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孩子我要你快乐--状元妈妈倾情揭秘两代人的成长经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孩子我要你快乐--状元妈妈倾情揭秘两代人的成长经验

全新正版图书,支持七天退换,可开具电子发票。

19.06 6.8折 28 全新

库存2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盛琼

出版社作家

ISBN9787506362924

出版时间2012-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8元

货号2297963

上书时间2024-07-04

轩天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向“狼爸”“虎妈”说“不”,做轻松快乐的“糖爸”“甜妈”,让你从根本上改善亲子关系,培养阳光快乐的好孩子。
盛琼编著的《孩子我要你快乐——状元妈妈倾情揭秘两代人的成长经验》不仅是一部家庭教育的著作,更是一篇篇书写人性之美的散文,以及家庭情感对话的美文。

作者简介
1985年安徽省文科“高考状元”。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
在电视台工作多年,历任记者、责任编辑、栏目制片人、频道副总监等职,担任大型电视专题片、文艺晚会、特别节目的总撰稿及编导。
现为广东省作协专业作家。已在各类杂志、报纸上发表小说、随笔两百多万字。出版有长篇小说《生命中的几个关键词》《我的东方》等多部。并以短篇小说《老弟的盛宴》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她育有一个出色的女儿兰兰。兰兰是个品学兼优、素质全面、能文能武、善良宽厚、乐观阳光的好学生。曾获过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广东省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她写的文章曾在《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晶报》和《天涯》等多家知名报刊发表。她曾被歌德学院选中,赴德国参加全球青少年夏令营活动,还曾参加2011年哈佛中美学生领袖峰会。她表演的文艺节目曾多次登过学校艺术节、英语节的舞台并获奖。她热心公益,曾担任义工队队长,积极参加支教、捐款、义卖等活动……

目录
我的新锐教育理念/1
序言:孩子,你今天快乐吗?/4
第一章 “状元”并不意味着快乐/1
第二章 把孩子带到世上,就要让他(她)幸福/11
第三章 好妈妈就是最重要的事业/21
第四章 向“虎妈”和“狼爸”坚决说不/29
第五章 教育的法则就是追求幸福/39
第六章 平凡的孩子也能创造不平凡的快乐/51
第七章 所有的错都是父母的错/61
第八章 人生无处不是课堂/69
第九章 与应试教育“周旋”/81
第十章 养育孩子也收获了快乐/89
第十一章 不讲孝,而讲爱/95
第十二章 平等沟通是最有效的法宝/103
第十三章 让全家人在教育上形成合力/1 19
第十四章 从小就过“物质关”/127
第十五章 带领孩子从挫折中走出来/139
第十六章 顺利渡过叛逆期/145
第十七章 有一种爱叫放手/153
第十八章 要勇敢竞争也要热心合作/163
第十九章 小心保护女孩的花蕾/171
第二十章 哪些品质对孩子最重要/181
第二十一章 直面父母不完美的真相/193
第二十二章 肌肤之亲/201
第二十三章 让阅读为智慧插上翅膀/209
第二十四章 让孩子把关爱送出去/219
第二十五章 我行我素没那么可怕/229
第二十六章 培养孩子全球化的大视野/237
后记 笑对高考笑到最后/245
写给天下的父母/250

内容摘要
 在众多的谈论家庭教育的书籍里面,《孩子我要你快乐——状元妈妈倾情揭秘两代人的成长经验》是一本非常独特的书。
独特一:这是一本“状元育女心经”。书的作者(盛琼)是位“高考状元”,她以真诚的勇气反思自身成长,揭秘“状元”背后的得失成败。
独特二:这里没有陈词滥调,人云亦云,而是点点滴滴真真切切的心得体会。在这本坦诚、率真的书里,作者毫无保留地与读者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育女心得,回答了现代家长一系列最关心最头痛的问题。
独特三:作者结合自己的育女经验和教训,在每一章节的后面,都提纲携领地给家长们总结了简洁、鲜明、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教育启示录”。
独特四:作者是位获得过“鲁迅文学奖”的专业作家,曾经在电视台当过记者、编辑、制片人,集“高考状元”“鲁奖作家”“超级好妈妈”种种角色为一身,她的故事本身也非同一般。
独特五:书中穿插了不少家长和孩子的信件、日记,未加任何改动,保持了原汁原味,展现了日常生活中最真实最朴素的一面。
独特六:《孩子我要你快乐——状元妈妈倾情揭秘两代人的成长经验》的文笔优美,感情浓烈,思考深刻。书中充满了经典语录和思想火花,每一
篇都可当作滋养心灵的教育美文来欣赏。
……只要读,一定有收获。只要做,孩子和家长一定都能得到快乐!

