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心手相追——金石传拓艺术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心手相追——金石传拓艺术研究

全新正版图书,支持七天退换,可开具电子发票。

127.69 7.1折 180 全新

库存2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玉海著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ISBN9787501080151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80元

货号31743372

上书时间2024-04-14

轩天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金石传拓的历史角色与地位

一、传拓工艺的起源与沿革

二、传拓工艺的传承

三、传拓是独立的艺术

四、拓片价值和拓片收藏的本质

精拓本碑帖拓片的工艺特征

一、“精拓”的含义

二、拓片工艺的精粗之辨

三、“精拓”本碑帖拓片的制作工艺要点

四、碑帖拓片的工艺标准

古器物纹饰传拓中的看与做

一、古器物纹饰传拓所遵循的一般原则

二、各类古器物纹饰的特点与传拓用墨实例分析

三、结语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甲骨传拓规范刍议

一、传拓前的准备工作

二、传拓过程规范

三、拓片的后期整理

四、几点思考

五、结语

响拓、颖拓、全形拓

一、响拓

二、颖拓

三、全形拓

四、评价

五、结语

取象与存古——晚清全形拓的两种审美视角

一、肇始

二、取象

三、存古

四、析论

五、结语

“名家传拓”与“传拓名家”

一、“名家传拓”与“传拓名家”的界定

二、“名家传拓”

三、“传拓名家”

四、“名家传拓”与“传拓名家”对传拓工艺发展的影响

五、结语

……

“金石僧”达受

阳湖李锦鸿与阳湖李墨香

海盐金石家陈克明考

读敦煌唐代拓片四种

传拓技艺的传承与弘扬

历代金石传拓人物简表

参考书目

后记



内容摘要

自北宋刘、吕、欧、赵等开创金石学以来,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传拓工艺与金石学一起相伴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尽管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文人士大夫阶层消失,传统金石学让位于科学考古发掘研究,加之摄影技术在文物资料采集中被广泛应用,往昔繁盛的拓片收藏似乎已成明日黄花,但是,金石传拓技艺仍在继续传承并展现着其恒久的魅力。这就说明拓片制作不仅仅是对文物简单映像的技术手段,其中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审美视角。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的拓片,所凝聚的是历史、传统、文化、工艺和民族审美情趣;在此基础之上的拓片收藏与欣赏,所代表的则是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

一、传拓工艺的起源与沿革

传拓即制作拓片,是一种用宣纸2将碑碣石刻或青铜等器物文字、纹饰“复制”下来的传统手工工艺。其基本过程包括:1.上纸。将裁好的生宣纸覆于被传拓的石刻或古器物上,然后以水(清水、白芨水均可)将纸濡湿,再用棕刷用力刷纸,使其紧紧地贴附于石刻或古器物的文字、纹饰上。2.上墨。上纸完毕,待宣纸上的水气晾干,用扑包蘸墨,将墨均匀地拍击在宣纸上,石刻或古器物的文字、纹饰就会因凸起处着墨、凹陷处不着墨而显现出黑白分明的线条,阴刻的碑版就会呈现出黑纸白字来。至此,将宣纸揭下,一幅拓片即制作完成。

关于传拓的起源,一般根据《隋书·经籍志》述三字石经“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的记载而认为应在隋代已经产生,甚至更早。卫聚贤在其《中国考古学史》中,更直接推论认为“梁时已会拓碑了”。2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拓片实物,是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唐太宗李世民书《温泉铭》3拓本。《温泉铭》拓本原藏于敦煌藏经洞,1908年与大批唐代写经一同被法国汉学家保罗·伯希和(Paul Pelliot)盗运出境。4同时发现的唐代拓本还有欧阳询书《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拓本、柳公权书《金刚经》拓本,以及无名氏书《佛说大悲陀罗尼经》拓本。就拓片质量而言,《温泉铭》色泽温润,字字清朗,而浓墨厚积,犹如黑漆髹成,其工艺之精,较之宋拓、明拓,尤有胜之。根据任何传统工艺从其发明到成熟,都需要经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规律,因此,将传拓工艺的发明时间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应该是比较贴近事实的。

在唐代,人们有在碑石刻立之后当即传拓墨本作为原碑影像留存,以广播流传的习惯。唐天宝四年(745)石台孝经碑后,刻有国子祭酒李齐古表文:“陛下兴其五孝,忝守国庠,率胄子歌其六德,敢扬文教,不胜扑跃之至。谨打石台孝经本,分为上下两卷,谨于光顺门奉献两本以闻。”另唐元和八年(813)佛顶尊胜陀罗尼碑,末尾刻:“大唐元和八年癸巳之岁八月辛巳朔五日乙酉,女弟子那罗延建尊胜碑,打本散施,同愿授持。”(图一)在这里,“打本散施”同建碑一样,同是修功德的行为。敦煌发现的四种唐拓本,两种为佛经,一种是高僧舍利塔铭,《温泉铭》则为唐太宗手书。这四种碑刻的立碑起因,与前述唐天宝四年石台孝经碑和唐元和八年佛顶尊胜陀罗尼碑的情况大体相当,都是出于纪功德、崇信仰的目的,而这四种唐拓本的留存,也正合于唐代对于重要碑石即刻即拓的固……



精彩内容

本书作者郭玉海工作于故宫博物院,长期从事拓片制作,身体力行,对传拓艺术的思考、文献资料的分析、拓片工艺的评判等方面的研究视角与以往金石学家、碑帖鉴定家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将许多前人所谓“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诉诸笔端。本书不单单只着眼于金石的传拓研究,还专门探讨了故宫藏甲骨传拓的规范和方法,从多方面对传拓的历史定位、工艺标准、渊源传承、发展方向进行剖析阐述,是系统的金石传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