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出我心2:书写者的狂野与勇气
  • 写出我心2:书写者的狂野与勇气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写出我心2:书写者的狂野与勇气

全新正版 可开发票 极速发货

30.03 5.6折 54 全新

库存1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娜塔莉·戈德堡

出版社广西科技

ISBN9787555120421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4元

货号32052591

上书时间2024-05-08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美]娜塔莉·戈德堡(NatalieGoldberg)世界级写作名师、畅销书作家、画家、诗人、制片人,至今已出版作品超过15部。
20世纪70年代初,娜塔莉大学毕业,她从做菜和阅读中体会到写作可以从生活出发,从此投入文字创作。1974年,她开始修习打坐,持续至今。
1978年至1984年间,她跟随片桐大忍禅师学习。她认为写作跟修行一样,都要学会信任自己的心,以专注、自律、创意和开放的态度,回到当下,洞察生活的细节,正视内心真实的模样。
1986年,她的代表作《写出我心》问世,一举成为北美教授写作及写作治疗的人必读、必引述的经典,入选美国高中读本。
50年来,她从未停止“用写作来修行”的实践,笔耕不辍。由她开办的“真正的秘密”止语书写营,将写作与冥想、静坐、慢走相结合,打破传统范式,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书写者。
此外,她还是一位多产的画家,她将绘画描述为自己表达生命的第二种艺术形式;她还是一位诗人,她说“诗歌拯救了我的生命”。

目录
书写练习的法则/ 002
因为慈悲所致/ 008
风格/ 013
结构/ 016
小说/ 019
潜猎者与做梦者/ 021
宁静之乡/ 025
狂野之心/ 030
落差/ 033
不书写/ 038
阅读/ 041
即知即行/ 043
接纳自己/ 049
为写作注入新意/ 056
口语限时书写/ 058
重回书写练习/ 062
与治疗迥异/ 065
我真正想说的是/ 068
紧急事件/ 069
朗诵会/ 073
大声朗读/ 075
母牛/ 077
跑得像只野兽/ 080
家/ 082
惠特曼的家乡/ 086
跑步/ 091
开悟/ 096
青少年奥运会/ 100
赫伦湖/ 105
水貂/ 108
入戏与出戏/ 113
谁给了你许可?/ 115
时间/ 119
寂寞/ 121
梦/ 123
勇往直前/ 127
为好事积极努力/ 130
因为/ 133
“非常”与“真的”/ 135
绝望的一年/ 138
另一只书写的胳膊/ 142
迫切渴望/ 145
乐趣/ 151
赛马/ 155
成功/ 161
白色城堡/ 166
跨越界限/ 171
巴黎笔记本/ 176
黑暗与光明/ 178
管弦乐队/ 185
驻校诗人/ 191
细节/ 197
抽象的叙述/ 203
因循与等待/ 205
动词/ 207
鲸/ 210
持续写作/ 214
静候数月/ 217
允许失败/ 222
懒散/ 224
失落/ 228
为众生而写/ 233

内容摘要
1990年,《写出我心2:书写者的狂野与勇气》问世。在这部作品中,娜塔莉剖白般地把自己袒露在全世界读者面前,号召书写者勇敢去写,无惧内在的创作源泉——万物俱存的狂野之心,用书写完成书写。
她一边毫无保留、十足真诚地讲述自己的作家生活:写小说的艰难、做老师的经历、练习跑步的故事、与写友的相互支持、在书写中的自我发现等;一边将更多写作方法放进书中:如何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如何设定主题?如何建立风格?如何注入新意?如何从书写练习切入到短篇故事、长篇小说、散文等的写作中来?如何修改作品?……无论你今天是为何而写,期望写出何种作品,只管去写吧。只需将自己安顿在肉身与写作里,我们终将抵达心灵未经开垦、未被觉知之地,收获书写本身的益处。

