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技术专家:Cisco网络技术教程(第2版)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网络技术专家:Cisco网络技术教程(第2版)

正版二手书,默认单本,少量瑕疵、无附件!【馆配采购捐赠联系客服】

1.1 八五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魏大新、李育龙 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4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B22-B1-1022-A

上书时间2024-06-28

河马图书仓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魏大新、李育龙 著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4
  • 版次 2
  • ISBN 9787121033865
  • 定价 4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88页
  • 字数 80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思科认证体系中的入门级教材,主要讲述了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思科设备的基本命令,以及路由、交换等深层次网络知识的入门知识,其体系结构符合思科公司CCNA认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同时,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兼顾了实用性,安排了大量工作中可能用到的实用性实验,使得本书既能成为备考CCNA认证的教材,又能兼具实用工具书的功能。随书光盘内容为CCNA模拟考试的题库及教师教学课件。
  本书适合网络初学者作为网络入门和提高的教材,也适合作为CCNA认证的备考者作为参考教材,同时,对于建设和维护中小规模网络的工程师和网络管理员来说也是不错的工具书。
【目录】
第1部分思科认证体系简介
第1章认识思科认证体系及CCNA
1.1思科公司简介
1.1.1网络世界的开拓者
1.1.2思科在中国
1.2从CCNA到CCIE
1.2.1IT认证的作用
1.2.2为什么选择思科认证
1.2.3思科的认证体系
1.3获得CCNA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和CCNA考点简介
114如何准备考试及考后注册
1.4.1考试的准备
1.4.2考后注册
1.5课程中会出现的图示
1.6本章小结
第2部分网络基础
第2章网络基础概念
2.1网络概念
2.1.1计算机互联网络
2.1.2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2.1.3Interllet和Intranet
2.2远程访问技术
2.2.1MODEM(调制解调器)
2.2.2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2.2.3DDN(数字数据网)
2.2.4FrameRelay(帧中继)
2.2.5新兴接入技术
2.3本章小结
第3章OSI参考模型综述
3.10sI参考模型概述
3.1.1应用OSI参考模型的必要性
3.1.2OSI参考模型层次结构的划分
3.20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3.2.1OSI参考模型的上三层
3.2.2OSI参考模型的数据流层
3.2.3OSI参考模型中七个层次的协同工作
3.30SI参考模型的优点
3.4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的区别
3.4.1物理地址
3.4.2逻辑地址
3.5本章小结
本章仿真练习题
仿真练习题答案
第4章以太技术基础
4.1LAN技术基础
4.1.1以太网络的技术原理
4.1.2以太网络的发展
4.1.3交换网络的分层
4.1.4半双工与全双工
4.2本章小结
本章仿真练习题
仿真练习题答案
第5章TCP/IP协议
5.1TCP/IP协议族概述
5.1.1应用层
5.1.2传输层
5.1.3网络层(IP层)
5.2TCP/IP协议族各层协议的功能详解
5.2.1工作在应用层的协议
5.2.2工作在传输层的协议
5.2.3工作在网络层的协议
5.3IP编址
5.3.1IP地址的基础知识
5.3.2IP地址的分类
5.3.3子网、子网掩码和子网划分
5.3.4可变长子网掩码和路由汇总
5.4本章小结
本章仿真练习题
仿真练习题答案
第6章介质类型及ciSCO设备接口
6.1介质类型
6.1.1以太介质
6.1.2广域网连接介质
6.2ciSCO设备的接口类型
6.2.1固化接口与模块化接口
6.2.2CiSCO网络设备的常见接口.
6.3本章小结
本章仿真练习题
仿真练习题答案
第7章网络上两台主机的通信过程.
