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学中南海:走上最高讲坛的学者(内页有破损)
  • 讲学中南海:走上最高讲坛的学者(内页有破损)
  • 讲学中南海:走上最高讲坛的学者(内页有破损)
  • 讲学中南海:走上最高讲坛的学者(内页有破损)
  • 讲学中南海:走上最高讲坛的学者(内页有破损)
  • 讲学中南海:走上最高讲坛的学者(内页有破损)
  • 讲学中南海:走上最高讲坛的学者(内页有破损)
  • 讲学中南海:走上最高讲坛的学者(内页有破损)
  • 讲学中南海:走上最高讲坛的学者(内页有破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讲学中南海:走上最高讲坛的学者(内页有破损)

9 2.4折 38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余玮 著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5-14

上书时间2024-04-29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余玮 著
  •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4
  • 版次 1
  • ISBN 9787511507419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6页
  • 字数 240千字
【内容简介】
  中南海怀仁堂。这里是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集体学习的红色课堂。

  红色课堂学习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社会、科技、军事、能源、环境等各个领域,涵盖当前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学者们讲什么,怎么讲?作者在这里全情为读者披露了主讲专家就有关专题进行深入探讨和阐释的内容与细节。

  从这里,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党和国家的决策思路,了解国家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总体布局,洞悉治国理政的最新学术动态,还可了解到这些学术专家的人生传奇与生活情趣。
【作者简介】
  余玮,湖北赤壁人。曾用名新伟,笔名愚公、太阳仔、赤子,中共党员,红色纪实作家、诗人、红色文史学者、资深媒体人,在新闻出版界有“高端人物的解密者”或“为红色中华立传”、“中国红笔杆”之誉。现为中华儿女报刊社执行主编、主笔,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长篇纪实《新闻老照片的背后--红墙摄影家镜头中的共和国往事》和长篇报告文学《荣归--解密香港回归的前前后后》分别获中国作协2009年度和2007年度重点扶持作品。《敦厚朱德》获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共同确定的建军80周年重点图书。曾获“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入选过“中直机关青年最喜爱的一本书”。《读者》、《新华文摘》等转载过其大量纪实作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和“读书”频道等上百家媒体曾对其创作情况进行过报道。
【目录】
王利明:跋涉在为“民”鼓与呼的路上
(一)亲历物权法的艰难诞生
(二)最高讲坛上向最高决策者献言立法
(三)助推中国民法典的问世
(四)侵权责任法“呱呱坠地”的背后
(五)突破世界民法典体系
(六)由一本油印的“小薄本”带入民法的殿堂
(七)不同的角色同一个梦想
(八)跋涉在通向学术之巅的路上

周叶中:中南海“说法”
(一)说法:红色讲坛上为中央领导首讲宪法
(二)法力:为中央开风气之先叫好
(三)法术:普法“播种机”的1200多场讲座打动大江南北
(四)法宝:年轻学者“三级跳”的奥秘所在
(五)法门:为了没有遗憾而付出的背后
(六)法眼:力主用“宪法思维”执政

许崇德:见证中国宪政发展进程
(一)站在给中央领导讲宪法的最高讲台上
(二)揭开亲历54制宪全过程的密码箱
(三)激情回忆现行宪法诞生历程
(四)踩着时代的鼓点修宪
(五)三次受到小平同志亲切会见
(六)让法治的种子深入亿万人的心田

景天魁:探索社会和谐的奥秘
(一)矛盾的解决,需要“和谐”的引领
(二)解决中国社会的民生问题正当其时
(三)在命运与时代的起落中寻思和谐的人生之旅
(四)劳动起点论、社会认识系统、时空压缩、
整体协调与和谐的发展观

李培林:深度透视和谐中国
(一)叙说和谐社会从“一句话”到“一篇大文章”
(二)解读国家发展战略重大调整
(三)与中央领导交流和谐社会构建方略
(四)做学问要耐得住枯燥与寂寞
(五)深入实际蹲点调研了解国情
(六)从洞察生活变迁中获得真正的知识和学问
(七)久违的文学梦与难了的经邦济世情

卢先福:破译“执政”白皮书的“黑匣子”
(一)40分钟:满腹经纶吐露学界最新探索
(二)1.7万字:赫赫树起中共“执政”里程碑
(三)20多场:权威解读治国思路和
理政方略中的“第一次”
(四)6本书:写照光环背后的偶然与必然

黄宗良:与高层共话中共执政
(一)在最高讲台上同中央领导人畅谈敏感话题
(二)对“政治”情有独钟并“白头到老”
(三)为构筑反腐防腐的“防火墙”献计献策
(四)解决中国社会发展难题的关键是发展观的转变

张启华:以史为鉴
(一)对党史工作意义的理解
(二)学术上的独特研究
(三)甘于坐“冷板凳”的情结

陈雪薇:透过党史看治国理政
(一)老教授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带着讲稿步入中南海
(二)准确简练的讲解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共鸣
(三)细说中共领导人对“两大基本问题”的历史性贡献
(四)视教书育人为天职,谈吐中凸现大家
风采与平民本色

蔡防:支招农业新中国
(一)细述建设中国式反哺农业的时机与着力点
(二)“文革”知青接到“天上掉下的馅饼”
(三)从大学时代的“生吞活剥”到智囊
机构的“行万里路”
(四)农业保护政策的反对者终究成为农业经济学家
(五)深层透视“人口红利”与“就业优先”
(六)打“阵地战”的“穷人经济学家”很富足

傅立群:以战略眼光看人生与军科
(一)铁血将军脑际难以消弭的战场硝烟
(二)在人生的另一个战场上同样是一位将军
(三)智库学者揭密现实问题背后的热点
(四)红色讲坛上纵述新军事变革应对之策
(五)与“傅子”圆桌共话“两子”兵法的应用之道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