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山北朝石窟研究
¥
40
3.7折
¥
108
九品
仅1件
作者郑炳林
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D6-2
上书时间2024-12-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郑炳林
-
出版社
甘肃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
-
版次
1
-
ISBN
9787542355768
-
定价
10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页数
500页
- 【内容简介】
-
本书为“敦煌与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第二辑)”中的一册,主要介绍了须弥山石窟的艺术特色与历史地位。作者在借鉴以往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多次实地调研,从须弥山北朝石窟概述、须弥山北朝洞窟的区段划分与组合类型、须弥山北朝洞窟的空间布局及其造像配置、须弥山石窟与其他石窟寺的关系、须弥山北朝石窟相关问题探讨、须弥山北朝石窟的特点及其地位六个方面对须弥山北朝石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与研究。本书专题性强,史料充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作者简介】
-
王艳,甘肃会宁人,宁夏大学美术学院讲师。本科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为艺术史与艺术美学研究,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现为宁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目录】
-
绪论 ……………………………………………………………………001
一、研究对象 …………………………………………………003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 …………………………………………005
三、相关研究述评 ………………………………………………007
四、研究方法、拟解决的问题与创新之处 …………………020
第一章 须弥山北朝石窟概述 ………………………………………023
第一节 须弥山石窟的地理位置与环境 ………………………025
第二节 固原历史文化与佛教 ……………………………………031
一、固原历史建制与文化 ……………………………………031
二、固原的佛教发展 ……………………………………………039
第三节 须弥山北朝石窟的形制、内容与分期 …………………058
一、洞窟形制 ……………………………………………………058
二、题材内容 …………………………………………………078
三、分期 ……………………………………………………080
第四节 须弥山北朝石窟的营建 ……………………………082
第二章 须弥山北朝石窟的区段划分与组合类型 …………………087
第一节 须弥山北朝石窟的布局 …………………………………089
第二节 须弥山北朝石窟的“区段”考察 ………………………093
一、大佛楼区段 …………………………………………………094
二、子孙宫区段 …………………………………………………095
三、圆光寺区段 …………………………………………………101
四、松树洼区段 …………………………………………………105
五、三个窑区段 …………………………………………………109
第三节 须弥山北朝洞窟组合 ……………………………………112
一、方形窟和禅窟的组合 ………………………………………112
二、中心柱窟和禅窟或禅房窟的组合 ………………………113
三、其他类型洞窟组合 ………………………………………118
第三章 须弥山北朝石窟的空间布局及其造像配置 ……………121
第一节 须弥山北魏素壁中心柱窟的空间布局及其宗教功能
………………………………………………………………………123
一、支提与中心柱 …………………………………………125
二、造像内容与“禅观”………………………………………128
三、中心佛塔的宗教功能与四壁素壁对礼拜供养功能的凸显
……………………………………………………………………133
四、三层十二幅雕像的空间布局 …………………………141
第二节 须弥山北魏第14窟造像的空间布局及其功能 ……151
一、第14窟的造像内容与洞窟结构 …………………………152
二、第14窟的四角莲瓣与涅槃象征内涵的独特表现 …155
三、“法华”与“禅观”的交融 …………………………………158
四、涅槃、禅观与法华的会通…………………………………173
第三节 须弥山西魏洞窟造像的空间布局及其功能 ………174
一、多层中心塔柱在西魏的表现 ……………………………175
二、三壁三龛形制的流行与三佛信仰 ………………………179
三、须弥山石窟西魏洞窟窟形的新样式 …………………183
第四节 须弥山北周第45、46 窟的空间布局及其功能 ………207
一、四壁及中心柱的造像组合 ………………………………208
二、天宫或仙境 ………………………………………………223
三、供养人及其他世俗图像的配置 …………………………225
第五节 须弥山北周第51窟的造像空间组合 …………………228
一、“三门”出现的意义探讨 …………………………………230
二、窟门上方“半踟思惟”的身份与信仰 ……………………231
三、窟内整体图像布局及其义理 ……………………………242
第六节 须弥山北朝洞窟图像布局思想的变化 ………………253
第四章 须弥山北朝石窟与其他石窟寺的关系 ……………………255
第一节 窟龛形制 ……………………………………………259
一、三壁三龛形制……………………………………………260
二、中心塔柱样式 ………………………………………………262
三、穹窿顶造型 ………………………………………………266
四、帐形龛形式 …………………………………………………267
五、仿木结构 ……………………………………………………272
第二节 造像内容 ………………………………………………274
一、佛传故事 …………………………………………………274
二、维摩文殊像 ………………………………………………275
三、大象托塔 …………………………………………………277
四、神王 ………………………………………………………280
第三节 造像样式 …………………………………………………284
一、“密集阴刻平行线纹”……………………………………284
二、造像面相等的样式 …………………………………………289
第五章 须弥山北朝石窟相关问题探讨 ………………………………299
第一节 须弥山北朝石窟供养人像及其变化 ……………………301
一、须弥山北朝石窟供养人像考察 …………………………301
二、供养人像的分布位置与图像组合形式 …………………303
三、供养人的服饰、手持物品及其他 ………………………307
四、须弥山石窟第45、46窟供养人所反映的历史与民族问题
………………………………………………………………………313
第二节 关于维摩文殊对坐的讨论 ………………………………323
一、《维摩诘经》在中国的流播 ………………………………324
二、须弥山石窟第46 窟维摩诘图像分析 …………………326
三、造像与佛经内涵的对应解读及其与《法华经》的“双弘并举”
…………………………………………………………………341
四、北朝“义学”的兴起与维摩诘信仰的流行 ………………349
第三节 须弥山北周造像的风格 ………………………………354
一、北周造像丰腴之风的来源 ………………………………354
二、北周有纪年的两件夏侯纯陀造像碑与须弥山北周造像的
特点 …………………………………………………………356
第四节 须弥山石窟神王及其内涵 ……………………………365
一、须弥山北朝石窟神王雕像形式分析 ……………………367
二、神王图像来源 ………………………………………………376
三、须弥山神王出现的原因分析 ……………………………381
第五节 须弥山石窟的伎乐图像 …………………………………386
一、须弥山北周伎乐性质的判定 ……………………………386
二、须弥山石窟伎乐的图像志分析 …………………………391
三、须弥山北周石窟伎乐所反映的乐舞制度 ………………408
四、从伎乐人看须弥山北周洞窟营建 ………………………414
第六章 须弥山北朝石窟的特点及其地位 ……………………………417
第一节 不同时代洞窟分区明显 …………………………………419
第二节 禅窟和中心柱窟数量多 …………………………………420
第三节 多种佛教思想的集中表现 ……………………………421
第四节 多个民族参与营建 ……………………………………424
第五节 雕刻技艺表现成熟 ………………………………………425
参考文献 …………………………………………………………………429
图版目录 ……………………………………………………………………459
后记 ……………………………………………………………………47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