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国藩:忠毅人生
  • 曾国藩:忠毅人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曾国藩:忠毅人生

2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宝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彭基博 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43

上书时间2024-06-21

淘亿淘时光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彭基博 著
  •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0-11
  • 版次 1
  • ISBN 9787535413895
  • 定价 2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79页
  • 字数 185千字
【内容简介】
《曾国藩忠毅人生》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从他的成长、思想、为人处世中学到了不少的人生哲理。

  首先,从曾国藩的成长中看到勤奋好学,立志为本一直是他成长过程中理想与信念,也正是这个信念才激励他走向成功。

  曾国藩,乳名宽一,名子诚,字伯涵,一八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白杨坪,他家世代务农,曾国藩在《大界墓表》中说,“吾曾氏家世微薄,自明以来,无以学业发名者。”然而,在曾国藩的家中,对他影响*的是祖父曾玉屏,他教导曾国藩说,男儿“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他的八字诀(早、考、扫、宝、书、蔬、鱼、猪)和三不信(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被曾国藩反复品味,作为曾氏家族的家训主要内容,后来,曾国藩就立誓苦读,奋发图强,成为一代豪杰。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那么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古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应正确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及理想,“诚信为人、立志为本”,在工作中我们应当按照现代教育的要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全心全意为教育服务的思想,坚苦奋斗,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从曾国藩的思想精神中可以看到一个人怎样才能走向成功。

  人有精神才有立场,有立场才有风骨,有风骨才有境界,有境界才有气象,有气象才叫活出一个人来,曾国藩就是一个有精神的人,他的立场是在京城研习了十几年,在江南践行了几十年的理学。正是这种精神立场,才使他一呼百应,成就功名。

  曾国藩的思想主干是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国周新颐,周新颐把人放在《太极图说》的中心地位:“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惟人也得共秀而最灵”。人纯粹至善的最高品质就是“诚”。

  所以,人只有诚,并且通过诚才能认识自己的真实本性,也才能认识其他人的性以及整个世界的性、曾国藩觉得自己一身毛病,面孔杂出,而各种毛病的根源就在于不诚实,他认为天地之所以运行,国家之所以建立,圣贤的德业之所以可以光大,可以持久,都是因为诚实的原故。所以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我们应当好好的学习他这种思想,对于处理任何一件做到“诚实不欺、实事求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待领导和同志都应“以诚为本、宽以待人”,这也正是一个人走的成功的必要条件。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最后,使我感处最深的就是曾国藩的“为人处世”。

  曾国藩说:“为人之道有四知,天道有三恶”。

  “四知”就是孔子的“知命”、“知礼”、“知言”,丙加上他所的“知仁”。

  “三恶”就是天道恶巧、天道恶盈、天道恶惑。巧,就是和巧、盈,就是丰盈,惑就是多猜疑。

   我们应当从他所说的“四知”、“三恶”中理解内涵,并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伟大思想为指导方针,认真借鉴曾国藩的处世之道,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把握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为人处世上做一个成功的人,在事业上力争成为一个所作为的人。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获取间接知识的最好途径。“勤奋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将我们学校读好活动矿日持久的开展下去,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自己,正所为人并不是天生就是美的,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毛病,而医治毛病的一个好方法就是读书。
【目录】
话说曾国藩

第一章 修德:身定如鼎镇

 一 立志为本

 二 养德

 三 反省

 四 铸造精神

 五 为人

第二章 养生:降龙与伏虎

 一 养性怡情

 二 衣食住行

 三 调理

 国 葆身要言

第三章 积学:厚学面自润

 一 功能

 二 目的

 三 经验

 四 方法

 五 读书、写作与为人

第四章 齐家:家和百乐生

 一 家风

 二 孝敬

 三 治家智慧

 四 教弟育子

 五 兄弟亲情

第五章 处世:相友可知人

 一 交游

 二 态度

 三 经验与智慧

 四 处世禁忌

第六章 摄政:致贤以养民

 一 行政之道

 二 如何做官

 三 经验与体会

 四 心灵低语

第七章 治军:在人不在器

 一 仁爱与忠信

 二 将材与用人

 三 品格与操守

 四 战略与战术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