精彩内容
前言 Introduction生命是无秩序可言的,无论我们如何尝试,终究无法使其条理井然。在生命旅途中,我们可能死去,失去一条腿,陷入热恋,或者失手掉落一罐苹果酱。我们在夏天辛勤耕耘出一畦井然有序的花园,三色堇错落有致地环绕着成列与成丛的剑兰、喇叭花和龙吐珠,然后却发现自己其实向往森林,那里的一切看起来如此杂乱无序,却让我们觅得平静。
书写练习如同禅修,正是要带你回到心灵的自然状态,那片没有剑兰优雅成列的心灵荒野。心灵是原始而充满能量、生机勃勃且饥渴的,它并不会照着我们从小养成的那种和谐有礼的思维模式来思考。
当我完成《写出我心》这本书,而参加写作班的人们也已经读过它之后,我以为自己再也无须赘言。我不好意思对学生说:“史蒂夫,这个地方你得对细节再多着些墨。”我想他一定会反驳:“知道了,你已经在书里的第八章说过了。”我以为自己会成为多余的人。然而阅读有关写作的书和实际投入写作大不相同,我太天真了,早该想到拜读过《西藏生死书》之后,我还是一样害怕死亡。
只读一本关于写作的书是不够的。成为作家是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一种观察、思考及存在的方式。如同血统的传承,作家得将他们的所知传递出去。我对禅的学习,多半由我所师承的片桐大忍老师(KatagiriRoshi),以现身说法的方式亲自教导给我。
举个例子来说,我刚搬到明尼阿波利斯时,想学习佛法。搬家之前,我在博尔德,也曾跟随一位上师学佛。那儿有个很大的佛学中心,依照西藏式的常规,有许多华丽繁复的仪式,我们得等上好几个月才能与上师见面对谈,而且还得盛装赴会。
然而到了明尼阿波利斯,我打电话到禅修中心,询问是否可以安排一个时间让我和那里的禅师会面。电话那头的男人说话带着浓重的日本腔,他叫我直接过去。我意识到他就是禅师本人,立刻穿戴整齐跑了过去。
下楼迎接我的片桐大忍老师身穿牛仔裤,上半身则套着一件有着“MarcySchoolIsPurr-fect”字样,上头还印着一只猫咪的绿色T恤,当时他的小儿子就读于玛西小学。我和他交谈了十分钟,话题十分稀松平常。然后我离去,对这次会面没有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约莫一个月后,有位任职于《禅讯》的人员打电话来,问我能否为他们的秋季号写篇禅师访谈,我答应了。访谈那天早晨,我从该买什么颜色的布料做窗帘的困扰中醒来。那是一九七八年,我才新婚。开车到禅修中心时,窗帘的烦恼还萦绕心中,我打算在访谈之后赶到织品店去。
我把车停在禅修中心前面,匆忙从车里冲出来,因为我已经迟到了几分钟。走到一半才发现自己把笔记本忘在车的前座,于是又冲回车里抓起笔记本,再跑回禅修中心的入口,用力推开门,在匆忙绕过转角时猛然停住——我看到禅师身穿黑袍站在厨房的水槽边,为一株粉红色的兰花浇水。那株兰花是三个星期前,有人为了一场佛教婚礼远从夏威夷带来的,那场婚礼我也出席了。没想到兰花至今仍是生机盎然。
“老师……”我惊讶地指着那株兰花。
“是的,”他转身微笑,我可以感觉到他全身每个细胞都在向我示现禅意,“只要用心照料,它就会活上很久的时间。”那是我和片桐大忍老师真正关系的开始。我从片桐大忍老师那里学到了许多事物,我学会体察自己的疏忽、傲慢与倔强,也学到了仁慈与悲悯。我不是在批评与赞美中学会这些的,这两者禅师都不用。他与他的生活同在,并且耐心而恒久地等待我也变得和我的生活同在,然后觉醒。
作家与禅学大师一样,无法以教学的方式养成。我们可以跟着一位作家上课,但这并不足够。在课堂上,我们无法明白一个作家如何将他的梦或日常生活化为写作的灵感。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什么是叙事体,却无法了解如何写出来。A不指向B,我们做不到那种直截了当的跳跃。所以写作永远在书架上的小说或教室黑板上讨论的那一端,而我们在这一端,坐在我们的位子上。我知道很多人想成为作家想到心痛,却不知如何开始。那里横亘着一个如同开放性伤口般的巨大鸿沟。
