如此,将来的事实也不会如此。在一个民族的政治上的严迫解除了以后,难道文化上还不能蓬勃、
深入、自主、和从前的光荣相衔接吗?现在我们应该给它喝路,于是决定名我的书为《迎中国的文艺复兴》!”读过这段话,李长之,一位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充满憧憬和期待的热情学者的形象,似乎已经站立在我的眼前。
《论大学教育之精神》是《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的一篇短论,原题为《思想建设下:论大学教育之精神》,专门谈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期望。
李先生用“大”和“学”二字概括他理想中的现代大学教育的精神。“大”是指“眼光大,胸襟大,目标大,风度大,体魄和智慧大”。他用这六个“大”表示对中国的大学培养出身体健康、目标高远、雍容通达之人才的深厚期望。
而对于“学”,李先生认为应有两个含义:一是“大学生应该以学为第一位”,目的是“中国在知识各方面,还处于一个需要急起直追的时代,我们实在不忍得把中国的进步再往后拖延了!为中国民族的命脉计,大学生应该负一点应作的责任”。二是阐明“学”的内涵为“科学”,而科学的精神则是“客观,体系,思辨,精确”。为此,李先生断然否定了种种非科学的做法,倡导:“在科学里,我们一切将得其平,无所谓古今,无所谓中外,无所谓人我,无所谓心物,无所谓左右。我们争的只是‘是非’!
是非也不是笼统的,乃是一事之中有是有非,我们却应一律采长舍短。”这是多么开放、多么健朗的民族复兴理想!
P112-11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