精彩内容
 我是1985年安徽省文科“高考状元”。“状元”,无疑是一种光环,而光环之下,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在这本书的开头,我想先坦诚地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往事。我想通过自己的故事,告诉大家,一个“状元”的背后,有怎样的成长经验与教训。
1968年,我出生在安徽省合肥市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里。在我两岁
多的时候,父母从合肥调回他们的故乡安庆工作,我也就随他们来到了美丽的古城安庆市。这是一个民风淳朴、民情浓郁的老城。我的父母传统、善良、克己,又有些古板、简单、清高。像那个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他们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我是一块砖,任凭党来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流行的口号,当成自己的做人信条,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在生
活上也严格要求自己。可以说,他们是那种规范到刻板的“好人”。
所幸,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采用的是当时比较少见的民主和开通的方式,没有多少“封建家长制”的传统思维。我们一家四口人,我还有一个大我一岁多的姐姐。记得那时,爸爸经常在饭桌上,让我和姐姐给他们提意见
,说父母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要认真改进。对不同的问题,父母总让我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平等交流,相互讨论。每个周末。我们不是自备干粮去公园游玩,就是在家里办起小型表演会:姐姐拉小提琴,我唱歌、跳舞、
打扬琴,爸爸拉二胡,妈妈在一旁做后勤部长兼热心观众。
我们住在机关大院里。大院里的大孩子、小孩子,都觉得我的父母和蔼
可亲,对孩子的态度最平等、最友好,所以都喜欢到我们家玩。夏天,爸爸就带着大院里的孩子们,一起捉蛐蛐、斗蛐蛐;冬天,我们则在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可以说,我是在一个充满了爱与平等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这让我的性格基调非常阳光、温暖,没有什么阴暗的东西;也让我和姐姐的性格里,都有一种坚不可摧的自信。也就是说,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我们都能感觉到一
种来源于家庭和亲人的无条件的支持。这种支持和爱构成了一个人最强大的安全感,决定着一个人对世界、对他人的信任与善意。成为健全人格的稳固基石。当然,认识到这一点,是多年后的事情了。等我自己做了妈妈之后,我自然而然也把这种来自家庭的无条件无保留的支持与爱,当成教育的根基。
不过,在我的成长中,也不是没有缺陷的。
由于我和姐姐年龄相差不大,我们就在同一年进了同一所小学,后来又一同考上了同一所重点中学。在我17岁考上大学离家读书之前,我和姐姐一
直是形影不离的。多年来,我们总是手牵着手,一起上学放学。像一对双胞胎。老师和同学们有时还闹出把我们互相认错的笑话。姐姐虽然比我大不了多少,但对我非常宠爱,什么事情都让着我。我甚至将她看做是我的“小妈妈”。我和姐姐这种特殊的亲密关系,一方面使我在宠爱中备感幸福,一方面又使我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也使我在学生阶段完全忽略了与人相处的能力和技巧。走上社会之后我遇到了相当严峻的挑战,这也成了我要重修的一种无比费力的功课。我发现,每当置身陌生的环境时,我就免不了像温室里的花朵似的稚弱。
那时,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由于处在一个“成绩决定一切”的时代,我们当时还是“分数至上”的。而我是个在学习方面有天分的孩子。遥遥领先的分数一直伴随着我的学生生涯。除了学习成绩拔尖,我在其他备方面也都表现良好,品学兼优,热爱集体,尊重老师,对人真诚有礼,曾多次被评为校、市“三好学生”。另外,在文娱方面,我也有一些才能,跳舞、唱歌、朗诵、话剧、扬琴、演讲,都曾在学校的舞台上挑过“大粱”,尤其是演讲,还曾在省、市比赛中拿过名次。
自考上安庆一中的初中后,整整6年,我都在这所赫赫有名的重点中学里度过,每次考试,我都是全班的总分第一,从没有失手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文理兼优,是个“常胜将军”。所以,无论在小学、中学,我一直都是老师和家长的骄傲,是校园里的“风光人物”。
那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大学还没扩招,大学生的录取比例只有十之一二。那时的高考还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悲壮,大学生还有“天之骄子”的称号,大学毕业生也由国家统一分配、获得国家千部身份,并进入机关、事业、研究机构等单位,得到一份稳定而体面的工作。而没有考取大学的学生,在城市即为待业青年,在农村即须回乡务农。那时的高考作为人生
的分水岭,在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中,发挥着“一次考试定乾坤”的作用,因此也会给学生、老师、家长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1985年,17岁的我,作为安庆一中的一名高三学生,在七月流火的天气里,和成千上万的学子一起,参加了当年的全国统一高考。高考对我来说,虽也有点紧张,但并没有太多的悬疑。考前,我还是一如既往地上课、复习,集中精力,有张有弛。最后,我以总分553分的成绩,获得了那年的安徽省高考“文科状元”。
对于自己的中学时代,有些记忆已经在岁月中模糊了。幸亏一些当时的报道和书籍,还被细心的家人保留了下来。多年前,我曾接到过复旦大学张德明老师的邀请,为他编辑的《通向成功之路》(接力出版社1992年9月版)一书,写下了一篇“高考经验谈”。在这篇名为《笑到最后》的文章里,我这样写道:在学习上我绝不搞“疲劳战术”“连续作战”,一本书如果已读得没有兴致,速度下降,我便换上另一本;如果觉得课本的内容太简单、太枯燥,我便立刻找上各种辅导材料,扩大知识面,巩固学到的知识。许多同学问我:“你平时学习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为什么成绩那么好?”我回答:“经验无非是上课认真听讲,荤习时讲究效率。”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