一个在圣菲极为成功的律师想成为作家,他辞去工作,第二个星期就开始写一部小说,果断地开始他的第一页。在此之前,他除了法律诉状外没写过一个字。他以为他的律师心灵适用于他的创意写作,但他办不到。两年之后,他还在挣扎。我对他说:“布鲁斯,你得用不同的眼光看这个世界,用不同的方式行走其间,你已经迈向不一样的路途,不能再穿着你的三件式西装跳进写作的池子里游泳,你需要不一样的行头。”某日午后,杰出的美国南方小说家塞西尔·道金斯,在读过《写出我心》的初版之后,以她那特殊的缓慢慵懒的语调对我说:“娜——塔——莉,你知道为什么这本书会成功吗?因为读完这本书之后,你会更了解作者,那就是所有读者想要的。”她点着头继续道,“更了解作者,即使那是一部小说,他们也渴望从中认识作者。”人类是如此孤独,因此我们想与作者产生联结,并弄清楚那对写作的意义。“你如何活?你在想什么?”我们这样询问作者,我们都在寻找暗示、故事与实例。
希望分享我所做的,可以在写作道路上对我的读者有所帮助。
书写练习的法则TheRulesofWritingPractice十五年来,每次书写工作坊开始时,我都会把书写练习的法则重述一遍。在这本书的开始,我也要把这些法则再说一遍。为什么我要再三重申这些法则呢?因为它们是写作的起跑线,是所有写作的出发点,是学会信任自己的心的基础。信任自己的心是写作的根本,字句从心而来。
我自己对这些法则深信不疑,可以说到了近乎“迷信”的程度。
有个朋友取笑我说:“你好像把这些法则当成了生活信条,好像它们适用于任何事一样。”我笑着说:“好吧,那我们就来试试看。它们适用于做爱吗?”我竖起大拇指用来表示法则一:“手不能停。”我点点头,是的。
竖起食指,法则二:“要具体。”我高兴地叫出声来,居然行得通!
竖起中指,法则三:“不要控制。”很显然,写作和做爱是同一件事。
竖起无名指,法则四:“不要思考。”我说。是啊,做爱不能思考,我点点头。
我证实了自己的观点,朋友和我都笑了。
尽管去试,把这些法则套用在打网球、飞滑翔翼、开车、做烤奶酪三明治、驯狗或驯蛇上。好吧,也许不是真的每件事都适用,但是它们在写作上行得通,所以不妨试试看!
1.手不能停当你坐下来开始写,不论是打算写十分钟还是一小时,只要开始动笔,就不要停。如果计划要写十分钟,就算第八分钟时有一颗原子弹掉到你脚边也别动摇,你得坚持写完。
这个法则的目的何在?当我们写作时,常常混淆了编辑与创作者的角色。把你写字的那只手想象成创作者,另一只手想象成编辑,然后把双手并拢,手指交缠,这就是我们写作时面临的状况。写字的那只手(创作者)想要写它在周末晚上做了些什么:“我整夜喝着威士忌,盯着吧台对面那个身穿红色T恤的男人的背影,想象他有一张哈里·贝拉方特的脸。凌晨三点钟,他终于转过头来,我一见到他的脸,立刻对着烟灰缸吐了起来,那简直就是一张没牙的、湿漉漉的杂交狗的脸。”然而才刚写到“我整夜喝着威士忌”时,那只代表编辑的手却将创作者的手指紧紧扣住,让它动弹不得。虽然创作者并不想妥协,但是编辑告诉创作者:“喝威士忌那些事不是什么好事,让人知道这些不太好。我有个更好的点子,‘昨天晚上我好好地喝了杯热牛奶,然后九点钟就上床睡觉了’。就写这个吧,我会松开手让你往下写。”如果你坚持让创作的手持续不停地写下去,编辑就无法抓住它,它就可以写它想要写的东西。“持续不停地写”这个动作会强化创作者,不容编辑有插手的余地。
书写练习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持续不停地写。
