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对话金宇中(一位通晓全球化经营的企业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对话金宇中(一位通晓全球化经营的企业家)

全新正版图书,支持七天退换,可开具电子发票。

27.05 4.6折 59 全新

库存2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申长燮|译者:陈雪鸿

出版社辽宁人民

ISBN9787205094133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30473277

上书时间2024-06-17

轩天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金宇中,30岁创立大宇,依靠出口发展公司,在创造“大字神话”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成为工薪阶层的偶像。他光复后(1945年)接受韩文教育,在大学里接受高等教育,以第一代企业家自居,一再强调“为下一代而牺牲”,对年轻人倾注特别的关心。
申长燮著的《对话金宇中:一位通晓全球化经营的企业家》以与一位学者对话的形式整理了关于大宇集团解体前后的“痛史”,能让“金宇中”这个人的成长和热情以及他带来的韩国人之梦,永远在读者心里引起共鸣。

作者简介
陈雪鸿,上海人,译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翻译作品涉及影视、小说、诗歌、音乐、舞蹈、报告文学、人物传记、民间文学、民歌、曲艺、戏剧等各种文学艺术体裁。译作数十部,译文达数千万字,多次获得国家级等各类文学翻译奖项。至今依然乐此不疲,笔耕不辍。

目录
序言  全球化经营的民族主义者
第一章  出口闯将和扭亏为盈的奇才
  1.舍爱取义的命运
  2.创设大宇实业和韩国最早的综合商社
  3.放弃金融集团的梦想,成为重化产业亏损企业拯救者
  4.调整重化产业投资和抛弃韩国重工
第二章  攻克非洲,国际调停人及“全球化经营
  1.非洲的“全球化经营”前哨战——进入苏丹及第一次与社会主义阵营建交
  2.在利比亚创造成功神话和充当“卡扎菲一美国”的调停人
  3.南北调停和对朝特使——流产的“卢泰愚一金日成”首脑会谈
  4.大宇造船经营正常化——考验与努力
  5.面向“全球化经营”——应对集团化和全球化,以及大宇汽车
第三章  亚洲金融危机和大宇集团解体(一)
  1.金融负责论
  2.金宇中与金大中
  3.克服金融危机战略差异及与“新兴官僚”的分歧
  4.大宇的资金流通恶化——是政府的“紧缩”,还是大宇的经营失败
  5.与通用汽车的合作谈判
  6.与三星的汽车“行业交换
  7.结构整改和资产清查,围绕出国的疑问
第四章  亚洲金融危机和大宇集团解体(二)
  1.克服韩国金融危机理念和对世界经济状况判断上的差异
  2.金大中和美国、朝鲜的政治经济学
  3.大宇解体的损益报表
  4.IMF结构调整的损益报表
  5.判决和赦免以及历史评价
第五章  “全球化经营”的经验和领导力
  1.“全球化经营”的战略和组织
  2.50:50原则——成长与风险管理的理念
  3.建立国际人脉及获取信息
  4.创新和挑战
  5.“抓住人心
第六章  企业发展和协作共赢,以及国家发展
  1.企业发展和国家发展
  2.“像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那样裁员
  并非结构调整
  3.“不能只考虑股价上涨来经营企业
  4.“制造业是出路
  5.大企业一中小企业协作共赢的经营
  6.南北关系与进军中国东北三省
第七章  天地广阔,大有作为
  1.“GYBM百万养兵论”——白花钱教育和实际性教育
  2.要有长远目光
  3.维护名誉
后记  回归“正史”
参考文献
推荐语

内容摘要
 《对话金宇中:一位通晓全球化经营的企业家》由韩国经济学家申长燮和韩国大宇集团创始人金宇中的对话整理而成,针对大宇兴衰史和韩国现代经济史进行“历史性的纠正”,对韩国社会面临的各个课题进行了认真探讨。
本书基本保留了对谈原貌,对创业者、经营者来说,是一本可以反复揣摩学习的好书。

精彩内容
 4.调整重化产业投资和抛弃韩国重工申长燮在评价韩国经济发展过程时,对20世纪70年代重化产业化的重视达到了极点。20世纪70年代,无论是发起重化产业化的官员们,还是对产业政策颇为赞赏的学者们,都认为重化产业化是韩国经济奇迹的原动力。反之,20世纪80年代,负责此经济政策的新官僚集团,以及支持
他们的学者们,却认为20世纪70年代韩国进行了过度重复投资,由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很好地实施了安定化政策,韩国经济才得以成功。1997年韩国遭遇金融危机时,也重复出现了相似的争论。20世纪90年代,韩国企业中,认为应该积极进行国际化投资的一方,与将此规定为“过度投资”,认为应该进行“结构调整”的一方,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1978年发生第二次石油风波时,韩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极大地转换了方向。那是因为出口环境恶化,制造业的设备开工率大幅降低,通货膨胀导致利率上升等原因。海外财务状况也日趋艰难。1975年5月,政府发布了第1次调整重化工业投资的措施。同年10月,朴正熙总统去世,新军部当政,加速了重化工业投资的调整。全斗焕总统领导的第五共和国提出以“经济安定化”为核心政策,紧接着出台了调整重化工业投资的对策。于是,大宇集团刚刚接手韩国机械、新韩汽车及玉浦造船,就被送上了投资调整的案板。
金宇中1997年韩国遭遇金融危机时,我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设备投资,而且该设备全面(full)开动才躲过一劫。否则的话,怎么可能恢复得如此迅速呢?由于官员和学者们只看到迫于眼前的事情,才会认为重化工业投资是错误的。倘若能再往前多看2~3年,也许看法还会发生
变化。20世纪70年代,投资昌原工厂、投资发电设备……都是这样,只要稍微看远一些就行了……要是我能与那些否定(重化产业化)的人坐下来好好谈谈,听听他们的意见,也说说我的所闻所见和感受,那该有多好。那样的话,那些人一定会清醒一百次的。
申长燮然而,20世纪80年代出炉的政府报告书及政策资料中,都否定了重化产业化,并被一直对韩国重化产业化持否定态度的国际机构、外国学者们所利用,以使他们自己的观点逐渐合理化。比如,在讨论东亚经济奇迹时被最多引用的世界银行(WorldBank)报告书《东亚奇迹》(TheEastAsianMiracle),就把20世纪70年代韩国重化产业化评价为失败之举。
可是,报告书是1993年出版的,却并没有分析20世纪90年代初期,韩国重化产业化在生产和出口方面是如何进展的。书中提到的失败根据,只是那些由韩国开发研究院(KDI)和世界银行针对20世纪80年代中叶为止的情况所发表的资料。那是重化产业初期以大规模投资进行艰苦奋斗的时候,也是1987年起“三低好况”到来之前。然而,世界银行报告书却如此肯定韩国的重化产业化是失败的。国内外那些经常对韩国经济发表评论的学者,接连引用该书的观点,自认为韩国的重化产业化是失败的。
金宇中所以说,学者们应该进行认真研究之后再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