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生“元阅读”经典文库梦天新集: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学生“元阅读”经典文库梦天新集: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全新正版 可开发票 极速发货

9.95 3.0折 32.9 全新

库存2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卞毓麟

出版社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74218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2.9元

货号31475704

上书时间2024-05-0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卞毓麟,1943年生,1965年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毕业,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今国家天文台)从事科研30余年,1998年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致力于科技出版。现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客座研究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编审。著译科普图书30余种。作品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追星—关于天文、历史、艺术与宗教的传奇》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目录
\" 上篇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 001
作者的话- ---------------------------------002
序 曲------------------------------------007
“天上的市街”-----------------------------007
星座与亮星------------------------------008
大地的尺寸- -------------------------------014
首次估计地球的大小- --------------------014
第一次丈量子午线------------------------017
三角网和大地的模样- --------------------019
明月何处有- -------------------------------024
第一个地外目标——月球------------------024
从街灯到天灯- --------------------------027
雷达测月和激光测月- --------------------029
太阳离我们多远 ----------------------------032
转向了太阳 ----------------------------032
开普勒和他的三定律 --------------------034
卡西尼测定火星视差 --------------------038
金星凌日 ------------------------------042
地球的小弟弟——小行星 -----------------044
小行星的功绩 --------------------------047
太阳究竟有多远 ------------------------050
间奏:关于两大宇宙体系 --------------------052
测定近星距离的艰难历程 --------------------060
恒星不再是“固定的” -------------------060
泛舟泰晤士河的收获 --------------------062
恒星终于被征服了 ----------------------066
三角视差的限度 ------------------------072
通向遥远恒星的第一级阶梯 -------------------077
星星的亮度 ----------------------------077
恒星光谱分类 --------------------------080
有趣的赫罗图 --------------------------085
分光法的妙用 --------------------------086
再来一段插曲:银河系和岛宇宙 ---------------089
从德谟克利特到康德 --------------------089
银河系的真正发现 ----------------------092
宇宙中的“岛屿”- -----------------------096
通向遥远恒星的第二级阶梯--------------------100
聋哑少年和造父变星- --------------------100
一根新的测量标杆- ----------------------104
球状星团和银河系的大小- ----------------106
巡天遥测十亿岛- ------------------------110
欲穷亿年目 更上几层楼- --------------------117
接力棒传给了新星和超新星- --------------117
亮星也来出一把力- ----------------------120
由大小知距离- --------------------------121
集体的贡献:累积星等- --------------------123
耐人寻味的红移- ------------------------125
膨胀的宇宙- ----------------------------130
尾 声------------------------------------134
类星体之谜- ----------------------------134
飞出太阳系- ----------------------------137
结束语- --------------------------------141
下篇 难忘的天文故事 / 145
从小行星到矮行星---------------------------146
瞧这一串数字- --------------------------146
“缉拿”小行星 --------------------------148
有趣的编号和命名 ----------------------150
奇怪的“越轨”行为 --------------------152
“那颗行星确实存在” --------------------154
优先权之争 ----------------------------156
更遥远的行星 --------------------------159
“我为此不胜惊骇” ----------------------160
小个儿的一家子 ------------------------163
新视野的新发现 ------------------------165
柯伊伯带天体 --------------------------167
是第十颗大行星吗 ----------------------169
究竟什么是“行星”? -------------------171
阋神星的故事 --------------------------173
太阳王国的疆界 ------------------------174
元代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 --------------------178
勤奋好学的少年 ------------------------179
水利工程初显身手 ----------------------181
整修西夏古河渠 ------------------------182
修订历法的序幕 ------------------------187
成批的新天文仪器 ----------------------189
大都的新司天台 ------------------------195
“四海测验”和年的长度 -----------------197
测定群星的位置- ------------------------199
《授时历》的诞生- -----------------------202
通惠河水神山来- ------------------------204
德高望重的晚年- ------------------------208
中华民族的骄傲- ------------------------210
阅读·思考·生活 / 214
读书短札 / 218\"

内容摘要
《梦天新集: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收录了“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难忘的天文故事”上下两篇。本书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设置了如下栏目:“名家导读”,由名家编写,带领学生进行阅读预热,帮助学生理解名著的内涵和艺术价值,挖掘名著背后的深层底蕴,激发兴趣;“梳理与探究”,引导学生做好阅读规划,帮助学生梳理作品内容,提供《梦天新集: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的阅读策略;“精读旁批”,精读部分随文设置旁批,启发学生边读边思考;“阅读·思考·生活”,在阅读结束后,针对阅读内容提出问题,检测阅读效果,启发阅读思考,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拓展与生活相关的知识;“读书短札”,包括名家评赏和全书思维导图两部分,方便学生概括、梳理全书主要内容,将名著阅读与读书短札相结合,增强收获感和参与感。

