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人生不满百(朱健90自述)/开卷书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人生不满百(朱健90自述)/开卷书坊

全新正版图书,支持七天退换,可开具电子发票。

17.42 4.6折 38 全新

库存3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口述:朱健|整理:肖欣

出版社文汇

ISBN9787549621187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10006730

上书时间2024-07-04

轩天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朱健著的这本《人生不满百(朱健90自述)》介绍了额,谁的人生不是偶然中的偶然,偶然中的必然呢?只是这些“偶”与“必”的内涵与组合千差万别,千变万化,才有了多姿多彩、百味丛生的生命图景与滋味。对于朱健先生,不论偶然或必然,被动或主动,在那根交织了时代风云与人生决择的命运抛物线上,随着他晃晃悠悠,起起伏伏而不弃不离的,是一颗或隐或显的生命之星——诗歌。

作者简介
朱健,原名杨镇畿、杨竹剑,一九二三年生,山东郓城人,“七月派”诗人之一。抗战时期,他流亡四川求学;皖南事变后被迫离校,辗转甘、陕等省。一九四。年开始,朱健就在重庆的《希望》、西安的《流火》及成都、兰州、昆明、长沙等地报刊发表诗作。一九四五年,其代表作、长诗《骆驼和星》发表于胡风主编的《希望》创刊号杂志。一九四六年,朱健进入四川重庆乡村建设学院学习,并参加学生运动,组织、参与一九四六年重庆“一六”大游行并被国民党抓捕入狱。一九四七年出狱后赴长沙,后担任长沙河东学运区区委委员,参与迎接湖南和平解放。

目录
冉子故里
  杨村记忆
  祖父科考脱贫
  我的父母亲
辗转求学
  五换小学
  三换初中
  感受宗教情怀
  也算抗日少年
千里流亡
  感受悲凉
  汉江幸免于难
  初见李广田
  抵达罗江
罗江受业
  小城罗江
  “川北小延安”
  秘密读书会
  郧阳秘密出走
  我的文学启蒙老师李广田
  记罗江同学
西北诗情
  兰州西北公路局当差
  邠州车站的“中国特务老祖宗”
  庙台子写诗
  《青羊河小曲》本事
  笔名的故事
  从心里流出的《骆驼和星》
重庆风云
  重返四川
  初谒胡风先生
  晏阳初先生和乡建学院
  忆乡建学院的几位老师
  “一六”大游行
  “六一”大抓捕
  与妻子一见钟情
动荡长沙
  入党
  迎接和平解放
  三反五反打老虎
  知识分子党员开始靠边站
  因胡风案关进公安局
  囚室恢复写诗
  经历反右运动
  留党察看期间两次当党委书记
  正圆厂“过苦日子”
  文革在牛棚
  回铝厂当阳极工
  在五七干校
  静心养病读书

内容摘要
。。。

精彩内容
 冉子故里杨村记忆我出生在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阴历十月三十
,是杨家的长孙。
我的老家,在山东郓城城东大约三十五里的一个小村子,叫杨家村。我们都喊杨村。
村子不大,从村东可以一眼看到村西。村子里的人都姓杨。
这里的杨家人来自哪里呢?听祖辈们说,来自山西洪洞县的那棵老槐树下。其实这也是个笼统的说法。我没有考证过,也没有更多的资料来研究。上小学时,祖父主持修的杨氏族谱,我看到过,线装本,蓝皮的,在当时算是很讲究。我记得我是杨家的第十八代,可惜当年的族谱没有留下来。 每逢过春节,我家厅堂里会挂出一幅人物画像,全村的人都来这里举行祭祖仪式。画像很旧,但看得出画像上的人穿着清朝的服饰。也不知这画像上的人物是杨家哪一代的老
祖宗了。口口相传的是,这位老祖宗曾经参加过乾隆皇帝在乾清宫举办的干叟宴。看来,这位老祖宗在当地是很有名望的。
杨家的祠堂在离杨家村不远的黄垓镇上。祠堂相当于一个小公园,里面有假山、竹子,这在北方是很少看到的,颇有江南的风味。
杨村这个村庄虽然小,但还是比较富裕的。一个标志性的东西就是村里有三座庙。中间是很大的十殿阎罗庙,有两座长廊,东西各五名判官、小鬼,后面还有座娘娘庙。不远处小巷子里则有一个关公庙,我还记得庙上面的四个大字,“亘古一人”,小时候那个“亘”字还不认得。从这个庙再往前走,有座叫不出名字的庙,可能是观音庙。在我的记忆里,这三座庙除了阎罗庙比较陈旧一点,其他两座都比较新。
北方比较冷,风很大,但黄土坡结实,人们就挖地窖。妇女们在地窖里纺绵花、做家务。杨村的房子也都是平房,用很高很粗的高粱杆子扎成捆,盖在屋顶上,再用泥糊起来。高粱这种农作物在老家很普遍,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高梁不仅是主要的粮食,秸秆可以做燃料,高梁皮还可以编席子。
杨村人的经济条件也比较好。村东头住的都是搞手工业的人家,卖梳子的、卖篦子的,还有好几家做鞭炮的。村子西头有卖烧饼的、卖油条的,有冬天一
早就卖热乎乎的羊杂汤的。在我的记忆里,村子里基本没有很穷的人家,人们的生活状态改变得也很缓慢,很多年来都没有什么变化。我小时候,还见过很多老一辈人,男的留着辫子,女的缠着小脚。我还见过被守在城门口的新派学生剪掉辫子的乡下人,蹲在路边哭。
从杨村东边走过去半里路,有一块不太高的青石碑,上面写着四个字“冉子故里”。我还没上学的时候,祖父常常牵了我的手去村外散步,走到这个地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