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鹅湖学派”研究——牟宗三弟子的哲学思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台湾“鹅湖学派”研究——牟宗三弟子的哲学思想

12.9 2.0折 65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程志华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2-29

书友kw8575830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程志华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4
  • 版次 1
  • ISBN 9787010142845
  • 定价 6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11页
  • 字数 403千字
【内容简介】
  牟宗三(1909-1995)是我现代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和集大成者,毕生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作出了很大贡献。港台作为新儒家的重镇,牟宗三作为领军人物,有着广泛的影响,他讲学受徒,弟子众多,特别是在台湾,自20世纪后半叶始,以《鹅湖》、《鹅湖学志》主笔群即牟门弟子为主体,形成为一个当代的“鹅湖学派”。本书以牟宗三哲学为出发点,选择“牟门弟子”八大代表人物如蔡仁厚、戴琏璋、王邦雄、李瑞全、王财贵、杨祖汉、李明辉、林安梧等,从“护教的新儒学”、“批判的新儒学”、“生活化的新儒学”、“儒学研究拓展”四大层面,展开对以“牟门弟子”为主要成员所组成的“鹅湖学派”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建构诠释和探讨,分别地疏解其不同的哲学思想,从整体上揭示了“鹅湖学派”的理论特性和具体向度,特别是以儒学史为背景,透显出现代新儒学的未来走向,从而为儒家哲学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蔡仁厚 

 第一节 中国哲学史的分疏 

  一、中国哲学史之“五期说” 

  二、中国哲学之智慧的方向 

  三、道德宗教与中国文化 

 第二节 儒学之要点和价值 

  一、儒家学问的要点 

  二、生命境界的层次 

  三、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第三节 儒学与现代化 

  一、中国文化之“大开大合” 

  二、“世纪大困惑”与现代新儒家的致力方向 

  三、牟宗三哲学的主要贡献 

第二章 戴琏璋 

 第一节 “生命的学问” 

  一、《易传》与儒学 

  二、人文领域的返本开新 

  三、儒家之“生命的学问” 

 第二节 关于现代新儒家及其哲学 

  一、马一浮“六艺论”的人文价值 

  二、牟宗三的精神与成就 

  三、牟宗三对“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的融通 

 第三节 传统文化与今日世界 

  一、儒家思想的现代精义 

  二、书院讲学的现代省思 

  三、“中和”思想与文明的会通 

第三章 王邦雄 

 第一节 天命与心性 

  一、宗教观 

  二、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 

  三、命运与“运命”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精神开展 

  一、儒学的创立与历史流衍 

  二、现代化过程的反思 

  三、现代新儒家的使命和精神开展 

 第三节 抉发中华传统文化之当代价值 

  一、“中学为用”之逼显 

  二、儒释道的心灵世界 

  三、人间福报与人生教化 

第四章 李瑞全 

 第一节 儒家生命伦理学 

  一、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二、儒家生命伦理学的结构和洞见 

  三、道德判断的基本规范与经权原则 

 第二节 儒家环境伦理学 

  一、人类中心主义与反人类中心主义 

  二、儒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洞见 

  三、儒家环境伦理学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现代新儒家与后现代理论 

  一、现代新儒学的时代课题 

  二、现代化之特征及其流弊 

  三、主体性与个体性并建的“双码论” 

第五章 王财贵 

 第一节 从良知而行 

  一、儒学乃“成德之教” 

  二、从良知而行 

  三、培养“胸怀万世”的人格 

 第二节 现代新儒家的贡献 

  一、儒家的经典及儒家的地位 

  二、中华文化复兴之基础 

  三、现代新儒家的志业 

 第三节 东西学问的“会通” 

  一、中华文化的源流与发展 

  二、实践的形上学 

  三、由“全盘西化”到“全盘化西” 

第六章 杨祖汉 

 第一节 儒学之作为“成德之教” 

  一、儒家“成德之教”的理路 

  二、儒学的终极关怀 

  三、“自力宗教”与“他力宗教” 

 第二节 对现代新儒学的辩护与弘扬 

  一、儒家道德的形上学的必然性 

  二、儒家“道统观”的正当性 

  三、“开出说”的合理性 

 第三节 关于牟宗三哲学 

  一、由“成德之教”到道德的形上学 

  二、“判教”与会通 

  三、堵住“两层存有论”所可导致的流弊 

第七章 李明辉 

 第一节 传统儒学的本质和特征 

  一、中国哲学的正当性 

  二、儒学的现代存在 

  三、儒学与自律道德 

 第二节 为现代新儒学辩护” 

  一、“内在超越性”的合理性 

  二、对“泛道德主义”指摘的反驳 

  三、“性善说”与民主政治的贯通 

 第三节 为牟宗三哲学辩护 

  一、牟宗三之康德学的特点 

  二、“开出说”的实践必然性 

  三、牟宗三的哲学诠释原则 

第八章 林安梧 

 第一节 “后新儒学”的缘起 

  一、牟宗三哲学的限制 

  二、“生面责我开六经” 

  三、儒学“道统”问题之厘清 

 第二节 存有三态论 

  一、由“异化”到“存有” 

  二、存有之三态 

  三、“存有”的开显与执定 

 第三节 意义治疗学与存有的治疗 

  一、儒教之为“圆教” 

  二、儒、道、佛与“意义治疗” 

  三、“存有三态论”与“存有的治疗” 

 第四节 “实践的开启”与“道的错置”的消解 

  一、“形而上的保存”与“实践的开启” 

  二、“道的错置”及其消解 

  三、外王与内圣“两端而一致”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