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
  •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
  •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
  •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
  •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
  •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
  •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

1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敏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3-13

上书时间2024-06-26

培优书滩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敏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4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58999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2页
  • 字数 23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在福利现代化道路上,西方发达国家走上了福利主义之路,中国选择的是民生主义路线,《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从适度普惠视角探讨中国福利现代化问题。阐释了中国民生主义与西方福利主义的不同要义,从覆盖面、保障度、规模性、包容性四个方面构建了社会福利评价指标,考察了近年来中国社会福利发展成效及面临的问题。提出“增支、扩面、提标、充权、均化、共享”,做大并分好“福利蛋糕”,解决福利总量不足及存量分配不公等问题,最大化发挥福利所蕴含的智力生产与社会投资的长期效应,建设与中等收入水平相适应的中国特色民生社会。
【作者简介】
  刘敏,1982年生,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深圳市社会科学专家联谊会副秘书长。先后在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参与和主持10余项国家、省、市级课题,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多项成果获省级荣誉,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目录】
第一章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何以可为?
(一)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社会公平的现实需求
(三)民生建设的重要任务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三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何以可能?
(一)经济发展水平
(二)财政收入规模
(三)民生基础条件
四研究问题及其理论与政策意义

第二章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理论要义
一普惠型社会福利概念源起
(一)社会福利类型划分
(二)社会福利模式转型
二中国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选择
(一)社会福利本土化理论构想
(二)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界定
三中国特色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要义
(一)“适度福利”
(二)“弱者优先”
(三)“基本保障”
(四)“全民共享”
四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政策路径
(一)确立以需为本的福利原则
(二)建立多元责任分担机制
(三)推动社会福利城乡一体化
(四)建立整合型大福利制度
五福利现代化的“中国道路”命题

第三章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评价指标
一社会福利评价指标研究
(一)社会保障指标研究
(二)民生指标研究
(三)小康社会指标研究
(四)幸福指数研究
二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评价指标设计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
(二)社会福利指标设计原则
(三)社会福利指标评价项目
(四)社会福利指标设计框架
三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评价指标与方法
(一)社会福利评价指标体系
(二)社会福利指数计算方法
四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评价指标分析
(一)覆盖面指标表现
(二)保障度指标表现
(三)规模性指标表现
(四)包容性指标表现
五初步结论与启示意义

第四章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成效与对策
一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目标的提出
(一)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

第五章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误区与路径
第六章京沪粤苏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研究
第七章深圳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研究
第八章香港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第九章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