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国学梯级公开课(6)/经崖国学教育丛书
  • 【全新正版】 国学梯级公开课(6)/经崖国学教育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国学梯级公开课(6)/经崖国学教育丛书

全新正版图书,支持七天退换,可开具电子发票。

15.96 4.2折 38 全新

库存2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摩罗//杨帆

出版社江苏文艺

ISBN9787559432964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30628681

上书时间2024-07-08

轩天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壹  集部
  第一课  有道之士杜五郎
    赏析与写作指导  安贫乐道一村夫
    延伸知识  商鞅给庶民封了啥爵位?
    副课文  矫世变俗王安石
  第二课  衡阳《彭氏谱》序
    赏析与写作指导  文无定法
    延伸知识  族谱可能早于国史
    副课文  百代文宗苏东坡
  第三课  南山集序
    赏析与写作指导  胸中有书数百卷
    延伸知识  戴名世之死
    副课文  宋太祖陈桥兵变
  第四课  圣王仁德
    赏析与写作指导  怎样才算圣王?
    延伸知识  汉武帝重设军功爵位
    副课文  江万里让度宗别哭
  第五课  晏子谏景公饮酒
    赏析与写作指导  让君王节制爱好有多难
    延伸知识  练好口才谋大功
    副课文  岳飞挽弓三百斤
贰  经部
  第六课  危邦不入
    赏析与写作指导  愚不可及现真义
    延伸知识  无友不如己者
    副课文  仕途中豪侠风
  第七课  直道而行
    赏析与写作指导  以德报怨还是以怨报怨?
    延伸知识  父亲偷羊儿子必须告发吗?
    副课文  金华斗牛俗
  第八课  推恩保民王天下
    赏析与写作指导  绞尽脑汁推王道
    延伸知识 明代皇室爵位等级及俸禄
    副课文  柳秀才
  第九课  恒产恒心治礼义
    赏析与写作指导  训练口才和辩论术的范本
    延伸知识  齐宣王与稷下学宫
    副课文  历代官名官制之同异
  第十课  先轸自杀式冲锋
    赏析与写作指导  襄公先轸都有难言之隐
    延伸知识  三大事件结凤尾
    副课文  于江
叁  史部
  第十一课  李牧抗匈奴
    赏析与写作指导  歼敌十万保华夏
    延伸知识  反间计的神威
    副课文  贪利贪德辩
  第十二课 甘茂伐宜阳
    赏析与写作指导  君王盟誓方出征
    延伸知识  九鼎牵动霸王心
    副课文  忧时
  第十三课 治天下终不以私乱公
    赏析与写作指导  惊世口才破危局
    延伸知识  梁园光芒照李白
    副课文  德量
  第十四课  陆凯陆抗谏吴主
    赏析与写作指导  文字之美和语感之美
    延伸知识  如何理解“更穷奢极欲
    副课文  天下贵大同
  第十五课 袁崇焕宁远大捷
    赏析与写作指导  塑造人物三五法
    延伸知识  满族的起源
    副课文  辞祸有道
肆  子部
  第十六课  古初有物乎
    赏析与写作指导  中国文化的健康基因
    延伸知识  清朝武功臣爵位等级和俸禄
    副课文  切直敢言欧阳修
  第十七课  原君
    赏析与写作指导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延伸知识  无君社会井非天堂
    副课文  宋太祖宽法慎杀
  第十八课  均天下
    赏析与写作指导  天下为公中国梦
    延伸知识  清朝皇室爵位等级及俸禄
    副课文  王安石论尧舜之治
  第十九课  度人即度己
    赏析与写作指导  度众生之外无佛法
    延伸知识  爵位世袭与世袭罔替
    副课文  文天祥就义元大都
  第二十课  菊
    赏析与写作指导  人与万物的信息互动
    延伸知识  万古不朽的药学经典
    副课文  朕祀天地实为苍生也

内容摘要
《国学梯级公开课6》收录刘伯温、郑板桥、戴名世、吴承恩、孔子、孟子、左丘明、司马迁、梁启超、戚继光、张之洞、等名家经典,囊括寓言、策论、散文、小说、传记、说明文、奏疏等文体,涉及经学、史学、画论、军事理论、历法等学科。其中集部文章《有道之士杜五郎》写一个农民的清心寡欲、安贫乐道。《先轸自杀式冲锋》写尽人世无奈。《副课文》以故事为主,主要选自《宋史》、刘伯温《郁离子》、蒲松龄《聊斋志异》。

