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新书】藏蒙传统村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新书】藏蒙传统村落

【正版书籍 可开发票】

249.8 6.3折 398 全新

库存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必虎,罗德胤,张晓虹,汤敏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ISBN9787550730755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L9787550730755

上书时间2024-05-28

百科正版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藏蒙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抢救与研究”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也是本系列丛书中唯一以民族为主线的传统村落专著,以我国五大藏族集中居住区的藏族传统村落及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传统村落为研究范畴,详细介绍藏蒙传统村落的历史发展与空间分布、物质及非物质景观等。深度挖掘藏蒙传统村落的建筑、社会、经济、生态等价值,描述了传统村落面临的危局,提出适宜的保护、开发意见,以期促进传统村落的新生与发展。
作者简介:
本丛书由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清华大学罗德胤副教授、复旦大学张晓虹教授、“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发起人汤敏担任主编。
吴必虎,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国际旅游学会秘书长,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会长。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顾问,国土资源部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著有《中国景观史》《区域旅游规划原理》等学术专著,并发表多篇地理学权威论文。
罗德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传统聚落与乡土建筑的研究工作,2012 年起担任住建部传统村落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全国范围内的村落保护发展项目数十个,其中包括:红河哈尼梯田世界遗产申报地环境整治,元阳县哈尼族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和环境治理导则,河南新县西河村保护发展规划与落地实施等项目。
张晓虹,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2002―2003 年度哈佛燕京学者。主要从事历史城市地理和历史文化地理研究。著有《文化区域的分异与整合――陕西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唐代地域结构与运作空间》《万民所依:建筑与意象》等。
汤敏,“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发起人,北京大学硕士。“古村之友”为全国三十个省(区市)、近千个县市共计数万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志愿者社群搭建平台,共同推动传统村落的全面保护与活化。汤敏获得“哈佛大学社会创新领袖”称号、2014―2015 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提名,并带领“古村之友”获得深圳市创意设计七彩奖设计之都特别贡献奖、中国慈展会项目大赛金奖、中国城市化影响力机构等荣誉。
目录:
第一章
第一章  概述 001
第一节  藏蒙传统村落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 / 002
一、佛教传入西藏 / 002
二、藏传佛教的形成 / 003
第二节  藏蒙传统村落宗教文化圈的形成 / 004
一、藏传佛教在内蒙古高原、滇西北地区的传播 / 004
二、藏传佛教文化圈的形成 / 005
第三节  藏蒙传统村落文化的地域特征 / 006
一、藏蒙传统村落的民居建筑类型及其演变 / 006
二、藏蒙传统村落民居建筑选材的地域性特征 / 010
三、以藏传佛教寺院为核心的传统村落布局 / 012
四、藏蒙传统村落建筑中的文化要素 / 016
第二章  藏蒙传统村落之西藏自治区 019
第一节  西藏自治区传统村落的风貌成因 / 020
一、自然因素 / 020
二、文化因素 / 022
三、社会因素 / 023
第二节  西藏自治区传统村落的地理分布与类型 / 024
一、地理分布 / 024
二、村落类型 / 025
第三节  西藏自治区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景观 / 028
一、村落的形态布局 / 028
二、村落的室外空间类型及其特征 / 032
三、村落里的建筑景观 / 035
第四节  西藏自治区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景观 / 039
一、宗教文化景观 / 039
二、民俗文化景观 / 042
三、文化艺术景观 / 047
第五节  西藏自治区传统村落集萃 / 051
一、昌都洛隆县硕督镇硕督村 / 051
二、昌都左贡县东坝乡军拥村 / 053
三、山南琼结县唐布齐村 / 055
四、日喀则吉隆县汝村 / 058
第六节  西藏自治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 060
一、保护与发展的现状 / 060
二、保护与发展的实践 / 062
三、活化路径探析 / 063
第三章  藏蒙传统村落之青海藏族集中居住区 065
第一节  青海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风貌成因 / 066
一、自然因素 / 066
二、文化因素 / 069
三、社会因素 / 070
第二节  青海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地理分布与类型 / 072
一、地理分布 / 072
