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结构体系创新--法兹勒·R·汗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工程结构体系创新--法兹勒·R·汗传

正版授权,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63.76 8.0折 80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亚斯明·萨拜娜·汗|译者:马乐为//史庆轩//周铁钢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

ISBN9787112237647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0元

货号30666315

上书时间2024-12-03

轩天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不仅是对法兹勒职业生涯最真实的记录,也涵盖了SOM事务所的发展历程,以及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建筑行业的大环境。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写作态度是客观真实而非一味地歌功颂德,书中多次出现了对设计失误或施工瑕疵的描述,也记录了法兹勒那些未能完成的设计作品。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建筑的结构逻辑
  引言
  第1章  成长岁月
  第2章  研究生与SOM事务所的新手
  第3章  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建筑结构创新
  第4章  高层建筑设计的新纪元:框筒结构体系
  第5章  桁架筒:约翰·汉考克中心
第二部分  扩展的设计语汇:结构形式的变化
  芝加哥的毕加索
  第6章  筒中筒:休斯敦贝壳广场大厦
  第7章  隔震概念与带状桁架
  第8章  混合结构体系:新奥尔良贝壳广场大厦
  第9章  束筒的诞生:西尔斯大厦
  第10章  建筑学的转型
第三部分  当代结构理性主义
  孟加拉国的危机
  第11章  海外项目:中东大开发
  第12章  本土化形式:朝觐航站楼
  第13章  麦加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
  第14章  混凝土桁架筒:奥特里中心
  第15章  巨型结构:芝加哥世界贸易中心
  第16章  追忆法兹勒·汗
注释
主要人名与机构名称索引

内容摘要
 结构工程师法兹勒·汗(1929-1982年)用他开创性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体系,为世界许多城市勾勒出漂亮的天际线。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通过在SOM建筑设计事务所与建筑师布鲁斯·J·格雷厄姆(BruceJ.Graham)及其他合伙人的密切协作,法兹勒开发出了当今高层建筑结构的基本体系:框筒、多束筒、巨型框架以及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所有这些新型体系都首先出现在由他本人负责的建筑项目中。法兹勒将技
术创新与美学融为一体,通过结构逻辑确保建筑设计的完整性。他所负责的芝加哥约翰·汉考克中心和西尔斯大厦(如今依然是美国最高的建筑物)是建筑造型和结构体系完美融合的典范:优雅而富有极强表达形式的汉考克中心是以大胆且极具效率的结构体系为基础而建造的;西尔斯大厦在塑造建筑空间方面的开
创性贡献则得益于法兹勒为大体量建筑结构所提出的多束筒概念。而他的长跨屋面结构设计创意也同样非常先进。在沙特阿拉伯吉达市国际机场麦加朝圣航站楼工程中,他将设计项目的历史文脉与复杂的技术结合起来,为游客创造出了一个有意义的公共环境,也
推动了张力结构体系的发展。
作为女儿的本书作者亚斯明·萨拜娜·汗,其本人也是一位结构工程师,通过对单体建筑的分析,她不仅描述了法兹勒所开发的结构体系,而且还向读者展现了SOM设计事务所的一些工程资料,在重新审视每个项目任务的同时,传递出设计过程的复杂性,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建筑学与结构工程之间的水乳交融。

精彩内容
 引言
1960年,31岁的法兹勒·拉赫曼·汗博士将自己的新家搬到了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这位土生土长的孟加拉国人(当时的东巴基斯坦,在他出生时又称英属印度)第一次到美国是在1952年,为的是进一步在结构工程领域
深造。在短短的三年里他便获得了两个硕士和一个博士学位,随后,在富布赖特奖学金资助下,他在SOM建筑设计事务所的芝加哥办公室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这段经历富有决定性的意义,对于一个可望参与建筑环境塑造的人来说,加入S0M事务所是一个绝佳机会:经过20年的停滞后,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重振芝加哥先进建筑传统的号角已经吹响,大规模的房屋设计计划已经跃然纸上。怀
揣着为建筑事业奉献聪明才智的梦想,法兹勒回到了S0M事务所的岗位,寄托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
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法兹勒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结构设计的敏锐理解为他在工程及建筑行业内赢得了美誉,被称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结构工程师之一”。1965年,即便在最大的市区里,40层高的建筑物也足够吸引眼球了,而法兹勒的巨型桁架筒体结构却让位于芝加哥的约翰·汉考克中心达到了空前的100层高度。5年后,他为110层的西尔斯大厦所开发的束筒体系(bundledtubesystem),使其成为1974年的“世界最
高楼”,并将这一纪录保持了22年之久。
在那个不断进步的年代里,一些由法兹勒开发并首次出现在其设计项目中的体系,如今已经成为设计专业的常规结构类型。每种新体系总是对应于特定的设计项目要求
,必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并应符合结构基本原理。法兹勒构想出的、如今看似必然的解决方案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他力求巧妙地发挥结构材料的特性,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及刚度来满足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要求,从而不会因高度产生额外的费用。相比较而言,高层建筑大发展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早期,设计人员则主要依靠一种称为“骨架式”的框架结构体系,其缺点是,施工成本与建筑高度严重不成比例,结果导致单位楼面面积的成本随高度增加而大幅提升,无论对于大众还是专业技术人员,这个现象业已成为共识。直到六七十年代,法兹勒提出的筒体结构纠正了人们的这一错误认识,才使得框架在超高层建筑中得以有效应用。
在事业的攀升期,法兹勒不断鞭策自己寻求进一步的改进和对结构特性的更深入理解,他的探索不限于任何单一的结构材料。伴随着早期对预应力混凝土的关注,法兹勒用普通钢筋混凝土设计了自己的第一幢高层建筑,紧接着兴趣又转向了约翰·汉考克中心的钢结构设计。20世纪70年代,他借用桥梁设计研发出悬索屋盖结构,为吉达国际机场朝觐航站楼创造出复杂的张力屋盖体系,还调查了沙特阿拉伯沙漠气候环境下大学校园的乡土风格建筑。作为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的兼职教授及硕士论文指导老师,他进一步研究了高层建筑中的预制混凝土及砌体的应用问题。
法兹勒曾与建筑学专业的同事们进行过合伙设计,共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