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章太炎讲国学(精)/大师讲堂
  • 【全新正版】 章太炎讲国学(精)/大师讲堂
  • 【全新正版】 章太炎讲国学(精)/大师讲堂
  • 【全新正版】 章太炎讲国学(精)/大师讲堂
  • 【全新正版】 章太炎讲国学(精)/大师讲堂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章太炎讲国学(精)/大师讲堂

全新正版图书,支持七天退换,可开具电子发票。

32 4.6折 69.8 全新

仅1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章太炎

出版社团结

ISBN9787512643840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9.8元

货号30451690

上书时间2024-06-16

轩天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章太炎著的《章太炎讲国学(精)》精辟论述了国学的内涵以及研治国学的方法,系统介绍了传统经学、哲学、文学的流变、对各时期学术发展的特点、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独到的评价,可视作一本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简史。
本书内容系统精炼、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集章氏毕生功力于一书,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很好指引之书。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

目录
第一篇  国学概论
  第一章  概论
    国学的本体
    治国学的方法
  第二章  国学的派别(一)——经学的派别
    今古文之分
    南北之分
    宋学与汉学
    今古文的复归与衰亡
  第三章  国学的派别(二)——哲学的派别
    先秦诸子
    汉至唐的演变
    宋明理学
    哲学总括
  第四章  国学的派别(三)——文学的派别
    无韵文
    有韵文
  第五章  结论:国学如何进步
第二篇  国学略说
  第一章  小学
    小学定义
    文字学
    音韵学
    训诂学
  第二章  经学
    六经大概
    易经
    尚书
    诗经
    三礼
    春秋
  第三章  史学
    史学部类
    正史
    编年史
    政书
    治史明辨
  第四章  诸子
    诸子流别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名家
  第五章  文学
    著作与独行之分
    骈散之分
    历代文章盛衰
    文章分类

