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
  • 【全新正版】 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
  • 【全新正版】 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
  • 【全新正版】 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

全新正版图书,支持七天退换,可开具电子发票。

26.2 5.3折 49 全新

仅1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钧

出版社中国致公

ISBN9787514513004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30259692

上书时间2024-06-27

轩天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友情推荐
推荐序一  意外
推荐序二  人性的门缝
推荐序三  大师、八卦与随人之道
推荐序四  伏藏师的故事
前言
自序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工作的动力是什么
  弗洛伊德与女儿苏菲
  弗洛伊德之死
狄奥多·芮克(Theodore Reik,1888—1969)
  内在的声音
  相合的人并不一定都要在一起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
  波林根与中国村庄的故事
  太阳父亲
  人有不同
  乘火车的治疗
  一份自我分析报告
桑多尔·费伦齐(Sfndor Ferenczi,1873—1933)
  费伦齐治疗一匹马
  拒绝精神分析
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1882—1960)
  在命运中的努力
卡伦·霍妮(Karen Homey,1885—1952)
  仨女孩大战俩母亲大师
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
  弗洛姆的爱情
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1895—1982)
  安娜和父亲的外套
  安娜的个性特质
森田正马(Masatake Morita,1874—1938)
  豁出去了的森田正马
  正马与其妻
罗纳德·费尔贝恩(William Ronaid Dodds Fairbaim,1889—1964)
  会关怀人的费尔贝恩
  小便困难想要自杀
赫伯特·罗森费尔德(Herbert Rosenfeld,1910—1986)
  罗森费尔德的痛苦
唐纳德·温尼科特(Donald W.Winnicott,1896—1971)
  倾听是治疗开始的第一步
  “愿我死时是生机勃勃的”
甘崔普(Harry Guntrip,1901—1975)
  火车上的辛苦旅人
  一次无声的治疗
威尔费雷德·比昂(Wilfred Bion,1897—1979)
  包容的心境
  视维多利亚十字勋章为死亡判决书
  飘然而至的记忆

内容摘要
心理治疗师是一个特殊的部落,他们穿梭在人类心灵的丛林间;他们是灵魂的伏藏师,挖掘人性中潜藏的宝藏。作为部落领路人的心理学大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说和故事。
国内自体心理学家徐钧巧用心思梳理了囊括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霍妮、温尼科特、萨提亚在内的34位心理学家的重要经历、人生故事。这绝非“野史”,是徐钧多年钻研梳理出的撼动大师人生方向的“转折点”。通过本书,我们不仅能了解殿堂级心理学家的人生轶事,更能感受他们的成就、智慧、经历、瑕疵和教训,进而更鲜活地掌握整个心理治疗发展史的脉络。
对心理学从业人员和爱好者,这都是不可多得的趣味佳作。

精彩内容
 人有不同荣格曾经与好几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交往
,有的是治疗关系有的是朋友关系,爱因斯坦就是其中一位。
有一段时间,荣格和正居住在瑞士苏黎世的爱因斯坦商定,两人以每隔一周交互教学的方式来学习对方的学科知识。此前他们对于对方的学科虽有所了解,但一直缺少系统的学习,现在有这样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双方又都是心理学和物理学领域
的超级大师,那种完美的学习状态就成了他们对于未来的期盼。
第一周授课开始没有多久,虽然爱因斯坦本身精通物理学,能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给荣格讲解,但荣格仍觉得头痛欲裂,在爱因斯坦面前只有自卑和痛苦的份,却丝毫没有因为能接受这样一位物理学大师的教授而荣幸的感觉。他度时如年地忍耐着
令人自卑和沮丧的听课过程,内心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幻想下周在爱因斯坦面前如何展示自己的心理学才华。
到了下一周,荣格开始向爱因斯坦讲解心理学,这次就轮到爱因斯坦愁眉苦脸地接受听课洗礼了。荣格的心理学思想本身就有许多历史和人文内容穿插在内,要理解他的学问,对于一个人的直觉、
内省力、敏感度、人文修养等方面绝对都是挑战和考验,尽管爱因斯坦不是一个缺乏人文修养的物理学家,但他还是觉得极具挑战。
荣格在回忆中讲述当时自己授课的感觉是如鱼
得水,自由驰骋于自己学科的天地。但好景不长,一周后,荣格的这种愉快状态马上就被爱因斯坦讲授物理学的过程所打破。疲惫不堪和遭受折磨的感
觉又开始回到荣格身上,但在好友爱因斯坦用很认真的态度单独给自己授课的时候,又不能打瞌睡、
开小差,还得努力使自己的脑筋运转起来,尽量去理解所授的内容。
这种回合据说持续了不短的时间,虽然给双方都带来无限的学习痛苦和折磨,不过在此之后,双方至少对彼此的学科知识稍微有了领会。另外,估计他们都会作出一个明智的判断:今后自己无论如
何是不会从事对方的学科了。
荣格为了想明白这一段时间的痛苦,将自己的人格类型理论应用在他和爱因斯坦的心智方式上,来平衡这一事件带来的心理冲击。这种理解的确有他的道理,荣格是内倾直觉型的人,而爱因斯坦可能是外倾理智型的人。这使他们对世界的解释和组织方式十分不同,也影响着他们对于学科甚至人生
方向的选择和兴趣。正如我们生活中经常看见的,一个学习理工科的人和一个学习文科的人在思考事情时会表现出巨大差异。
能够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对于日常生活和参
与心理治疗是很有帮助的。一个心理治疗师之所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