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饶议科学1 2(2本合售)
  • 饶议科学1 2(2本合售)
  • 饶议科学1 2(2本合售)
  • 饶议科学1 2(2本合售)
  • 饶议科学1 2(2本合售)
  • 饶议科学1 2(2本合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饶议科学1 2(2本合售)

40 7.7折 52 九五品

仅1件

上海杨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饶毅 著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5-01-06

书友kw8391190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饶毅 著
  •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7
  • 版次 1
  • ISBN 9787542860071
  • 定价 5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4页
  • 字数 310千字
【内容简介】
  《饶议科学1》是著名生物学家饶毅教授十余年来发表的科学文化作品的精选集,收约50篇文章、分四个部分,后两部分为本书的重点内容。
  “撩拨神经的基因”是一组科普文章,以基因和神经为主角,讲述它们与行为、社会、情感、历史等的联系,饶有趣味而又不失严谨。
  “令人尊敬的学者”是对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介绍和纪念文章。作者很不喜欢只讲“英勇事迹”的“少儿版”的科学家故事,因而在他的“成人版”故事中,邹承鲁、郝柏林、林可胜、冯德培、邹冈、居里夫人,以及下村修、钱永健、穆拉德、崔琦等诺贝尔奖得主,个个个性鲜明,展示了一组丰满鲜活的科学家群像。
  “享受科学的氛围”是作者针对国内科研环境和现状,有感而发的建设性意见和评论。作者不但学术出众,而且许多文章直陈中国科学界、教育界不良现象,以及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方面的弊端。因敢于做事、敢于说话,被誉为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甚至被某些媒体呼为中国科学的“教父”。
  “教育实践的理念”,则是作者对中国小学、中学、大学以及研究生教育的评述和感想。作为78级大学生和较早出国的留学生,作者一方面以自己的求学经历演绎了从国内三流大学的学生成长为海内外著名学者的奋斗史,另一方面,也以他作为学生和老师对中国、美国的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教育的亲身体验为基础,进行了诸多思考。如何刻苦、如何思维、如何看待名校?如何培养兴趣和拓展知识、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创新精神?中美教育体制和理念有何差别?新东方的英语培训真那么重要吗?是不是一定要出国去念研究生?且听顶级海归饶毅教授道来。
  诺贝尔奖年年都让国人牵肠挂肚,本书中也有好些文章与此相关。作者常在诺贝尔奖颁奖前一两天写科普文章,介绍他认为值得获奖的研究和学者,命中率之高令人惊叹。比如2002年颁奖前写的一篇文章,开列并介绍了21项他认为值得获奖的工作及相关科学家,2002年至今,每年都有获奖工作在他的清单内产生,因而被称为“诺奖预测”。2008年下村修、钱永健等获奖前夕,作者更是专作一篇长文,介绍相关工作,结果数日后诺贝尔奖评出,应验了他的“预测”。在被问及为何“猜得那么准”时,作者更是直言:“说得直白一点,这不是我准确,而是这个委员会跟我的水平有点接近了。”
  把讲课讲成说相声,通过说相声传道授业,是饶毅追求的境界。让我们一同去领略。
【作者简介】
  饶毅,神经生物学家,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曾任美国西北大学ElsaSwanson讲席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神经科学杂志》、《发育生物学》等多个国际学术杂志编委。1996年起兼中国科学院研究员,1999年协助推动建立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02年至2005年合作建立和主持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2004年至2009年兼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2007年9月全职回国。1996年起发表科学文化、科学史和科技政策方面的文章。曾任《21世纪》、《科学文化评论》、《科技中国》等文化杂志编委。2012年起任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首任所长。他不仅活跃在科研和教学第一线,而且长期参与推动中国科研和教育体制改革。他敢说真话,成为中国科学界的“科学侠”。科学界称之为“忧国忧民的科学大家,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
【目录】
第一篇 撩拨神经的基因

 社会地位的神经基础

 行为、性格、情感与基因

 爱母亲的化学基础之一

 什么是男子汉:基因本质和行为表象

 沙皇罗曼诺夫家族命运的分子生物学结论

 分析古老DNA的困难

 控制体重的基因和治疗肥胖的可能

 细胞分裂的分子原理——一个值得获诺贝尔奖的科学领域

 基因治疗

第二篇 令人尊敬的学者

 林可胜:几被遗忘的中国生命科学之父

 君子爱“生”,得之有道

 邹冈:在艰难中做出杰出研究的科学家

 纪念著名神经生理学家冯德培

 有德有言的现代知识分子

 居里夫人:光荣背后的辛酸

 居里一家与法国科学院

 居里夫人只重事业不重家庭吗

 珍稀品种:杰出女科学家

 二十一项值得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工作及科学家

 美妙的生物荧光分子与好奇的生物化学家

 三位有趣的生物学家: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

 巅峰与谷底之间:诺贝尔奖得主慕拉德的曲折事业

 学习记忆的研究和华裔科学家的一些贡献

第三篇 享受科学的氛围

 科学环境:一个诞生了DNA模型和十二个诺贝尔奖项的实验室

 实验室、学科、国家:智力型领袖的社会作用

 实验室:享受科学的地方

 从崔琦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所想到的

 令人钦佩的、直率而客观的中国科学家

 邹承鲁: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

 说也是一种做

 诺贝尔奖和判断科学质量

 中国在重要科学领域缺席所反映的科技体制和文化问题——2002年诺贝尔奖引起的思考

 健康的学术环境需要许多人的努力——争论勿忘共同点

 智力的欣赏和激励——美国科学院第十届“科学前沿讨论会”简介

 两院院士评科技新闻的做法值得商榷

 中国科学:显著的发展和严峻的挑战

 国家科学规划的关键:深刻改造管理体制、切实以科学为发展的引擎

第四篇 教育理念的实践

 何时拒绝哈佛——闲话学校崇拜

 海外华人的“乖孩子综合征”——从两位犹太科学家的故事说起

 小学上课记

 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中小学教育一议

 建立现代化研究型大学,为持续发展造就尖端人才

 要做有长期影响的工作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研究生的课程开设

 怎样培养一流研究生

 我的第一个教师节

 学而时教之,不亦说乎

 阳光人生——致北大生命科学学院2008级新生的欢迎辞

 愿同学们天天过节

 试饶

参考文献和进一步的读物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