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突破天性(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人格心理学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突破天性(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人格心理学课)

全新正版图书,支持七天退换,可开具电子发票。

41.38 5.7折 72.9 全新

库存11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加)布赖恩·利特尔|译者:黄珏苹

出版社浙江人民

ISBN9787213088711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2.9元

货号30288108

上书时间2024-07-07

轩天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布赖恩·利特尔是人格心理学大师,连续3年被评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教授”,他开设的人格心理学课曾在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引起大量学生追捧!
颠覆所有对性格进行分类的理论,认为没有人的性格是稳定不变的,改变性格,是一种适应生活的策略,也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能力。每个人都可以在做自己的同时,选择性地“不去做自己”,以实现生活和工作的双赢。
提供一套新的认识人和世界的方式,让你从人格建构、稳定特质、自由特质、自我监控倾向、控制感倾向等方面来认识自己和他人。
解读人格与健康、情境、环境、创造力、工作等的关系,告诉你如何更有成效地追求幸福与成功。
《突破天性(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人格心理学课)》通俗有趣,具有非常详实的案例和丰富的测试,将人格心理学的内容讲得非常生动鲜活。

目录
引言  掌控人格的力量
01  个人建构:认识他人时,你在想什么?
  认识他人时,个人建构既是框架也是牢笼
  个人建构如何塑造你的生活
  个人建构如何影响你对他人的评价
  以自由的态度看世界
02  稳定特质:幸福的人总有相似之处
  30分钟完成的人格测试,真的可信吗?
  大五人格特质如何影响你的成功与幸福
03  自由特质:跳出对自己的固有认知
  没有人的人格是绝对稳定不变的
  左右人行为的三种来源
  自由改变人格,是每个人都拥有的能力
  出于性格的行为,是武器,也是毒药
04  人格与情境:一键切换行为风格
  你是洋葱型还是鳄梨型的人?
  自我监控倾向对人的影响
  自我监控能力:不想变,还是不能变?
  情境越正式,自我监控压力越大
  讲原则还是求实效?
  有效的态度,是灵活的自我监控
05  人格与控制感:成功在于计划
  控制感对行为的影响
  控制感,应对压力的有效手段
  丧失控制感,会发生什么?
  适应性幻觉:避免消极现实的干扰
06  人格与健康:坚韧性如何变成健康杀手?
  别轻信健康测试!
  坚韧性,为健康保驾护航
  A型人格:潜在的健康杀手
  人格与健康的矛盾关系
  在人格、健康与环境中寻求一致感
07  人格与创造力:孤胆英雄的神话
  IPAR创造力研究:创意者的人格
  创造力、古怪和精神疾病的区别
  传统的人:创意项目的幕后功臣
  富有创造力的人幸福吗?
08  人格与环境:寻找你真正的家园
  环境设计与人类幸福
  环境人格:哪种环境适合你?
  环境的大五人格
  网络环境与人格的相互影响
09  个人计划:发现生活中新的可能性
  唾沫测试:你的个人化程度如何?
  个人计划:你在忙什么
  如何评估你的个人计划
  三个维度探究个人计划的进展
  个人计划与他人的关系
  个人计划中的情感体验
10  幸福的艺术:追求是永恒的动力

内容摘要
 你是否认为自己是某种性格的人?你是不是坚信大五人格、九型人格的测验结果?是否认为自己的性格适合或不适合某种行业?是否认为许多情况下的不成功都是因为性格中的局限?我们常常习惯于将自己当作某一类人,将自己限制在某一种生活模式上,但这却常常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困扰。在《突破天性》中,布赖恩·利特尔告诉我们,人格不是稳定不变的,我们不只有“固有性格”还有“自由人格”,每个人都能掌控和改变性格,提高对不同场合的适应力,让性格成为你工作和生活的助力!
布赖恩·利特尔著的《突破天性(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人格心理学课)》提供了一种新的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通过个人计划、个人建构、稳定特质、自由特质等多个层次、多种视角来认识自己和他人。布赖恩·利特尔告诉我们,想要了解他人,不能问“你属于什么人格类型”,而应问“你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人格与幸福、成功有什么关系?在《突破天性》一书中,通过对人格与情境、健康、控制感、环境、创造力等方面关系的论述,布赖恩·利特尔论述了人格与幸福、成功的关系,为你追寻幸福与成功提供明确的指引。

精彩内容
 你是洋葱型还是鳄梨型的人?
在探讨有关自我监控的知识之前,我想提供一
些背景信息。1968年,斯坦福大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出版了《人格与评估》,这本书对人格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米歇尔认为,就像传统的看法一样,人格是一个神话。他对已有的实验研究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传统的假设,即人们在不同情境中都具有稳定不变的性格,是站不住脚的,至少是需要严肃地重新思考的。对于人们的日常行为,米歇尔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提出了另一种解释,依据人们所处的情境和对情境的认知加工来解释行为。
接下来发生了人格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争论,人格心理学家捍卫着人格特质的立场,而社会心理学家则采用情境主义的方法。这是一场充满仇恨的争论,但它推动了两个阵营的大发展。而其中得到特别多赞同的结论是,行为是人格特质与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疯狂的派对和安静的交谈分别会吸引外向者和内向者。这个结论还强调人们所
做出的行为,即其所进行的任务和计划。在人们的日常事务中,人格特质和情境都发挥着作用,因此研究这些事务能够使心理学家整合人格分析与社会心理学分析的优势。碰巧,这也是我的观点,在倒数两章中我对此会进行详细探讨。
对有关人格特质的争论,自我监控量表的编制者马克·斯奈德(MarkSnyder)教授另有一个创意十足的结论。他认为,低自我监控者的日常行为主要受到其人格特质影响,而高自我监控者的行为主要受情境影响。这种区分很有价值,它使我们能够
更清楚地注意到自己各种不同的倾向与偏好,有些看起来相当令人吃惊,比如如何在食物上撒盐。
假设你打算咬一口面前盘子里的牛排,当然,如果你想象为一大块豆腐也没问题。你会在加盐之前先尝一尝吗?作为博士论文的一部分,斯奈德检
验了这个问题并发现,在自我监控测试中得分高的人更有可能在加盐之前尝一尝。而在自我监控测试中得分比较低的人则更有可能加完盐再品尝,或者根本不加盐。这就好像低自我监控者非常了解他们对口味的喜好并会据此采取行动,而高自我监控者则需要先查看情境,在这个例子中就是在确认牛排的味道之后才会大快朵颐。根据斯奈德的观点,低自我监控者的行为与其根深蒂固的普遍倾向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指引他们行为的是他们自己,而不是情境。
以牛排和调味品作为开篇后,我们继续以食物作比喻,来帮助大家理解自我监控倾向对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影响。你是更适合被比喻为洋葱还是鳄梨?当被要求列出自己的特征时,高自我监控者倾向于说出大家都能看到或感知到的方面,比如他们的身体特点、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低自我监控者则倾向于说出他们的内在特性,比如他们的价值观、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