二、村落类型 / 073
第三节  青海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景观 / 075
一、村落的室外空间类型及其特征 / 075
二、村落里的建筑景观 / 077
第四节  青海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景观 / 082
一、宗教文化景观 / 082
二、民俗文化景观 / 083
三、文化艺术景观 / 085
第五节  青海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 090
一、保护与发展的现状 / 090
二、活化路径探析 / 092
第四章  藏蒙传统村落之甘肃藏族集中居住区 099
第一节  甘肃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风貌成因 / 100
一、自然因素 / 101
二、文化因素 / 104
三、社会因素 / 105
第二节  甘肃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地理分布与类型 / 107
一、地理分布 / 107
二、村落类型 / 110
第三节  甘肃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景观 / 112
一、村落里的建筑景观 / 112
二、村落里的生态景观 / 119
第四节  甘肃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景观 / 123
一、宗教文化景观 / 123
二、民俗文化景观 / 124
三、文化艺术景观 / 136
第五节  甘肃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 139
一、保护与发展的现状 / 139
二、活化利用与旅游开发 / 145
三、旅游活化案例 / 146
第五章  藏蒙传统村落之四川藏族集中居住区 151
第一节  四川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风貌成因 / 153
一、自然因素 / 153
二、文化因素 / 156
三、社会因素 / 160
第二节  四川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地理分布与类型 / 162
一、地理分布 / 162
二、村落类型 / 163
第三节  四川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景观 / 167
一、村落的室外空间类型及其特征 / 167
二、村落里的建筑景观 / 170
第四节  四川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景观 / 182
一、宗教文化景观 / 182
二、民俗文化景观 / 185
三、文化艺术景观 / 192
第五节  四川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集萃 / 200
一、甘孜州丹巴县梭坡乡莫洛村 / 201
二、阿坝州黑水县色尔古乡色尔古村 / 202
第六节  四川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 203
一、保护与发展的现状 / 203
二、保护与发展的实践 / 206
三、活化路径探析 / 208
第六章  藏蒙传统村落之云南藏族集中居住区 213
第一节  云南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风貌成因 / 214
一、自然因素 / 214
二、文化因素 / 218
三、社会因素 / 220
第二节  云南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地理分布与类型 / 221
一、地理分布 / 221
二、村落类型 / 221
第三节  云南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景观 / 225
一、村落的形态布局 / 225
二、村落的室外空间类型及其特征 / 227
三、村落里的建筑景观 / 233
第四节  云南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景观 / 237
一、宗教文化景观 / 237
二、民俗文化景观 / 239
三、文化艺术景观 / 243
第五节  云南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集萃 / 248
一、迪庆州德钦县云岭乡雨崩村 / 248
二、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镇霞给村 / 249
三、迪庆州香格里拉市洛吉乡尼汝村 / 250
第六节  云南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 252
一、保护与发展的现状 / 252
二、保护与发展的实践 / 255
三、活化路径探析 / 256
第七章  藏蒙传统村落之内蒙古自治区 259
第一节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村落的风貌成因 / 260
一、自然因素 / 260
二、文化因素 / 262
三、社会因素 / 263
第二节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村落的地理分布与类型 / 264
一、地理分布 / 264
二、村落类型 / 265
第三节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景观 / 267
一、村落的形态布局 / 267
二、村落的室外空间类型及其特征 / 270
三、村落里的建筑景观 / 274
第四节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景观 / 283
一、宗教文化景观 / 283
二、民俗文化景观 / 284
三、文化艺术景观 / 289
第五节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村落集萃 / 293
一、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镇美岱召村 / 294
二、包头市石拐区五当召村 / 295
第六节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 297
一、保护与发展的现状 / 297
二、活化路径探析 / 299
参考文献 / 302
附录:藏蒙传统村落名单 / 305
后记 / 314