2.要具体不要只写“汽车”,要写“凯迪拉克”;不只是“水果”,而是“苹果”;不只是“鸟”,而是“鹪鹩”;不只是“一个热衷共生关系的神经质男人”,而是“当哈利的太太走向煤气炉打算点根烟时,他便冲到冰箱前,急急忙忙打开冰箱,‘她需要一个苹果!’他心想”。留心那些标签式的心理学名词,要去探索标签底下的含义,把那个人的特点写出来。
但是,如果你写的是:“我是个白痴,娜塔莉说要写得具体,而我却像个笨蛋,只写了树。”也不要惩罚你自己,冷静地觉察你正在写树,更进一步地,在你写的树旁边,写下小无花果树。对自己温和仁慈些,不要让严厉的内在编辑有机可乘。
3.不要控制把你想说的说出来,别担心说得是否正确、合乎礼节或者适切,尽管让它们倾泻而出。艾伦·金斯堡(AllenGinsberg)在攻读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时研究过韵文,那时他做了许多诸如格律诗之类的练习。有一天晚上,他回到家告诉自己,他再也不管什么鬼韵文了,他要写他想写的东西。
结果他写出了《嚎叫》(Howl)。虽然我们不能忘记在他写出这部作品之前曾经做过多少书写练习,但奇妙的是,我只要告诉学生“好,说你想说的,放手去写”,他们写出的作品就能有重大转变,变得更加真实可信。
4.不要思考我们通常会活在第二念或第三念的意识领域里,也就是念头的念头里,而不是活在我们对某样事物灵光一闪时的第一个念头里。书写练习将会帮你触及第一念,让你与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同在,你忙着做书写练习,就会忘了其余琐事了。
以下有关书写练习的规则或许不一定适用于做爱,不过如果你高兴,还是可以试试看。
5.别担心写错字、标点符号和文法6.你有写出最烂的垃圾的自由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写得更精确些:全圣菲、整个密歇根州卡拉马袓市、全纽约、整个社区、你的牧场中、你家附近的餐厅里、你家中。或者你可以写得更具宇宙观些:你享有写出全宇宙、全银河系、整个北半球或南半球、整个撒哈拉沙漠最烂的垃圾的自由。
7.直捣要害如果出现令你感到害怕的主题,不妨冒险挑战它,因为那是能量聚积的所在。否则你会耗尽心力在令你焦虑的所有主题周围打转,写出一堆抽象的、平淡无味的文字。海明威曾说:“要以深刻与明晰的文字来描写伤痛。”不要逃避令人害怕的主题,它充满着创作的能量。别担心,从来没有人因为写出可怕的事而死,你也许会大哭或大笑,但不会死。
我常被问到:“呃,如果我们需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说什么的话,难道也不能停止书写的动作吗?”在动笔书写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是比较好的方式。长久以来,我自己严格地遵守书写练习的法则,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会中途停笔,因为我很想借着书写练习切入第一念。当然了,你可以暂停片刻,但这是棘手的事情。如果你想为笔下正在书写的内容找出更好的画面,暂停书写的动作是会有些帮助,但我通常不会为此停留,因为如果我给自己一个小缺口,我就会停笔休息,做上一个小时的白日梦。你得找到自己的书写节奏,但是要确定自己有所专注,将“持续写,不要停”当成书写练习时的戒律,学习用它来冲破创作的阻力。
把书写练习的功夫学好,可以为所有形式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学习打网球,那时我的手臂不够强壮,并且缺乏耐心,但是我太想上场比赛了。为了弥补臂力不足,我便自作聪明地提高握拍的位置,因此不幸地养成了持短拍的习惯。我的网球打得很不错,但无论我练习多少遍,进步的空间总是有限,因为我从未掌握网球基本功里重要的一项:正确的握拍姿势。
