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网络:一种开源的设计实现方法 英文原版
  • 计算机网络:一种开源的设计实现方法 英文原版
  • 计算机网络:一种开源的设计实现方法 英文原版
  • 计算机网络:一种开源的设计实现方法 英文原版
  • 计算机网络:一种开源的设计实现方法 英文原版
  • 计算机网络:一种开源的设计实现方法 英文原版
  • 计算机网络:一种开源的设计实现方法 英文原版
  • 计算机网络:一种开源的设计实现方法 英文原版
  • 计算机网络:一种开源的设计实现方法 英文原版
  • 计算机网络:一种开源的设计实现方法 英文原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计算机网络:一种开源的设计实现方法 英文原版

书籍的价值除了和书籍本身有关,其配套资源关系也很大,这本书是台湾清华大学的教授写的,课程是开源的,这就是这本书最大的附加值,基本全新,英文原版,精装锁线,铜版纸双色印刷

1299 九五品

仅1件

黑龙江牡丹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盈达(Ying-Dar Lin);黄仁竑(Ren-Hung Hwang);贝克(Fred Baker)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9-19

小屁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林盈达(Ying-Dar Lin);黄仁竑(Ren-Hung Hwang);贝克(Fred Baker)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2
  • 版次 1
  • ISBN 9787111426042
  • 定价 7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76页
【内容简介】
  本书是目前国内外出版的计算机网络类教材中第一本以开放源代码实现形式介绍网络及应用问题的教科书。本书自底向上介绍网络的各层协议,每部分内容不仅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而且还介绍网络的实现原理并给出实现的开源代码。通过56个开源网络的实现,详细讲解协议及设计的实现方法。学生通过实际动手和本书的全面指导,可以对网络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动手能力将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后不知所以然的问题。

  本书可作为计算机科学或电子工程的高年级本科生或一年级研究生的计算机网络教材,还可以作为计算机网络教师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数据通信行业的专业工程师使用。
【作者简介】
  Ying-Dar Lin(林盈达)中国台湾交通大学(NCTU)计算机科学教授。他于1993年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他曾于2007—2008年以休假的形式到位于圣何塞的思科公司作访问学者。自从2002年起,他任网络测试中心(Network Benchmarking Lab,NBL,www.nbl.org.tw)主任同时也是NBL的创立者,NBL利用实际通信量来检验网络产品。他还于2002年与他人合作共同建立了利基网络有限公司(L7 Networks Inc.),该公司后来被DLink公司收购。他的研究兴趣包括网络协议和算法的设计、分析、实现和标杆分析法,服务质量,网络安全,深度分组检验,P2P网络互联,以及嵌入式硬件/软件的协同设计。他在“多跳蜂窝”的研究工作被引用过500多次。它目前担任《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IEEE通信杂志)、《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and Tutorials》(IEEE通信调查和教程)、《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IEEE通信快报)、《Computer Communications》(计算机通信)和《Computer Networks》(计算机网络)的编委。

  Ren-Hung Hwang(黄仁竑)中国台湾中正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特聘研究教授,并任清江学习中心主任。他于1993年在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他曾发表过150余篇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国际会议论文。他的研究兴趣包括沉浸计算、P2P网络、下一代无线网络以及网络教育。他担任2009年度在中国台湾高雄市举办的第十届普适系统、算法和网络研讨会的程序委员会主席。他目前任《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信息科学与工程杂志)的编委。他曾经荣获中国台湾中正大学2002年度杰出教学奖,并获得中国台湾教育部门1998—2001年通信网络课件杰出设计奖。他目前还任TWNIC IP委员会以及中国台湾“中华工程教育学会”(IEET) 认证规划与程序委员会的委员。