作者简介
本丛书由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清华大学罗德胤副教授、复旦大学张晓虹教授、“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发起人汤敏担任主编。

吴必虎,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国际旅游学会秘书长,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会长。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顾问,国土资源部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著有《中国景观史》《区域旅游规划原理》等学术专著,并发表多篇地理学权威论文。

罗德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传统聚落与乡土建筑的研究工作,2012 年起担任住建部传统村落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全国范围内的村落保护发展项目数十个,其中包括:红河哈尼梯田世界遗产申报地环境整治,元阳县哈尼族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和环境治理导则,河南新县西河村保护发展规划与落地实施等项目。

张晓虹,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2002—2003 年度哈佛燕京学者。主要从事历史城市地理和历史文化地理研究。著有《文化区域的分异与整合——陕西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唐代地域结构与运作空间》《万民所依:建筑与意象》等。

汤敏,“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发起人,北京大学硕士。“古村之友”为全国三十个省(区市)、近千个县市共计数万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志愿者社群搭建平台,共同推动传统村落的全面保护与活化。汤敏获得“哈佛大学社会创新领袖”称号、2014—2015 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提名,并带领“古村之友”获得深圳市创意设计七彩奖设计之都特别贡献奖、中国慈展会项目大赛金奖、中国城市化影响力机构等荣誉。

目录
第一章
 第一章  概述 001
     第一节  藏蒙传统村落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 / 002
 一、佛教传入西藏 / 002
 二、藏传佛教的形成 / 003

 第二节  藏蒙传统村落宗教文化圈的形成 / 004
 一、藏传佛教在内蒙古高原、滇西北地区的传播 / 004
 二、藏传佛教文化圈的形成 / 005

     第三节  藏蒙传统村落文化的地域特征 / 006
        一、藏蒙传统村落的民居建筑类型及其演变 / 006
 二、藏蒙传统村落民居建筑选材的地域性特征 / 010
 三、以藏传佛教寺院为核心的传统村落布局 / 012
 四、藏蒙传统村落建筑中的文化要素 / 016

 第二章  藏蒙传统村落之西藏自治区 019
 第一节  西藏自治区传统村落的风貌成因 / 020
 一、自然因素 / 020
 二、文化因素 / 022
 三、社会因素 / 023

 第二节  西藏自治区传统村落的地理分布与类型 / 024
 一、地理分布 / 024
 二、村落类型 / 025

     第三节  西藏自治区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景观 / 028
 一、村落的形态布局 / 028
 二、村落的室外空间类型及其特征 / 032
 三、村落里的建筑景观 / 035

     第四节  西藏自治区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景观 / 039
 一、宗教文化景观 / 039
 二、民俗文化景观 / 042
 三、文化艺术景观 / 047

 第五节  西藏自治区传统村落集萃 / 051
 一、昌都洛隆县硕督镇硕督村 / 051
 二、昌都左贡县东坝乡军拥村 / 053
 三、山南琼结县唐布齐村 / 055
 四、日喀则吉隆县汝村 / 058

 第六节  西藏自治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 060
 一、保护与发展的现状 / 060
 二、保护与发展的实践 / 062
 三、活化路径探析 / 063

 第三章  藏蒙传统村落之青海藏族集中居住区 065
 第一节  青海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风貌成因 / 066
 一、自然因素 / 066
 二、文化因素 / 069
 三、社会因素 / 070

     第二节  青海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地理分布与类型 / 072
 一、地理分布 / 072
 二、村落类型 / 073

 第三节  青海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景观 / 075
 一、村落的室外空间类型及其特征 / 075
 二、村落里的建筑景观 / 077

 第四节  青海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景观 / 082
 一、宗教文化景观 / 082
 二、民俗文化景观 / 083
 三、文化艺术景观 / 085

 第五节  青海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 090
 一、保护与发展的现状 / 090
 二、活化路径探析 / 092

 第四章  藏蒙传统村落之甘肃藏族集中居住区 099
 第一节  甘肃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风貌成因 / 100
 一、自然因素 / 101
 二、文化因素 / 104
 三、社会因素 / 105

     第二节  甘肃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地理分布与类型 / 107
 一、地理分布 / 107
 二、村落类型 / 110

 第三节  甘肃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景观 / 112
 一、村落里的建筑景观 / 112
 二、村落里的生态景观 / 119

 第四节  甘肃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景观 / 123
 一、宗教文化景观 / 123
 二、民俗文化景观 / 124
 三、文化艺术景观 / 136

     第五节  甘肃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 139
 一、保护与发展的现状 / 139
 二、活化利用与旅游开发 / 145
 三、旅游活化案例 / 146

 第五章  藏蒙传统村落之四川藏族集中居住区 151
     第一节  四川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风貌成因 / 153
 一、自然因素 / 153
 二、文化因素 / 156
 三、社会因素 / 160

     第二节  四川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地理分布与类型 / 162
 一、地理分布 / 162
 二、村落类型 / 163

 第三节  四川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景观 / 167
 一、村落的室外空间类型及其特征 / 167
 二、村落里的建筑景观 / 170