精彩内容
第一课有道之士杜五郎〔北宋〕沈括一位经常挨饿的农民,近年得乡人匀给他30亩农田,自耕自养,勉强能够吃饱,于是非常知足,主动放弃卖药、择日业务,把这些机会让给其他困难者。其心如止水、恪守清贫的人生态度,令士大夫群体奇而敬之。
人物故事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祖父沈曾庆曾任大理寺丞,父亲沈周、伯父沈同均为进士。沈括自幼勤奋好学,14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嘉祐八年(1063)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为官期间,在治水、工程、财政、赋税、外交、边防、军事等领域,均有成就,深得神宗和王安石器重。晚年贬官,隐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撰写《梦溪笔谈》。这部广涉人文、社科、科学、政治、历史、考古学、文学、语言学、占卜、建筑学、法律、典礼、艺术、工艺、音乐、美术、民俗的巨著,在科学领域最有造就,在几何学、磁学、光学、声学、胆水炼铜、石油制墨、精密仪器、天文学、历法学、地形学、地图学、水利学、医学、药学、生物学等方面,均有杰出贡献。
主课文颍昌阳翟县有一杜生者,不知其名,邑[1]人但谓之杜五郎。所居去[2]县三十余里,唯有屋两间,其一间自居,一间其子居之。室之前有空地丈余,即是篱门,杜生不出篱门,凡三十年矣。
黎阳尉[3]孙轸[4]曾往访之,见其人颇萧洒,自陈:“村民无所能,何为见访?”孙问其不出门之因,其人笑曰:“以告者过也。”指门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此桑下纳凉,何谓不出门也?但无用于时,无求于人,偶[5]自不出耳,何足尚哉?”问其所以为生,曰:“昔时居邑之南,有田五十亩,与兄同耕。后兄之子娶妇,度[6]所耕不足赡,乃以田与兄,携妻子至此。偶有乡人借此屋,遂居之。唯与人择日,又卖一药,以俱粥,亦有时不继。后子能耕,乡人见怜,与田三十亩,令子耕之,尚有余力,又为人佣耕,自此食足。乡人贫,以医卜自给者甚多,自食既足,不当更兼乡人之利,自尔择日卖药,一切不为。”又问:“常日何所为?”曰:“端坐耳,无可为也。”问:“颇观书否?”曰:“二十年前,亦曾观书。”问:“观何书?”曰:“曾有人惠一书册,无题号。其间多说《净名经》[7],亦不知《净名经》何书也。当时极爱其议论,今亦忘之,并书亦不知所在久矣。”气韵闲旷,言词清简,有道之士也。盛寒,但布袍草履[8],室中枵然[9],一榻而已。问其子之为人,曰:“村童也。然质性甚淳厚,未尝妄言,未尝嬉游,唯买盐酪[10],则一至邑中,可数其行迹,以待其归,径[11]行径还,未尝傍游一步也。”余时方有军事,至夜半未卧,疲甚,与官属[12]闲话,轸遂及此,不觉肃然,顿忘烦劳。
选自(《梦溪笔谈·卷九·人事一》)注释[1]邑(yì):古时称人口稠密的城镇,此处指县城。
[2]去:到,距离。
[3]尉:古代官名,太尉,县尉。
[4]孙轸(zhěn):人名。
[5]偶:偶尔;偶然。
[6]度:计算;估计。
[7]《净名经》:又名《维摩诘经》《维摩诘所说经》《不可思议解脱经》,佛经的一种,属于大乘佛教早期经典,分为三卷14品。今常用名为《维摩诘经》,最通行的版本由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它以辩论的方式详细说明了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在教义上的分别。
[8]但布袍草履:只穿着布袍草鞋。但,只。履,鞋子。
[9]枵(xiāo)然:空荡荡的样子。枵,空心的树根,引申为空虚。
[10]酪:醋。
[11]径:直接。
[12]属(shǔ):部属。
参考译文颍昌阳翟县有个杜生,不知其名,县里人叫他杜五郎。杜生居住地距离县城大约30余里,只有两间屋,一间自己住,另一间儿子住。屋前有一丈多空地,空地外紧接着就是篱门。杜生没有走出篱门,已经有30年了。