  Fred Baker(弗雷德·贝克)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一直活跃于网络和通信行业中,曾先后任职于CDC、Vitalink和ACC。他目前是思科系统公司的会员。他于1996—2001年曾担任IETF主席。他已经主持了很多IETF工作组,包括Bridge MIB、DS1/DS3 MIB、ISDN MIB、PPP 扩展、IEPREP和IPv6运行,并且从1996—2002年服务于互联网架构委员会。他曾经与人合著或编辑过大约40个RFC并对其他RFC也做出过贡献。具体项目包括网络管理、OSPF和RIPv2路由、服务质量(使用集成服务或差分服务模型)、合法拦截、互联网上基于优先的服务等。此外,他还于2002—2008年作为互联网协会理事会(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Internet Society)的会员,并于2002—2006年期间担任主席。他还是联邦通信委员会技术咨询委员会(Technical Advisory Council of the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的前会员。他当前是IETF中IPv6运行工作组的联合主席,并且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行政监督委员会(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Administrative Oversight Committee)的会员。
【目录】
Computer Networks:An Open Source Approach

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前言

作者简介

第1章 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网络互联的需求

1.1.1 连通性:节点、链路、路径

1.1.2 可扩展性:节点的数量

1.1.3 资源共享

1.2 基本原理

1.2.1 性能测量

1.2.2 控制平面上的操作

1.2.3 数据平面上的操作

1.2.4 互操作性

1.3 互联网体系结构

1.3.1 连通性解决方案

1.3.2 可扩展性解决方案

1.3.3 资源共享的解决方案

1.3.4 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操作

1.4 开放源代码实现

1.4.1 开放与封闭

1.4.2 Linux系统中的软件体系结构

1.4.3 Linux内核

1.4.4 客户端和守护进程服务器

1.4.5 接口驱动程序

1.4.6 设备控制器

1.5 本书路标:数据包的生命历程

1.5.1 数据包数据结构:sk_buff

1.5.2 在Web服务器中数据包的生命历程

1.5.3 数据包在网关中的生命历程

1.6 总结

演变的沙漏

常见陷阱

进一步阅读

常见问题解答

练习

第2章 物理层

2.1 一般性问题

2.1.1 数据和信号:模拟的或数字的

2.1.2 发送和接收流

2.1.3 传输:线路编码和数字调制

2.1.4 传输损失

2.2 介质

2.2.1 有线介质

2.2.2 无线介质

2.3 信息编码和基带传输

2.3.1 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

2.3.2 线路编码

2.4 数字调制和多路复用

2.4.1 通带调制

2.4.2 多路复用

2.5 高级主题

2.5.1 扩频

2.5.2 单载波与多载波

2.5.3 多输入、多输出

2.6 总结

常见陷阱

进一步阅读

常见问题解答

练习

第3章 链路层

3.1 一般问题

3.1.1 成帧

3.1.2 寻址

3.1.3 差错控制和可靠性

3.1.4 流量控制

3.1.5 介质访问控制

3.1.6 桥接

3.1.7 链路层的数据包流

3.2 点到点协议

3.2.1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3.2.2 点到点协议

3.2.3 因特网协议控制协议

3.2.4 以太网上的PPP(PPPoE)

3.3 以太网(IEEE 802.3)