精彩内容
\"作者的话60多年前,我刚上初中时读了一些通俗天文作品,逐渐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半个多世纪前,我从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毕业,成了一名专业天文工作者。几十年来,我对普及科学知识始终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
我记得,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兼科普作家卡尔·萨根(CarlSagan,1934—1996年)在其名著《伊甸园的飞龙》一书结尾处,曾意味深长地引用了英国科学史家和作家布罗诺夫斯基(JacobBronowski,1908—1974年)的一段话: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昌明的世界中,这就意味着知识的完整性在这个世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在拉丁语中就是知识的意思……知识就是我们的命运。
这段话,正是“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著名格言在现时的回响。一个科普作家、一部科普作品所追求的最直接的目的,正是启迪人智,使人类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运。普及科学知识,亦如科学研究本身一样,对于我们祖国的发展、进步是至为重要的。天文普及工作自然也不例外。
因此,我一直认为,任何科学工作者都理应在普及科学的园地上洒下自己辛劳的汗水。你越是专家,就越应该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意识:与更多的人分享自己掌握的知识,让更多的人变得更有力量。我渴望在我们国家出现更多的优秀科普读物,我也希望尽自己的一分心力,为此增添块砖片瓦。
1976年10月,十年“文革”告终,我那“应该写点什么”的思绪从蛰伏中苏醒过来。1977年初,应《科学实验》杂志编辑、我的大学同窗方开文君之约,我满怀激情地写了一篇2万多字的科普长文《星星
离我们多远》。在篇首我引用了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白话诗《天上的市街》,并且构思了28幅插图,其中的第一幅就是牛郎织女图。同年,《科学实验》分6期连载此文,刊出后反应很好。
在科普界前辈李元、出版界前辈祝修恒等长者的鼓励下,我于1979年11月将此文增订成10万字左右的书稿,纳入科学普及出版社的“自然丛书”。1980年12月,《星星离我们多远》一书由该社正式出版,责任编辑金恩梅女士原是我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的老同事,当时已加盟科普出版社。
每一位科普作家都会有自己的偏爱。在少年时代,我最喜欢苏联作家伊林(ИльяЯковлевичИльин-Маршак,1895—1953年)的通俗科学读物。从30来岁开始,我又迷上了美国科普巨擘阿西莫夫(IsaacAsimov,1920—1992年)的作品。尽管这两位科普大师的写作风格有很大差异,但我深感他们的作品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至少是因为存在着如下的共性:第一,以知识为本。他们的作品都是兴味盎然、令人爱不释手的,而这种趣味性则永远寄寓于知识性之中。从根本上说,给人以力量的正是知识。
第二,将人类今天掌握的科学知识融于科学认知和科学实践的历史进程之中,巧妙地做到了“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钩玄提要地再现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本来面目,有助于读者理解科学思想的发展,领悟科学精神之真谛。
第三,既讲清结果,更阐明方法。使读者不但知其然,而且更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心智、启迪思维。
第四,文字规范、流畅而生动,决不盲目追求艳丽和堆砌辞藻。也就是说,文字具有质朴无华的品格和内在的美。
效法伊林或阿西莫夫这样的大家,无疑是不易的,但这毕竟可以作为科普创作实践的借鉴。《星星离我们多远》正是一次这样的尝试,它未必很成功,却是跨出了凝聚着辛劳甘苦的第一步。
再说《科学实验》于1977年底连载完《星星离我们多远》之后8个月,香港的《科技世界》杂志上出现了一组连载文章,题目叫作“星星离我们多么远”,作者署名“唐先勇”。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浏览此文,结果发现它纯属抄袭。我抽查了1500字,发现它与《科学实验》刊登的《星星离我们多远》的对应段落仅差区区3个字!
这件事促使我在一段时间内更多地思考了一个科普作家的道德问题。首先,科普创作要有正确的动机,方能有佳作。从事科学事业——无论是科研还是科普——的人,若将目光倾注于名利,则未免可悲可叹。我们应该记住乐圣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1827年)的一句名言:“使人幸福的是德行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其次,是“量”与“质”的问题。曾有人赐我“高产”二字,坦率地说,我对此颇不以为然。我钦佩那些既能“高产”,又能确保“优质”的科普作家。然而,相比之下,更重要的还是“好”,而不是单纯的“多”或“快”。这就不仅要做到“分秒必争、惜时如命”,而且更必须“丝毫不苟、嫉‘误’似仇”了。
《星星离我们多远》一书出版后,获得了张钰哲(1902—1986年)、李珩(1898—1989年)等前辈天文学家的鼓励和好评,也得到了读者的认同。1983年1月,《天文爱好者》杂志发表了后来因患肝癌而英年早逝的天文史家、热情的科普作家刘金沂(1942—1987年)先生对此书的评介,书评的标题正好就是我力图贯穿全书的那条主线:“知识筑成了通向遥远距离的阶梯。”1987年,《星星离我们多远》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新闻出版总署、广播电视电影部、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图书二等奖)。1988年,《科普创作》第3期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今中国科学院院士)、时任北京天文台台长王绶琯先生的文章《评〈星星离我们多远〉》。光阴似箭,转瞬间到了1999年。当时,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科普佳作精选”,其中有一卷是我的作品《梦天集》。《梦天集》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星星离我们多远”系据原来的《星星离我们多远》一书修订而成,特别是酌增了20年间与本书主题密切相关的天文学新进展。\"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