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格利克曼 编;焦东建、董茉莉 译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9-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格利克曼 编;焦东建、董茉莉 译
-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9
-
版次
1
-
ISBN
9787506021791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9页
-
字数
274千字
-
丛书
世界文化名人书信丛书
- 【内容简介】
-
《肖斯塔科维奇书信集》书中收录了近300封肖斯塔科维奇亲笔信,几乎包括了肖斯塔科维奇的大部分生平和创作经历,在这些书信中,肖斯塔科维奇是政治、社会生活中的肖斯塔科维奇,而非私人的肖斯塔科维奇,他是共产党的忠诚儿子、杰出的社会和国家活动家、人民艺术家。更值得一提的是,全书的每一封书信的收信人和《肖斯塔科维奇书信集》作者都在每封信尾附加了详细的注释。
今年是肖斯塔科维奇诞辰100周年,俄罗斯举行了规模颇大的纪念活动,国内相关的活动不多,惟一可称道的也就只有这《肖斯塔科维奇书信集》了。书信集和回忆录不同,更能保持历史原貌,两者参看,更可见伟大音乐家的铁骨。
《肖斯塔科维奇书信集》的原编者格里克曼教授是肖斯塔科维奇生前的密友,他们的友谊持续了长达40多年。在书信集中,格里克曼把300多封肖斯塔科维奇的信收入其中。比较特别的是,收信人和《肖斯塔科维奇书信集》作者在每封信尾附加了详细的注释。
这些注释能够帮助读者置身于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当时的处境,同时又将我们引领到天才作曲家那深邃的精神世界之中,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窥视肖氏这位伟大作曲家在他生活和创作的年代中所表现出的真实的心理特征。
- 【作者简介】
-
作为一位植根于俄罗斯黑土地上富有革新精神的音乐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身上的诸多特质,注定使他脱离不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关注视线:他的命运与他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及文化氛围始终相连,因此被称为“时代编年史”作家;他的音乐是对现实中强力冲突的极度神经质的、极其敏感的呐喊,但又绝非战争与政治的具体图解,这又使他不见容于他所处的时代。聆听肖斯塔科维奇,对于曾经深受俄罗斯艺术影响、而又经历过“文革”的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早已超越了音乐层面,而精神层面更多的敬意,则来自艺术家面对批判的浪潮与死亡的威胁,所留下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如果有一天我的双手被砍断,我还可以用牙齿咬住笔继续作曲。”
- 【目录】
-
译者的话
前言
致格利克曼的信
1941年
第1封1941年11月30日
第2封1944年12月22日
1942年
第3封1942年1月4日
第4封1942年2月6日
第5封1942年2月14日
第6封1942年3月11日
第7封1942年3月31日
第8封1942年6月29日
第9封1942年7月26日
第10封1942年9月17日
第11封1942年10月14日
第12封1942年11月4日
第13封1942年11月6日
第14封1942年11月22日
第15封1942年12月6日
第16封1942年12月23日
1943年
第17封1943年3月1日
第18封1943年3月28日
第19封1943年4月17日
第20封1943年4月21日
第21封1943年5月10日
第22封1943年5月26日
第23封1943年10月8日
第24封1943年12月8日
第24-a封1943年12月31日
1944年
第25封1944年1月3日
第26封1944年2月13日
第27封1944年4月19日
第28封1944年6月2日
第29封1944年7月23日
1945年
第30封1945年1月2日
第31封1945年2月17日
1946年
第32封1946年1月12日
第33封1946年2月11日
第34封1946年9月24日
第35封1946年10月12日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附录关于《不是音乐是混乱》的文章与其他
书后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