3.3.1 以太网的演变:蓝图

3.3.2 以太网MAC

3.3.3 以太网的精选主题

3.4 无线链路

3.4.1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

3.4.2 蓝牙技术

3.4.3 WiMAX技术

3.5 桥接

3.5.1 自学习

3.5.2 生成树协议

3.5.3 虚拟局域网

3.6 网络接口的设备驱动程序

3.6.1 设备驱动程序的概念

3.6.2 在Linux设备驱动程序中如何与硬件通信

3.7 总结

常见陷阱

进一步阅读

常见问题解答

练习

第4章 互联网协议层

4.1 一般问题

4.1.1 连通性问题

4.1.2 可扩展性问题

4.1.3 资源共享问题

4.1.4 IP层协议和分组流概述

4.2 数据平面协议:互联网协议

4.2.1 互联网协议版本

4.2.2 网络地址翻译

4.3 互联网协议版本

4.3.1 IPv6头部格式

4.3.2 IPv6扩展头部

4.3.3 IPv6中的分段

4.3.4 IPv6地址的表示法

4.3.5 IPv6地址空间分配

4.3.6 自动配置

4.3.7 从IPv4到IPv6的迁移

4.4 控制平面协议:地址管理

4.4.1 地址解析协议

4.4.2 动态主机配置

4.5 控制平面协议:错误报告

4.6 控制平面协议:路由

4.6.1 路由原理

4.6.2 域内路由

4.6.3 域间路由

4.7 组播路由

4.7.1 将复杂性迁移到路由器

4.7.2 组成员管理

4.7.3 组播路由协议

4.7.4 域间组播

4.8 总结

常见陷阱

进一步阅读

常见问题解答

练习

第5章 传输层

5.1 一般问题

5.1.1 节点到节点与端到端

5.1.2 差错控制和可靠性

5.1.3 速率控制: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5.1.4 标准编程接口

5.1.5 传输层分组流

5.2 不可靠的无连接传输:UDP

5.2.1 头部格式

5.2.2 差错控制:每个分段的校验和

5.2.3 承载单播/组播实时流量

5.3 可靠的面向连接的传输:TCP

5.3.1 连接管理

5.3.2 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5.3.3 TCP流量控制

5.3.4 TCP拥塞控制

5.3.5 TCP头部格式

5.3.6 TCP定时器管理

5.3.7 TCP性能问题及增强

5.4 套接字编程接口

5.4.1 套接字

5.4.2 通过UDP和TCP绑定应用程序

5.4.3 绕过UDP和TCP传输

5.5 用于实时流量的传输协议

5.5.1 实时需求

5.5.2 标准数据平面协议:RTP

5.5.3 标准控制平面协议:RTCP

5.6 总结

常见陷阱

进一步阅读

常见问题解答

练习

第6章 应用层

6.1 一般问题

6.1.1 端口如何工作

6.1.2 服务器如何启动

6.1.3 服务器分类

6.1.4 应用层协议的特点

6.2 域名系统

6.2.1 简介

6.2.2 域名空间

6.2.3 资源记录

6.2.4 名字解析

6.3 电子邮件

6.3.1 简介

6.3.2 互联网邮件标准

6.3.3 互联网邮件协议

6.4 万维网

6.4.1 简介

6.4.2 Web命名和寻址

6.4.3 HTML和XML

6.4.4 HTTP

6.4.5 Web缓存和代理

6.5 文件传输协议

6.5.1 简介

6.5.2 双连接操作模型:带外信令

6.5.3 FTP协议消息

6.6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6.6.1 简介

6.6.2 体系结构框架

6.6.3 管理信息库

6.6.4 SNMP中的基本操作

6.7 VoIP

6.7.1 简介

6.7.2 H.32

6.7.3 会话初始化协议

6.8 流媒体

6.8.1 简介

6.8.2 压缩算法

6.8.3 流媒体协议

6.8.4 服务质量和同步机制

6.9 对等应用程序

6.9.1 简介

6.9.2 P2P的体系结构

6.9.3 P2P应用的性能问题

6.9.4 案例研究:BitTorrent

6.10 总结

常见陷阱

进一步阅读

常见问题解答

练习

第7章 互联网服务质量

7.1 一般问题

7.1.1 信令协议

7.1.2 QoS路由

7.1.3 许可控制

7.1.4 分组分类

7.1.5 监管

7.1.6 调度

7.2 QoS体系结构

7.2.1 集成服务

7.2.2 区分服务

7.3 QoS组件的算法

7.3.1 许可控制

7.3.2 流标识

7.3.3 令牌桶

7.3.4 分组调度

7.3.5 分组丢弃

7.4 总结

常见陷阱

进一步阅读

常见问题解答

练习

第8章 网络安全

8.1 一般问题

8.1.1 数据安全

8.1.2 访问安全

8.1.3 系统安全

8.2 数据安全

8.2.1 密码学原理

8.2.2 数字签名和消息认证

8.2.3 链路层隧道

8.2.4 IP安全

8.2.5 传输层安全

8.2.6 VPN技术的比较

8.3 访问安全

8.3.1 简介

8.3.2 网络层/传输层防火墙

8.3.3 应用层防火墙

8.4 系统安全

8.4.1 信息收集

8.4.2 漏洞利用

8.4.3 恶意代码

8.4.4 典型的防御

8.5 总结

常见陷阱

进一步阅读

常见问题解答

练习

附录A 名人录

附录B Linux内核概述

附录C 开发工具

附录D 网络实用工具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