黎阳县尉孙轸曾去拜访他,觉得他超凡脱俗。杜生自己说:“我只是一介村夫,没什么能耐,您为什么来拜访呢?”孙轸问他不出门的原因,他笑着说:“告诉你这话的人言过其实了。”他指着门外的一株桑树说:“15年前,我也曾到这株桑树下乘凉,怎么能说是不出门呢?我不过一村夫,对社会没什么用处,对他人也没什么所求的。偶然不出门而已,有何值得称道的?”问他靠什么为生?他回答说:“从前住在县城南边,有50亩田,与哥哥一同耕种。后来哥哥的儿子娶了媳妇,田地不足以供养一大家人,于是把田都给了哥哥,带着妻儿来这里。碰巧乡人把这屋子借给我,于是就住这里。靠着替人打卦看日子,加上卖药,勉强能喝上粥,有时也会断炊。后来儿子长大能耕田了,乡人怜爱我们,给了我们30亩田,让儿子耕种,尚有余力,又受雇给别人帮工,从此能吃口饱饭。乡人贫穷,靠行医占卜养活自己者甚多。既然能吃饱饭,就不应再去和乡人争利益了,自此后,打卦看日子和卖药,都不做了。”又问:“平日里做些什么?”回答说:“端坐而已,没什么可做的。”问:“经常看书吗?”回答说:“20年前曾经看过。”问:“看的是什么书?”回答说:“曾经有人送了本书,没有书名,其中多处提到《净名经》,也不知道《净名经》是什么书。当时非常喜欢书中的议论,现在那些议论也都忘了,书放在哪儿也不记得了。”杜生气韵闲适旷达,言辞简练明了,真是有道之士。隆冬时节只穿着布袍草鞋,屋里空荡荡的,就一张床。问他儿子的为人,回答说:“只是个乡下孩子。但他的品性非常淳厚,不胡说,不嬉玩游荡。只有买盐、醋等日用品时才去一趟县城,可以按他行程,推算他回家的时刻。他直接去直接回,从来不到别处游荡。”我那时正有军务,到半夜还未曾上床睡觉,非常疲劳,与同僚闲话时,孙轸谈到了杜生的事迹,我不禁肃然起敬,顿时忘记了烦闷和疲劳。
赏析与写作指导 安贫乐道一村夫一位科学巨匠,不经意间却写出了只有大作家才能写出的文学杰作,这在历史上极其罕见(东汉张衡可算一个,只是他不算“不经意间”)。
作者以极其平淡的白描手法,刻画了一位清心寡欲、安贫乐道、止于至善的村夫野老形象。这位村夫野老既无扶危济困的能力,也无普度众生的修为,所以毫无道德光环和英雄色彩。他所有者,仅是无欲无求,知足知止。他既无房产,也无田产,仅靠租赁乡人土地混得一口饱饭,就敛起打卦看日子卖药的特长,把机会让给以此糊口的其他乡人。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扶危济困、普度众生。
士大夫群体听说这么个人,肯定产生过许多猜测。加上古代官员热衷于从民间草野寻访贤德大才,所以颇有一些官人来采访之。哪知这个老者没有一句豪言壮语,也没有苦读圣贤书以立德养气。他甚至可能不知道还有修齐治平的圣德贤志,所以说不出一句跟士大夫对路的话。他本分得不能再本分,低调得不能再低调。除了“无用于时,无求于人”的自我定位,再也没有什么值得跟士大夫交流的人生体会。他的人生境界全都体现在他的行为中,而没法诉诸言说与书写。
尽管如此,那些官场上的贤德之才,对这个老者还是刮目相看。县尉孙轸热衷于谈论他,因为内心受到过震撼啊。作者对他行状“不觉肃然,顿忘烦劳”,还誉之为“有道之士”,因为内心怀有敬仰。最后,作者把这个老者写进《梦溪笔谈》,因为他就像飘荡在田间地头一首安贫乐道的歌谣,总在作者耳边回响,不记录下来就不得宁静。
宋濂写《王冕传》,用了11个材料,因为跟村夫野老杜五郎比起来,王冕是个知识广博、思虑深远的大人物,有分量的故事很多。沈括写这个杜五郎,只用了三个材料。
第一个材料,家族人口繁衍,50亩家田养不活这么多人,杜五郎就迁家让田,自谋生路。“昔时居邑之南,有田五十亩,与兄同耕。后兄之子娶妇,度所耕不足赡,乃以田与兄,携妻子至此。”第二个材料,他靠卖药打卦择日糊口,经常朝不保夕,一家人饥寒交迫。“偶有乡人借此屋,遂居之。唯与人择日,又卖一药,以俱粥,亦有时不继。”第三个材料,乡人出于怜爱,匀出30亩田让他们一家人自耕自养,他马上停止卖药打卦择日,把这些机会让给其他穷苦人。“后子能耕,乡人见怜,与田三十亩,令子耕之,尚有余力,又为人佣耕,自此食足。乡人贫,以医卜自给者甚多,自食既足,不当更兼乡人之利,自尔择日卖药,一切不为。”一个节己奉人、知足利人的“有道之士”形象,就凭这三个材料,像一座贤人塑像般矗立起来,虽朴素平实,自有其分量。