我举这件事为例来说明书写练习,是为了说明在你形成自己的风格与写作方法之前,要从书写练习的基本功入手,并且要信赖它。它就跟喝水一样基础且必须。
总会有记者时不时地问我:“所以书写练习还是老一套喽?你有研究出新玩意儿吗?”我会这样说:“如果我研究出新花招,那岂不像是一名禅师教了你一年的静坐,第二年却告诉你‘忘了慈悲吧,现在流行倒立’一样?”这些老套的基本法则还是必须的。让它们随时随地与你相伴,会使你感觉安稳踏实——这对书写者而言是很棒的事。
风格 Style人们问我:“什么是风格?难道我不该建立某种独特的风格吗?”其实你早已拥有自己的风格,因为每个人都是拥有独特生命的独特个体。在这个世上没有人能拥有和你一模一样的生命,即使你们是一对双胞胎,一方只比另一方早几分钟出生。想象你和你的双胞胎手足在八岁那年一起去散步,你们在小路上碰到一棵树。你们一人走在树的左边,另一人走在右边,走右边的你看到一只臭鼬,而走左边的那一个则看到一个墨西哥卷饼摊子。风格就是这么单纯直接的东西,无论你经历了什么,你得先将它消化吸收,才有可能写出来。这并不意味着你要忘掉臭鼬,或者为了没有看到墨西哥卷饼摊而生气;而是,既然那一刻你看到臭鼬了,不妨就与臭鼬同在,把它写下来,下一刻则写下下一个所思、所见、所闻、所尝及所触。
建立风格需要对自己有透彻的了解,因为风格来自内在。这并不意味着我要像弗兰纳里·奥康纳或薇拉·凯瑟那样写作,而是我已经对她们的作品完全融会贯通,在此之上或同时,我也充分了解自己的生命,了解使我之所以为我的一切——犹太裔,美国人,二十世纪的禅修者,有个经营家禽市场的祖母,父亲开酒馆,母亲在梅西百货公司化妆品部门上班。基于这样的了解,我所写的一切便充满了我,拥有我的风格。
如果风格是消化这么多生命经验的产物,它就不会只从头脑产生,而是来自一个人的周身上下。我们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散发着“我是谁”的信息,只要看看咖啡馆里的人就能明白这个道理:坐在角落的女士把深红色的唇膏涂到唇线外,她的长指甲轻轻敲着桌面,眼睛凝视着窗外;隔壁桌那个男人先把吐司边啃光了,他的脚上穿着黑色漆皮鞋,公文包扔在对面的椅子上。
建立写作风格不是随口说说“噢,是的,她颇有风格”就可以了,你得变得越来越活在当下,越来越深入地安住于内在自我;然后才能说我们体认到,自己所写的是自身所有的回响,我们的一切是写作的后盾与坚实的地基。海明威曾说,如果一个作家知道某件事,即使他没有写出来,那件事也会表现在他的作品里。
多么美好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场演奏会,回荡着我们全部生命与周遭世界交织的回响。这必定就是佛教中所说的同体吧?但我们先别扯到太空去——先与面前的烟熏牛肉三明治、芥末酱的气味及眼角瞥见的架子上的薯条袋同在。
小林一茶是日本有史以来伟大的四位俳句诗人之一。在他的俳句选集《一寸又一寸》(InchbyInch)里,英译者坂木七尾(NanaoSakaki)在前言中说道:“不是天赋的才华,而是如实地掌握内心深处的经验,使他得以保有他的素朴与人性。”这不但是小林一茶写俳句的方式,也是他树立风格的方式——平凡无奇。他不过是充分了解了自己究竟是谁:一个拥有人类经验的人类。通常我会在课堂上把坂木七尾那句话读两遍,在此我也为你多写一遍,请牢牢记好,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不是天赋的才华,而是如实地掌握内心深处的经验,使他得以保有他的素朴与人性。”最后我想说,别担心风格。做你自己,深呼吸,保持活力,同时别忘了写作。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