7.1对本章的说明
7.2位于同一网段上的两台主机之间的通信过程
7.2.1主机A在应用层的操作
7.2.2主机A在传输层的操作
7.2.3主机A在网络层的操作
7.2.4主机A在教据链路层的操作
7.2.5主机A在物理层的操作
7.2.6交换机A对于数据帧的交换操作
7.2.7主机B接收到数据帧之后的操作
7.3位于不同网段上的两台主机之间的通信过程
7.3.1主机A上的工作
7.3.2交换机A上的工作
7.3.3路由器A上的工作
7.3.4路由器B上的工作
7.3.5交换机B上的工作
7.3.6FTP服务器B上的工作
7.4本章小结
本章仿真练习题
仿真练习题答案
第8章IOS基本命令和CiSCO设备结构简介
8.110S基础
8.1.1.IOS基础概述
8.1.2.IOS的基本模式
8.1.310S的帮助工具
8.2ciSCO交换机的基本命令
8.2.1交换机的启动
8.2.2交换机的基本命令
8.3CiSCO路由器的基本命令
8.3.1路由器的启动
8.3.2路由器的基本命令
8.4ciSCO设备的管理性命令
8.4.1CDP命令
8.4.2telnet操作和ping、trace工具
8.5CiSCO路由器的结构简介
8.5.1Cisco设备的启动过程
8.5.2Cisco路由器的结构简介
8.5.3配置注册码的重要作用
8.5.4保存和备份配置文件的命令
8.6一些基本的设备实验
实验1路由器的背对背连接
实验2密码恢复
实验3路由器的背对背连接
8.7本章小结
本章仿真练习题
仿真练习题答案
第3部分路由技术
第9章IP路由技术基础
9.1路由技术中的基础概念
9.1.1路由的基本过程
9.1.2路由、路由技术
9.1.3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9.1.4路由协议和被路由协议
9.2动态路由协议基础
9.2.1自治域系统、IGP和EGP
9.2.2路由协议的分类
9.2.3邻居关系
9.2.4管理距离
9.2.5度量值
9.3路由协议的故障排除概述
9.4应用路由技术的ciSCO网络设备互连实验
实验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
9.5本章小结
本章仿真练习题
仿真练习题答案
第10章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10.1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基础
10.1.1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学习路由的方法
10.1.2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保证路由表正确性的六种方法
10.2RIP、IGRP协议的特性和配置方法
10.2.1RIP路由协议的特性
10.2.2IGRP路由协议的特性和配置方法
10.3检查RIP和IGRP路由协议的配置和路由表正确性的命令
10.3.1检查RIP路由协议的配置和路由表正确性的命令
10.3.2检查IGRP路由协议的配置和路由表正确性的命令
10.4应用路由技术的Cisco网络设备互连实验
实验l基本的RIP协议的配置
实验2配置RIP协议的单播路由更新
实验3IGRP路由协议的不等开销链路负载均衡
10.5本章小结
本章仿真练习题
仿真练习题答案
第11章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和混合型路由协议
11.1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概述
11.1.1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原理
11.1.2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算法
11.1.3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优点与不足
11.2单区域的OSPF路由协议基础
11.2.1OSPF路由协议概述
1l.2.2OSPF路由协议的术语
11.2.3最短路径优先算法
11.2.4OSPF路由协议适用的网络类型
11.2.5DR与BDR的选举
ll.2.6Hello包结构及OSPF路由器形成邻居的过程
11.2.7运行OSPF路由协议的路由器处理路由更新的过程
11.3在单区域里配置0SPF路由协议的命令
11.3.1配置OSPFf路由协议的命令及一些辅助命令
11.3.2检验OSPF配置的命令
11.4EIGRP路由协议原理
11.4.1I:JGRP·路由协议概述
11.4.2EIGRP·路由协议与IGRP路由协议的比较
11.4.3EIGRP路由协议的概念和术语
11.4.4EIGRP路由协议的特点
11.4.5EIGRP·路由协议的技术
11.4.6EIGRP的包类型
11.4.7EIGRP路由协议的算法
11.5EIGRP路由协议的配置命令
11.5.1配置EIGRP路由协议
11.5.2配置EIGRP’协议的路由汇总
11.5.3检查EIGRP路由协议配置的命令
11.6配置OSPF协议和EIGRP协议的实验
实验1OSPF路由协议的基本配置
实验2EIGRP路由协议的基本配置命令.