 第四节  四川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景观 / 182
 一、宗教文化景观 / 182
 二、民俗文化景观 / 185
 三、文化艺术景观 / 192

     第五节  四川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集萃 / 200
 一、甘孜州丹巴县梭坡乡莫洛村 / 201
 二、阿坝州黑水县色尔古乡色尔古村 / 202

 第六节  四川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 203
 一、保护与发展的现状 / 203
 二、保护与发展的实践 / 206
 三、活化路径探析 / 208

 第六章  藏蒙传统村落之云南藏族集中居住区 213
 第一节  云南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风貌成因 / 214
 一、自然因素 / 214
 二、文化因素 / 218
 三、社会因素 / 220

     第二节  云南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地理分布与类型 / 221
 一、地理分布 / 221
 二、村落类型 / 221

 第三节  云南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景观 / 225
 一、村落的形态布局 / 225
 二、村落的室外空间类型及其特征 / 227
 三、村落里的建筑景观 / 233

 第四节  云南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景观 / 237
 一、宗教文化景观 / 237
 二、民俗文化景观 / 239
 三、文化艺术景观 / 243

     第五节  云南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集萃 / 248
 一、迪庆州德钦县云岭乡雨崩村 / 248
 二、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镇霞给村 / 249
 三、迪庆州香格里拉市洛吉乡尼汝村 / 250

 第六节  云南藏族集中居住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 252
 一、保护与发展的现状 / 252
 二、保护与发展的实践 / 255
 三、活化路径探析 / 256

 第七章  藏蒙传统村落之内蒙古自治区 259
     第一节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村落的风貌成因 / 260
 一、自然因素 / 260
 二、文化因素 / 262
 三、社会因素 / 263

 第二节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村落的地理分布与类型 / 264
 一、地理分布 / 264
 二、村落类型 / 265

 第三节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景观 / 267
 一、村落的形态布局 / 267
 二、村落的室外空间类型及其特征 / 270
 三、村落里的建筑景观 / 274

 第四节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景观 / 283
 一、宗教文化景观 / 283
 二、民俗文化景观 / 284
 三、文化艺术景观 / 289

     第五节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村落集萃 / 293
 一、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镇美岱召村 / 294
 二、包头市石拐区五当召村 / 295

 第六节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 297
 一、保护与发展的现状 / 297
 二、活化路径探析 / 299

 参考文献 / 302
 附录:藏蒙传统村落名单 / 305
 后记 / 314

内容摘要
传统村落是人类居住的聚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传统村落的产生和发展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由于行政区划和文化区上的差异,本书论述的藏蒙传统村落主要指西藏自治区、青海藏族集中居住区甘肃藏族集中居住区(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主)四川藏族集中居住区(以阿坝藏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主)云南藏族集中居住区(以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主)的藏族传统村落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传统村落。藏蒙传统村落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藏蒙地区所具有的文化系统,在这一文化系统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藏传佛教文化带来的影响。第一节藏蒙传统村落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一、佛教传入西藏佛教正式传入今青藏高原,一般认为是在7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松赞干布任赞普后,在政治、文化、军事、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第一次实现了青藏高原的统一,使吐蕃王朝的版图有了很大的扩展。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武力强盛,吐蕃和周边国家、地区有了较多的经济、文化交流,墀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入藏就是这种交往的最好例证,同时也成为佛教入藏的重要开端。两位分别来自佛教盛行的尼泊尔和唐朝的公主,不仉给吐蕃带来了和周围强国稳定、和平、友好的关系,同时也从各自的故乡带来了佛像。为了供奉两位公主带来的佛像,松赞干布在拉萨修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经过松赞干布的大力扶植,佛教在吐蕃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二、藏传佛教的形成    在统一的吐蕃王朝建立之前,本教(Bon)在高原社会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传人西藏后,其传播过程困难重重。此后,抑本兴佛、灭佛奉本斗争此起彼伏,在佛本斗争中,佛教与本教有了充分的接触,两者从相互对立走向相互交融与整合。    佛教传人西藏后,为了能在这片高原土地上扎根,其对自身的文化系统做出了调适,以维持其自身的生存。同时,佛教在其传播过程中,吸收了本教古老的宗教形式,在民间树立了牢固而广泛的信仰基础。佛教传人西藏后的自我调适,使其逐渐藏化,形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佛教——藏传佛教。




精彩内容
《藏蒙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抢救与研究”系列丛书中的一本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