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镇江百年创业人物传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镇江百年创业人物传奇

全新正版图书,支持七天退换,可开具电子发票。

29.47 6.5折 45 全新

仅1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镇江市创业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责编:周凯婷

出版社江苏大学

ISBN9787568410069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0735674

上书时间2024-06-28

轩天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序  追寻镇江百年创业的精神源泉
第一章  金融巨子
  “中国的摩根”陈光甫
  老资格的银行家倪远甫
  金融界“黑马”胡笔江
  一把洋伞打天下的银行家唐寿民
  从船民中走出的银行家徐国懋
  代人受过的银行家吴蕴斋
  留洋回来的银行家赵棣华
第二章  创业名人
  “工业巨子”束云章
  上海实业界的知名人士徐静仁
  清末民初的糖业大王黄静泉
  大照电灯公司的创始人郭鸿诒
  辛亥将领中的实业家冷通
  实业救国的践行者严惠宇
  乐善好施的商会会长陆小波
  记录日军暴行的实业家张怿伯
  清末民初的丝绸大户陶氏家族
  实业行善的领跑者柳氏兄弟
  懂管理的实业家吕凤章
  华侨中的巨商马聘三
  民国轮船业风云人物杨瑞祥
  “南通大厦”的掌钱人吴寄尘
  上海的纺织业名家胥仰南
  热心公益的实业家杨麟
  镇江南门绸布店走出去的九江巨商金浩如
  “唐老一正膏”的八世传人唐棣
  镇江商界的实力人物朱中孚
  百年恒顺的创始人朱兆怀
  守业创业的能手李皋宇李友芳
  火柴巨商邵尔康
  教育救国的实业家凌焕曾
  诗文俱佳的儒商于树深
  丹徒酒业大户李雨春李培田
  捐钱造普济轮的李锡纯
  资格最老的商会会长吴泽民
  外交家改行的实业家许沅
  宴春酒楼与蒋铭山
  制药与味精大王姚俊之
  上海滩上的“纸老虎”吴慎裕
第三章  创新人物
  民族工商业的先行者刘鹗
  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设计者巴玉藻
  改良主义的代言人马建忠
  “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
  “中国的爱迪生”杨其源
  知识产权事业的创始人柳谷书
  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
  中国现代冶金之父周志宏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讲述了近代以来在镇江经济领域大显身手的金融家、实业家和创新人才的故事,其中“中国的摩根”陈光甫、“金融巨子”胡笔江、“工业巨子”束云章、名震上海的实业家徐静仁、轮船大王杨管北等人,都曾是影响中国经济界的风云人物。

精彩内容
 在旧中国金融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是一位极富个性的人物,也是最具影响力的银行家之一。短短20余年,他把一家全国最小的银行发展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私营大银行,创造了中国金融史上无数个“第一”和“之最”,被时人公认为国内银钱业“四大名旦”之一,也被后人誉为“旧中国最成功的银行家”,被外国人尊称为“中国的摩根”。
陈光甫(1881--1976),原名辉祖,后改辉德,又名陈秉缓,字光甫,以字行,1881年12月17日出生于江苏镇江
。幼读私塾。12岁时他到汉口报关行当学徒,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学习英文,18岁时考入汉口海关邮政局。1908年,因表现出众,他得到官费津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商学院学习。1910年取得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商学院学士学位回国。回国后任江苏巡抚程德伞的英文秘书。
陈光甫是个有志气、有理想的人,他决心用在美国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他认为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是民族工业发展迟缓,就建议程德全在南京举办物产博览会,以开
拓国人眼界,促进中外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程德全采纳了他的建议,并由两江总督端方奏请朝廷举办南洋劝业会。端方的奏折根据陈祺的建议,而陈祺的建议是依据陈光甫为他起草的《圣路易博览会考察报告》。南洋劝业会获得举办后,陈祺担任实际筹备之责的坐办,于是他邀请陈光甫担任事务所外事科的负责人,掌管外宾接待工作。
一上任,陈光甫就忙得不可开交,预展的产品约60万件,每件都要制作中英文的标识,英文部分需外事科一一
审订,译错或者译得不准的很多,须加以改正。此外,为了使参观的外宾能充分了解博览会,尚需准备各种英文资料,所以从早忙到晚,工作异常辛苦。可陈光甫毫无怨言
。1910年,轰动一时的南洋劝业会在南京正式开幕,分设农产、医药、工艺、武备、美术及其他各馆,内容丰富,前所未有,历时6个月,受到各方重视。
南洋劝业会的成功举办,让陈光甫有了展示才华的机会,程德全也对他刮目相看,予以重任,任命他为江苏省
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在任期间,建议将江苏银行从南京迁
址上海,主要业务是把各地的税收集中起来,除供政府开
支外,还把清朝遗留下来的“庚子赔款”中摊派给江苏的部分按时解交给受赔国指定的外商银行。当时外商银行对华商银行普遍存在偏见,除现银外,拒不受理华商银钱业的票据。陈光甫对这种公然歧视华商银行的做法极为不满,提出参加外国银行票据交换组织的要求,起初未被接受,后来他采用了暂停解交赔款的办法,迫使外商银行就范。江苏银行成为第一个参与外商银行票据交换的华商银行,陈光甫因此深受同行钦佩。
陈光甫还大胆对江苏银行进行改革。他革除当铺的作风,提倡“对物的信用观念”,实施“对物的信用”放款,获得了顾客的好评。他从银行的会议制度着手,简化流
程,减少弊端,对旧钱庄的会计制度进行改革,聘请在外商银行服务的中国人,引进新式的记账制度,聘用外籍会计师为查账员,半年清查一次,公布结果,加强了江苏银行在同行中的信用。他还建立了一种行员进行制度,为青年行员特设讲习所,以国文、英文、簿记及商业地理为必修课程。经此讲习所培训,许多人成了他事业的好帮手。
陈光甫也尝试使用美国银行业的经营理念,希望办成有部分独立经营权的新式商业银行,给江苏银行带来了崭新的风气。但袁世凯上台后,派亲信控制江苏银行,把银行变成他的“财政部”。陈光甫感到难以施展才华,更无法实现用金融扶持民族实业的理想,愤然辞职。后来,他又谢绝了中国银行的邀请,决心自创基业,这是陈光甫事业的转折点。
在上海滩创办银行决非一件容易的事,这里大小银行林立,还有不少外商银行,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新建银行非常困难。陈光甫个人又无多少资本,但他敢想、敢干,有计谋,有手段。他紧紧依靠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张公权和浙江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李馥荪两个志同道合的伙伴,群策群力,展开筹资工作,又因李馥荪的推荐,结识了金融界的大投资商庄得之,获得至关重要的合作伙伴,使得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得以开张。
1915年6月2日,陈光甫在上海宁波路9号创办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号称资本10万元,实则才7万多元,银行职员只有7人,被人称为“小小银行”。股东有7人,庄得之投资2.5万元,是最大的股东,任董事长。陈光甫的股份最少,只有0.5万元,但由于他是首倡者和发起人,且精明能干,被任命为总经理。他踌躇满志,克服艰难险阻。
虽身为总经理,仍亲自跑街,拉存款、搞放贷。到当年年底,上海银行开业仅半年,资本便翻了一番。孙中山、宋子文之母都成了上海银行的股东,存款量达到57万元。P2-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