11.7本章小结
本章仿真练习题
仿真练习题答案
第12章访问控制列表
12.1访问控制列表基础
12.1.1访问控制列表的作用
12.1.2访问控制列表的应用
12.1.3应用在接口上的访问控制列表的工作流程
12.1.4访问控制列表过滤数据包昕依据的条件
12.1.5访问控制列表的操作
12.1.6定义访问控制列表时所应遵循的规范
12.1.7访问控制列表命令的基本格式
12.1.8通配符掩码
12.1.9不同类型的访问控制列表的列表号
12.2配置访问控制列表
12.2.1配置标准的访问控制列表
12.2.2使用访问控制列表控制telnet(远程登录)
12.2.3配置扩展的访问控制列表
12.2.4配置命名的访问控制列表
12.2.5不同种类的访问控制列表在网络中的应用位置
12.3查看访问控制列表正确性的命令
12.4配置访问控制列表的实验
实验1标准的访问控制列表
实验2扩展的访问控制列表
实验3可控vty访问
12.5本章小结
本章仿真练习题
仿真练习题答案
第4部分交换技术
第13章交换概述
13.1LAN交换原理
13.1.1网桥及桥接地址表
13.1.2路由器在网络中的角色
13.1.3网桥与交换机的比较
13.1.4以太交换机的反应时间
13.1.5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和多层交换机
13.1.6对称交换和不对称交换
13.1.7存储缓冲
13.2交换机的操作原理
13.2.1以太交换机的基本功能
13.2.2MAC地址表
13.2.3交换机对数据帧的转发/过滤决策
13.2.4交换机转发数据帧的三种模式
13.3配置交换机
13.3.1交换机的默认配置
13.3.2Catalyst交换机的配置
13.3.3管理MAc地址袁
13.3.4配置端口安全
13.4本章小结
本章仿真练习题
仿真练习题答案
第14章生成树协议
14.1冗余和交换环路问题
14.1.1冗余对于网络的重要意义
14.1.2交换环路所带来的危害
14.2生成树协议
14.2.1生成树协议的原理
14.2.2生成树协议的算法
14.2.3交换机之间使用BPDU传递交换机的信息
14.2.4端口的状态
14.2.5快速生成树协议
14.2.6Cisc0公司发展的快速生成树技术
14.3检查生成树协议的命令
14.4本章小结
本章仿真练习题
仿真练习题答案
第15章VLAN技术
15.1VLAN基础概述
15.1.1LAN与VLAN
15.1.2VLAN的定义
15.1.3VLAN的优点
15.1.4VLAN的分类
15.1.5网络中VLAN的数量和大小
15.2干道
15.2.1干道的历史
15.2.2干道的原理
15.2.3干道的工作过程
15.2.4干道的配置命令
15.3配置VLAN的命令
15.3.180/20规则和20/80规则
15.3.2配置静态的vLAN
15.3.3检查静态的vLAN的命令
15.3.4取消端口属于某个vLAN的命令
15.4VTP域
15.4.1VTP域的原理
15.4.2VTP域的操作
15.4.3VTP域的配置方法
15.4.4核实vTP域的命令
15.5VLAN之间的路由
15.5.1VLAN之间的路由概述
15.5.2vLAN之间的路由配置命令
15.6vLAN故障排除
15.6.1vLAN故障排除的体系化方法
15.6.2交换网络的故障诊断
15.7配置vLAN的实验
实验1使用单臂路由器进行VLAN间路由并练习VLAN、VTP、干道的配置
实验2在三层交换机上实现VLAN间路由的实验(可选)
15.8本章小结
本章仿真练习题
仿真练习题答案
第5部分远程接人技术
第16章交换网络的区块化设计
16.1基本的LAN设计
16.1.1LAN的设计目标
16.1.2LAN设计要考虑的问题
16.1.3物理布线的概述
16.2区块化设计的必要性
16.3实现基本的区块化设计
