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辩证法概论/省级规划教材
  • 自然辩证法概论/省级规划教材
  • 自然辩证法概论/省级规划教材
  • 自然辩证法概论/省级规划教材
  • 自然辩证法概论/省级规划教材
  • 自然辩证法概论/省级规划教材
  • 自然辩证法概论/省级规划教材
  • 自然辩证法概论/省级规划教材
  • 自然辩证法概论/省级规划教材
  • 自然辩证法概论/省级规划教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然辩证法概论/省级规划教材

正版品相如图所示现货.内页略有笔迹笔划,但不影响阅读内页干净整齐,详见拍摄实图为准下单发货介意勿拍品相自定

22 6.3折 35 八五品

仅1件

安徽合肥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志斌、茆诗珍 编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4-10袋

上书时间2024-09-12

毛阿姨家书屋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志斌、茆诗珍 编
  •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2
  • 版次 1
  • ISBN 9787565020391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8页
  • 丛书 省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自然辩证法概论》按照“客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相统一”的逻辑主线,系统陈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系统论和社会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的理论内容。其中,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按照从形成到发展的线索,展开为“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按照从科学技术研究的思维方法到科学技术活动的方法之线索,安排其内容;科学技术观按照从静态研究到动态考察、从科学技术自身到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线索进行展开,最后归结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源流
一、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渊源
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
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及其功能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三、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思考题及参考文献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一、系统自然观
二、人工自然观
三、生态自然观
思考题及参考文献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一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
一、分析和综合
二、归纳和演绎
三、抽象和具体
四、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第二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造性思维方法
一、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二、创造性思维的继承性与批判性
三、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
四、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与收敛性
五、移植、交叉与跨学科研究方法
第三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
一、数学方法
二、系统思维方法
三、复杂性思维及其方法
第四节 科学技术活动的方法
一、科学实践的方法
二、技术活动的方法
第五节 绿色设计方法
一、绿色设计的本质特征
二、绿色设计的评价体系
三、绿色设计的一般程序和策略
思考题及参考文献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系统论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结构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
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第三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与模式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
思考题及参考文献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一、科学技术引发经济转型
二、科学技术推进社会变迁
三、有关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批判理论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一、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
二、科学技术运行的国家治理
三、科学技术运行的文化导向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一、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形成及内涵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社会体制和组织机制
三、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
思考题及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第一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思想
一、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思想
二、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
三、江泽民的科学技术思想
四、胡锦涛的科学技术思想
五、习近平的科学技术思想
第二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内容与特征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历史形成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内容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创新型国家建设
一、创新型国家的提出
二、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
思考题及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