“盛寒,但布袍草履,室中枵然,一榻而已。”杜五郎的日子,其实是赤贫。其所谓知足,点位何其低也。许多人金玉满堂、富甲万里,却依然豢养千万打手,吆五喝六,满世界搜金掠银。县尉孙轸、沈括以及士大夫群体中许多贤明人士,为什么对村民杜五郎颇为敬重?他们心中的对比太强烈啊。
土地一直是人类最主要的生存资源,也是古代人类一切政治、军事、经济行为争夺的重点。乡人能够给杜五郎匀出30亩耕地,足见底层社会驾驭资源的胸怀和互助精神。沈括是被官场构陷、贬官赋闲之后才着手撰写《梦溪笔谈》的,他把笔触伸向底层民众,本身即有深意。
沈括虽不以文学成就名垂竹帛,但这,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作,足可与左丘明《曹刿论战》、司马迁《娄敬传》《卜式传》(见《史记·叔孙通刘敬列传》《史记·平准书》)、韩愈《圬者王承福传》、柳宗元《捕蛇者说》、戴名世《吴江两节妇传》、张惠言《陈长生传》、施补华《别弟文》、鲁迅《一件小事》相媲美。
延伸知识商鞅给庶民封了啥爵位?
中国爵位制度,起源很早,据说尧舜时代,就有封爵,到夏代已经有完备的五爵制度,即公、侯、伯、子、男。后来中国翻译西方国家的爵位,用的就是这五个字。但这些爵位都是封给各部落领袖的,封爵后更加固定了领袖的贵族地位。
到了商鞅时代,爵位制度有了重大变化。商鞅变法运动提出,贵族如果不能继续给国家做贡献,爵位不可世袭,庶民如果能够从经济上、军事上给国家做贡献,可以封爵。有了爵位的庶民,可以担任高级军官,成为国家栋梁。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强力推行这个庶民封爵政策,使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庶民可以通过立功而尊贵的风尚。
秦军建制,5人为伍,10人为什,50人为屯,百人为卒,分别由伍长、什长、屯长、百将领导。500人设“五百主”,1000人设“二五百主”,往上则有军候、都尉、将军等军职。越往上,岗位越少,竞争越激烈,所以能当上都尉、将军的人少之又少。庶民要想成为将军,必须通过杀敌立功获得五大夫(第九级)爵位。士兵杀敌一人,可以晋升一级爵位。百将必须率领团队斩首敌兵33人以上,才能赐爵一级。
商鞅制定的20级爵位如下:一级公士二级上造三级簪袅四级不更五级大夫六级官大夫七级公大夫八级公乘九级五大夫十级左庶长十一级右庶长十二级左更十三级中更十四级右更十五级少上造十六级大上造十七级驷车庶长十八级大庶长十九级关内侯二十级彻侯其中彻侯、关内侯可以食租税或食邑,其他18级爵位可以像国家官吏那样得到俸禄。
商鞅这种改革,得罪了所有权贵。秦孝公死后,权贵们联合起来将商鞅杀害。但是,他的政策和封爵制度,被历代君王沿用。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后,依然奉行此种爵位制度。
副课文矫世变俗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
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管,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学识广博,辨同“辩”)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xiāo,喧哗)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列传第八十六·王安石传》1.主课文虽以朴素平实见长,但也有十分夸张的笔触。请找出本文体现夸张手法的文字。
2.请将副课文中如下句子翻译为白话文。
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