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中国建筑常识(精)/常识圆桌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中国建筑常识(精)/常识圆桌派

全新正版图书,支持七天退换,可开具电子发票。

22 4.6折 48 全新

仅1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徽因

出版社天地

ISBN9787545543315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0449586

上书时间2024-06-27

轩天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中国建筑领域开拓者林徽的心血之作,历经15年、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2738处古建筑,并逐一做出详细的记录和分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林徽因著的《中国建筑常识(精)》是一本俯瞰式的关于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及其历史发展阶段的常识书,是一本集专业理论、建筑美学、散文笔法三位一体的中国建筑入门书。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福建闽县(今福州)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和诗人,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和梁思成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开拓者,并在该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在文学方面,她才华出众,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多种形式,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窘》《窗子以外》等。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建筑之特征
第二章  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从远古到殷
  西周到春秋·战国
  秦·汉·三国
  晋·南北朝·隋
  唐·五代·辽
  两宋到金·元
  明·清两朝和旧中国时期
  结论
第三章  宋·辽·金之都市宫殿
  北宋之宫殿苑囿寺观都市
  辽之都市及宫殿
  金之都市宫殿佛寺
  南宋之临安
第四章  我们的首都
  中山堂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故宫三大殿
  北海公园
  天坛
  颐和园
  天宁寺塔
  北京近郊的三座“金刚宝座塔”
  鼓楼、钟楼和什刹海
  雍和宫
  故宫
  附录一  平郊建筑杂录
  附录二  平郊建筑杂录(续)
  附录三  谈北京的几个文物建筑
第五章  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
  洞名
  洞的平面及其建造年代
  石窟的源流问题
  石刻中所表现的建筑形式
  石刻中所见建筑部分
  石刻的飞仙
  云冈石刻中装饰花纹及色彩
  窟前的附属建筑
  结论
第六章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
  汾阳县峪道河龙天庙
  汾阳县大相村崇胜寺
  汾阳县杏花村国宁寺
  汾阳县小相村灵岩寺
  文水县开栅镇圣母庙
  文水县文庙
  孝义县吴屯村东岳庙
  霍县太清观
  霍县文庙

内容摘要
 《中国建筑常识(精)》精心选取林徽因关于建筑学方面的文章,包括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及其历史发展阶段的详细论述,以及外出考察古建筑的调查报告。既可以看做资深建筑学家的学术文章,也可以当成著名散文家有关建筑的优美篇章。书中亦附有专业图表,图文并茂,入之深而出之浅,既可作为建筑研究者的参考书,亦可成为普通读者的建筑学入门读物。

精彩内容
 西周到春秋·战国周是注重农业生产而兴旺起来的小部落,对耕作的奴隶比较仁慈。周文王的祖父太王的时代,被戎狄所迫,不愿战争,率领一批人民迁到岐山下(陕西岐山县),许多其他地方的人民来依附他,人口增多。太王在周原上筑城郭家屋,让人居住,分给小块土地去开垦,和耕种者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从此就开始了封建制度的萌芽,也
成立了初具规模的小国。
在我国最古的文学作品《诗经》里有一篇关于周初建筑的歌颂和描写,使我们知道,周初开始的新政治制度的建筑和殷末遗址中迷信鬼神,残酷对待奴隶的建筑,内容上是极不相同的。诗里先提到的是生活更美好,人民对这次建造有很高的情绪,例如说周祖先过去都是穴居的,“未有家室”,而迁到岐下时便先量了田亩,划出区域,找来管工程的“司空”和管理工役的“司徒”,带了木板、
绳子和版筑用的工具来建造房子。他们打着鼓,兴奋地筑起许多堵用土夯筑的墙壁。接着又说先建了顶部舒屋如翼
的宗庙,“作庙翼翼”,然后又立起很高的“皋门”和整齐的“应门”,然后筑集会用的“大社”的土台或广场。
虽然当时的具体形象我们不得而知,可注意的是这时建筑已不是单纯解决实用的而是有代表政治制度思想内容的作用的;并且在写这章诗的年代,已意识到人们对自己所创造的建筑物的艺术形象所起的效果是感觉愉快而骄傲的。
周文王反对殷统治的残暴、贪财、侈奢、酗酒和嬉游无度,荒废耕地。他自己所行的是裕民政策,他的制度建立在首领奉行“代天保民”,后代称为行“仁政”的思想上。事实上,这就是征收较有节制的租税,不强迫残暴的劳役,让农家有些积蓄,发生力耕的兴趣,提高生产。关于这种政治情况的时代的建筑物,一定还很简单朴实,如
《诗经》所载周文王著名的灵囿,囿中有灵台和灵沼。古代的囿是保留着有飞禽走兽供君王游猎的树林区;内中的台和沼,就是供狩猎时嘹望的建筑和养禽鸟的池沼。这种供古代统治者以射猎集会、聚众游宴的台,或开始于更远古利用天然的土丘而发展的,到了春秋战国,诸侯强盛的时候,才成为和宫室同样重要的台榭建筑。再发展而成为秦汉皇宫苑同中的一种主要建筑物,侈丽崇峻的台殿楼观
,积渐成为中国建筑中“亭台楼阁”的传统。
《诗经》中有一篇以文王灵台为题材,描写人民为他筑台时的踊跃情形以反映政治良好的气象的诗。足见封建初期征用劳动力还有限,劳动人民和统治者在利益上,还没有大的矛盾,对于大建筑物的兴建,人民是有一定的热情和兴趣的。这正是周制度比商进步的证据。但是无可疑问的,这时周的工艺还简陋,远不如代代有专门技术奴隶进行制造奢侈器物的商和殷。殷统治下的氏族百工,分工很细,有大量奴隶。周公灭殷时。分殷民六族给鲁,七族给卫,内中就有九种专工。殷的铜器和刻玉,不但在技术上达到高度发展,在艺术造型和纹样图案方面也到了精致无比的程度。周占有了殷的百工后,文化艺术才飞跃地向前发展了。
西周之初,曾建造过三次城,一次比一次规模大,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