16.3.1基本的区块化设计
16.3.2标准交换区块
16.3.3大型主机区块
16.3.4服务器区块
16.3.5WAN区块
16.3.6交换网络的核心层(骨干)
16.3.7分布层的交换机在交换网络中的特殊地位
16.4区块化设计的变形
16.4.1经济性的设计
16.4.2企业的Intr-anet设计
16.5区块化设计的设备选型
16.6本章小结
本章仿真练习题
仿真练习题答案
第17章广域网与点对点协议
17.1广域网概述
17.1.1广域网概述
17.1.2WAN中的各种技术、设备及特性
17.1.3WAN与OSI参考模型
17.2广域网连接类型
17.2.1专线连接与DDN接入
17.2.2电路交换连接
17.2.3包交换连接与虚拟电路
17.3点对点协议与封装格式
17.3.1两种类型的封装协议概述
17.3.2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17.3.3点对点协议概述
17.3.4PPP协议架构
17.3.5PPP会话连接的建立
17.3.6PPP验证方式
17.3.7多链路绑定
17.4广域网技术与封装协议的配置
17.4.1封装:HDLc
17.4.2封装PPP及配置其验证方式
17.4.3配置多链路PPP
17.4.4对多链路PPP核验与排错
17.4.5核验PPP封装格式与PPP验证排错
17.5本章小结
本章仿真练习题
仿真练习题答案
第18章综合业务数字网与DDR技术
18.1ISDN概述
18.1.1ISDN的发展史
18.1.2ISDN的用途和特点
18.1.3ISDN简介
18.2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
18.2.1ISDN协议标准与交换机类型
18.2.2IS.DN访问接口类型与呼叫处理
18.2.3ISDN的组件和参考点
18.2.4ISDN的协议层
18.2.5ISDN的典型应用
18.3按需拨号路由技术
18.3.1DDR技术概述
18.3.2DDR技术分析
18.4配置ISDN
18.4.1基本的ISDN配置命令与参数讲解
18.4.2按需拨号路由的配置命令与参数讲解
18.4.3ISDN与DDR配置实例
18.4.4核验ISDN与DDR的运行情况及排错命令介绍
18.5本章小结
本章仿真练习题
仿真练习题答案
第19章帧中继技术
19.1帧中继概述
19.1.1帧中继的历史
19.1.2帧中继及其用途
19.1.3帧中继技术概述
19.2帧中继技术
19.2.1帧中继技术术语与流量术语
19.2.2帧中继网络拓扑环境
19.2.3帧中继的运作
19.2.4帧中继的帧格式
19.2.5帧中继信令
19.2.6帧中继地址映射
19.2.7路由更新的可达性(水平分割)及广播
19.2.8帧中继子接口
19.3配置帧中继
19.3.1基本命令及参数详解
19.3.2两种不同接口模式下的帧中继配置
19.3.3核验帧中继的运行
19.4本章小结
本章仿真练习题
仿真练习题答案
第20章网络地址转换(NAT)
20.1NAT技术简介
20.1.1NAT技术的产生原因
20.1.2NAT的功能与作用
20.1.3NAT技术的一些术语
20.1.4NAT的工作过程
20.1.5NAT的优缺点
20.1.6NAT技术的一些典型应用
20.2NAT的配置命令
20.2.1静态NAT的配置方法
20.2.2动态NA'T的配置方法
20.2.3检查NAT正确性和NAT故障排除所使用的命令
20.3配置动态多对.NAT地址复用的实验
20.4本章小结
本章仿真练习题
仿真练习题答案
第6部分工程案例分析
第21章工程案例分析
21.1编写网络工程方案的原则
21.2某设计院信息化改造工程方案
21.3本章小结
附录A常用端口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