内容摘要
民国时期风云变幻,学人辈出,学术名作纷纷涌现。
此次结集百册经典出版,欲为复兴中华文化、助力全民阅读贡献力量。
章太炎为著名学者、语言文字学家,一生著述甚丰。《章太炎讲国学(精)》详细阐释了太炎先生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精彩内容
第一章概论我在东京曾讲演过一次国学,在北京也讲演过一次,今天是第三次了。国学很不容易讲,有的也实在不能讲,必须自己用心去读去看。即如历史,本是不能讲的;古人已说“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现在更有二十四史,不止十七史了。即《通鉴》等书似乎稍简要一点,但还是不能讲;如果只像说大书那般铺排些事实,或讲些事实夹些论断,也没甚意义。所以这些书都靠自己用心去看。我讲国学,只能指示些门径和矫正些近人易犯的毛病。今天先把“国学概论”分做两部研究:甲、国学的本体一、经史非神话二、经典诸子非宗教三、历史非小说传奇乙、治国学的方法一、辨书籍的真伪二、通小学三、明地理四、知古今人情的变迁
五、辨文学应用国学的本体一、经史非神话在古代书籍中,原有些记载是神话,若《山海经》《淮南子》中所载,我们看了,觉得是怪诞极了。但此类神话,在王充《论衡》里已有不少被他看破,没有存在的余地了。而且正经正史中本没有那些话。如盘古开天辟地,天皇、地皇、人皇等,正史都不载。又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那种神话,正史里也都没有。经史所载,虽在极小部分中还含神秘的意味,大体并没神奇怪离的论调。并且,这极小部分的神秘记载,也许使我们得有理的解释:《诗经》记后稷的诞生,颇似可怪。因据《尔雅》所释“履帝武敏”,说是他的母亲,足蹈了上帝的拇指得孕的。但经毛公注释,训帝为皇帝,就等于平常的事实了。
《史记·高帝本纪》说高祖之父太公,雷雨中至大泽,见神龙附其母之身,遂生高祖。这不知是太公捏造这话来骗人,还是高祖自造。即使太公真正看见如此,我想其中也可假托。记得湖北曾有一件奸杀案:一个奸夫和奸妇密议,得一巧法,在雷雨当中,奸夫装成雷公怪形,从屋脊而下,活活地把本夫打杀。高祖的事,也许是如此。他母亲和人私通,奸夫饰做龙怪的样儿,太公自然不敢进去了。
从前有人常疑古代圣帝贤王都属假托;即如《尧典》所说“钦明文思安安,克明俊德……”等等的话,有人很怀疑,以为那个时候的社会,哪得有像这样的完人。我想:古代史家叙太古的事。不能详叙事实,往往只用几句极混统的话做“考语”,这种考语原最容易言过其实。譬如今人作行述,遇着没有事迹可记的人,每只用几句极好的考语;《尧典》中所载,也不过是一种“考语”,事实虽不全如此,也未必全不如此。
《禹贡》记大禹治水,八年告成。日本有一博士,他说:“后世凿小小的运河,尚须数十年或数百年才告成功,他治这么大的水,哪得如此快?”因此,也疑禹贡只是一种奇迹。我却以为大禹治水,他不过督其成,自有各部分工去做;如果要亲身去,就游历一周,也不能,何况凿成!在那时人民同受水患,都有切身的苦痛,免不得合力去做,所以“经之营之,不日成之”了。《禹贡》记各地土地腴瘠情形,也不过依报告录出,并不必由大禹亲自调查的。
太史公作《五帝本纪》,择其言尤雅驯者,可见他述的确实。我们再翻看经史中,却也没载盘古、三皇的事,所以经史并非神话。
其他经史以外的书,若《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确有可疑者在。但《竹书纪年》今存者为明代伪托本,可存而不论,《穆天子传》也不在正经正史之例,不能以此混彼。后世人往往以古书稍有疑点,遂全目以为伪,这是错了!
二、经典诸子非宗教经典诸子中有说及道德的,有说及哲学的,却没曾说及宗教。近代人因为佛经及耶教的圣经都是宗教,就把国学里的“经”,也混为一解,实是大误。“佛经”、“圣经”的那个“经”字,是后人翻译时随意引用,并不和“经”字原意相符。经字原意只是一经一纬的经,即是一根线,所谓经书只是一种线装书罢了。明代有线装书的名目,即别于那种一页一页散着的八股文墨卷,因为墨卷没有保存的价值,别的就称做线装书了。古代记事书于简。不及百名者书于方,事多一简不能尽,遂连数简以记之。这连各简的线,就是“经”。可见“经”不过是当代记述较多而常要翻阅的几部书罢了。非但没含宗教的意味,就是汉时训“经”为“常道”,也非本意。后世疑经是经天纬地之经,其实只言经而不言天,便已不是经天的意义了。
中国自古即薄于宗教思想,此因中国人都重视政治。周时诸学者已好谈政治,差不多在任何书上都见他们政治的主张。这也是环境的关系:中国土地辽广,统治的方法急待研究,比不得欧西地小国多,没感着困难。印度土地也大,但内部实分着许多小邦,所以他们的宗教易于发达。中国人多以全力着眼政治,所以对宗教很冷淡。
老子很反对宗教,他说:“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孔子对于宗教,也反对;他虽于祭祀等事很注意,但我们味“祭神如神在”的“如”字的意思,他已明白告诉我们是没有神的。《礼记》一书很考究祭祀,这书却又出自汉代,未必是可靠。
祀天地社稷,古代人君确是遵行,然自天子以下,就没有与祭的身份。须知宗教是须普及于一般人的,耶稣教的上帝,是给一般人膜拜的;中国古时所谓天,所谓上帝,非人君不能拜;根本上已非宗教了。
九流十家中,墨家讲天、鬼,阴阳家说阴阳生克,确含宗教的臭味,但墨子所谓天,阴阳家所谓“龙”、“虎”,却也和宗教相去很远。就上讨论,我们可以断定经典诸子非宗教。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